王琦
摘要:当前我国正处在经济体制转型的关键时期,这一阶段大多数企业都面临着激烈的市场竞争压力,如果相关企业想要提升自身的核心竞争力,在市场竞争中获得一席之地,就必须认识到风险导向内部审计对促进自身管理能力提升所起到的重要作用。本文通过对相关文献进行查阅,对风险导向内部审计相关理论,以及其与传统内部审计之间的区别进行了全面阐述,结合风险导向内部审计具体应用过程,最终提出了推进风险导向内部审计质量提升的合理建议。
关键词:风险导向;内部审计理论;内部审计应用
内部审计是企业管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承载着保障企业长期健康发展的重要使命,在企业风险管理体系中承担着十分重要的角色。具体而言,内部审计这一概念自诞生到发展这一过程中经历了相当复杂的演变,从一开始的简单理论到当前的现实应用,其每一步的进程都比较困难。在当前的经济背景下,我国内部经济形势发生了相当大的变化,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快速发展以及信息化技术的迅速普及,企业在经营过程中所面临的经济风险逐渐呈现出多元化、复杂化的特点,在这一背景下,传统的内部审计方法无法对风险进行全面识别,只有采用风险导向内部审计,才能有利于企业长期健康发展。
一、风险导向内部审计相关理论概述
(一)风险导向审计
当前,国际上对于风险导向内部审计的定义有很多种,本文选取其中受到大多数学者认同的观点进行分析,即企业进行风险导向内部审计的主要目的是对其内部经营过程中存在的风险进行控制,这一目的要求企业在工作中必须对风险进行分级,并在实践中按照风险级别进行审计顺序的安排,在这一理论中,将风险评估贯穿整个内部审计工作是最为重要的内容[1]。
(二)风险导向内部审计目标
传统内部审计的目标主要是业务、财务以及企业管理活动,而风险导向内部审计目标的对象是各项业务的潜在风险,其中包括但不限于财务风险、业务风险、经营风险等,这是风险导向内部审计的表面目标。从本质上讲,风险导向内部审计与企业发展的目标在一定程度上具备一致性,即促进企业生产经营目标顺利实现,其重点更倾向于内部审计与企业管理层之间的结合。
(三)风险导向内部審计作用
风险导向内部审计能够为企业提供非常多的助力,是时代发展的必然选择,因此,大多数企业将风险导向内部审计当成是提升自身核心竞争力的重要举措,在实践中,风险导向审计的作用是多方面的,主要能从以下三个方面为相关企业提供充分的发展动力:①风险管理:风险管理是指企业对于影响自身经营目标实现的各种不确定因素进行评价,并在此基础上采取适当方式消除风险或者减小风险的一种管理手段,在这一方面,风险导向内部审计能够帮助企业完善风险管理任务架构。具体而言,就是通过对企业战略目标、制度体系、财务运作方式等内容进行集中分析与管理,最终以企业战略为核心建立完成完善的风险评估与管理体系,对于企业风险判断与管理能力提升具备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在实践中,这一措施能够促进企业内部实现对于风险事前、事中、事后的全过程监督,提升企业审计报告的科学性,最终促进企业长期健康发展[2]。②公司治理。风险导向内部审计能够在一定程度上促进相关企业治理能力提升。具体而言,内部审计组织是相关企业的核心职能机构之一,也是企业实现内部治理的重要组成部分,风险导向内部审计能够使审计部门充分发挥其评估、控制企业内部风险的作用,提升企业决策制定的科学性,进而促进企业治理能力提升。③内部控制。风险导向内部审计能够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企业内部控制质量稳步提升。具体而言,内部控制机制是相关企业对自身经营风险进行防范的主要措施,是内部审计的后续执行环节,因此,通过提升审计质量,也能够相对应地提升企业内部控制水平、优化内部控制流程,最终综合提升企业内部风险防控能力。
二、风险导向内部审计基于传统内部审计区别
(一)关注重点不同
传统内部审计的关注点在于企业业务、财务活动本身,并对其中存在的漏洞进行筛查,结合科学知识完成对其内部控制系统进行完善的工作。而风险导向内部审计的关注重点与企业发展目标具备一致性,具体而言,所有影响企业生产经营目标实现的相关风险,全部都是风险导向内部审计的控制范围[3]。
(二)参与程度不同
传统内部审计的主要工作方式是通过对企业历史生产经营数据进行研究,最终提出能够促进企业自身发展的重要措施,其主要参与了企业发展的事后评估环节,无法在事前、事中对企业内部生产经营风险进行规避。而风险导向内部审计能够使审计、被审计人员加入到审计活动中,被审计人员也能够主动找出自身业务工作中存在的风险点,进而有助于风险在事中、事前阶段得到有效控制。
(三)工作重心不同
传统审计工作的重心是审计测试,而风险导向审计评估的工作重心则转移到了风险评估,这要求审计人员在工作过程中必须更加注重风险控制的全程性与统一性,能够有效提升风险控制效果。
(四)审计范围不同
与传统审计相比,风险导向审计工作的范围得到了进一步提升。从本质上讲,所有能够促进企业经济效益提升的业务都是风险导向审计工作的具体目标,其中包括但不限于公司治理以及风险管理领域,在实践中能够从多方面保障企业多种业务风险都能够得到合理控制[4]。
(五)人员要求不同
与传统审计相比,风险导向审计的复杂性与工作量有了进一步的提升,而传统审计过程中仅仅具备一般审计知识的员工并不能够满足实际需求,必须掌握更多的分析方式与管理知识。
三、风险导向内部审计具体应用过程
(一)审计计划编制
审计计划编制是风险导向审计的首要步骤。在这一过程中,审计人员必须对企业战略目标及其实现阶段可能遭受的各种风险进行准确把控,从宏观对审计重点进行确定,其次,审计部门的工作人员应该对企业内部风险管理过程进行全面了解,确定实际影响企业生产目标实现的重点因素与部门。最后,审计人员应该对风险评估过程中确定的风险水平进行排序,进而合理分配审计资源,最终降低企业经营风险。
(二)审计测试
审计测试也是风险导向内部审计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实践中主要指的是对具体审计目标进行审计的过程。具体而言,审计人员在进行风险评估技术的使用时,应该充分考虑到风险的严重程度以及发生的可能性。如果相关事务的风险程度较低,相关单位即可采用内部控制测试或者分析性复核方式对其进行评估。而当风险水平较高时,相关人员则必须采用实质性测试以及大量的细节测试才能对风险进行科学评估[5]。
(三)报告和后续审计
报告指的是审计报告,即审计活动完成后由审计部门向上级领导层提交的书面材料,是企业做出阶段性发展战略的主要依据。
后续审计指的是审计部门在管理层战略方案公布后,对其行动的充分性进行二次检验的过程,其能够有效推动审计结果的执行,进而真正规避企业生产经营风险。
四、推进风险导向内部审计质量提升的合理建议
(一)改进内部人员结构
改进内部人员结构是推进风险导向内部审计质量提升的核心举措。在当前时代背景下,我国大部分企业内部审计部门中财务审计人员的占比较大,而基建、合同等其他审计人员的占比较小,这就导致现有人员的知识体系根本无法满足逐渐扩张的风险导向内部审计需求。针对这种现象,相关单位必须采取提升招聘门槛、强化员工培训、引进多领域人才等方式对内部审计系统进行升级,进而打造出一支具备较强综合能力的审计队伍,最终促进企业内部审计质量稳步提升。
(二)合理设置审计机构
相关单位应该合理设置审计机构。众所周知,公司内部的权力体系能够在极大程度上影响企业的内部环境,进而影响内部审计的独立性。因此,相关企业在设定审计机构的过程中一定要确保其独立性。例如,相关单位可以在总公司设立由总负责人直接领导的审计机构,并在分公司设立由各最高领导人直接负责的内部审计部门,通过这种方式,能够同时保证内部审计的科学性与独立性,有利于企业长期健康发展[6]。
(三)构建风险管理框架
构建适合企业自身特点的风险管理框架也是相关企业提升审计能力的重要举措。具体而言,相关企业的内部审计管理人员应该首先建立完善的风险管理框架,进而使企业管理者清楚企业当前面临的主要风险、风险变化情况、风险管理措施等具体知识。其次,内部审计管理者也应该结合企业实际情况,设定科学、具体的审计程序以及方法,为审计工作人员的活动提供更加充分的制度依据。最后,相关企业也应该将计算机技术引入内部审计过程中,进而提升内部审计效率,促进风险管理制度可行性的提升。
五、结束语
纵观全文,当前我国正处在经济发展的关键时期,企业正面临着激烈的市场竞争压力,在这一背景下,引入风险导向内部审计是企业提升自身抗风险能力,强化核心竞争力的关键举措。其中,风险导向内部审计与传统内部审计在关注重点、参与程度、工作重心、审计范围、人员要求等方面存在显著区别,针对这种情况,相關单位必须结合自身实际情况与相关科学理论知识,并以本文所提出的理论为依据,采取针对性措施改进内部人员结构、合理设置审计机构、构建风险管理框架。只有这样,相关企业的风险防控能力才能真正得到提升,进而促进其长期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王立虎,周岩晴,高跃文.关于风险导向内部审计理论与应用探究[J].商讯,2020(11):182-182.
[2]武勇.风险导向内部审计理论与应用再认识[J].纳税,2019(06):184-184.
[3]韩德利.浅谈风险导向内部审计发展与应用[J].行政事业资产与财务,2019(22):77-78.
[4]田秀峰.风险导向内部审计发展与应用分析[J].财会学习,2020(25):165-168.
[5]黄小毛,毛雨露.风险导向内部审计的发展与应用[J].中国农业会计,2020(07):45-47.
[6]齐祯.风险导向内部审计在制造企业中的应用及优化措施研究[J].经济技术协作信息,2019(25):49-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