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秀美
摘要:对小学生来说,他们的思维是积极的,渴望教师提问,在课堂上探究学生主动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小学数学教学的效率.如何更好地促进学生的学习,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实施有效的提问教学,已成为教师需要思考的问题.本文基于小学数学解决问题教学策略之我见展开论述。
关键词:小学数学;解决问题;教学策略之我见
中图分类号:A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21)-13-041
引言
学生是学习的主人。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要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为学生提供自主探究的时间和空间,鼓励学生主动大胆地猜测,用科学的方法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引导学生自己获得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法。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也高于生活。数学教学活动还要紧密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创设生动有趣的数学情境,让学生开展观察、操作、猜想和推理等活动,进而提出和解决数学问题,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和技能。
一、小学数学问题解决的现状
数学知识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解决数学问题就是为了引导学生科学掌握数学知识,提高学生解决生活中实际问题的能力,并积累生活经验。《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提出,要让学生能够从数学的角度提出问题、理解问题,综合运用数学知识和技能来解决问题,提高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在实际的数学教学中,为了解决数学问题,教师必须引导学生自主探索,主动、合理地选择应用策略,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体会到数学的魅力和价值,提高自身解决数学问题的能力。
二、科学设计教学方案
在实际教学工作中,教师应该根据合理化的教学内容,做好教学方案的设计。小学阶段的学生,其心智并不成熟,处在生理和心理发育的关键时期。为了提高小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打破传统教学方式的局限性,教师必须让学生掌握扎实的教学方法,在实际问题解决中需要了解教材的重要内容,要站在学生的角度,合理地设计教学方案,这样才能更好地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其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例如,在“比一比”教学中,教师应该按照相关的教学内容进行设计,充分考虑学生的实际情况,如身高、体重等,对学生容易理解的内容进行举例,促使学生能够熟练掌握。这样所建立的教学设计方案,才能引导学生积极学习,促使其在有限的课堂内积极地参与教学活动,使教学形式更加丰富多彩。
三、精心预设问题情境
小学数学教师要为学生精心预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创设问题情境,有助于在教材内容和学生的求知心理上制造一种不协调,将学生引入与问题有关的数学情境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学会质疑,把需要解决的问题有意识地渗透在符合学生实际情况的教学情境中;要为学生制造心理悬念,把学生的注意力、记忆力和思维都凝聚在一起,这样可以促使学生达到最佳学习状态;要创设一些问题情境,寻求解决问题的新方法,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要注重数学问题的层次性和逻辑性,引导学生自己寻找知识、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点燃学生思维的火花。
四、重视情境教学法的合理运用
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合理运用情境教学法能有效提高课堂教学的兴趣.也就是说,教师可以把一些与教学内容有关的生活情境应用到课堂教学中,既能帮助学生全身心投入教学情境,又能使学生的教学知识得到充分的发挥.例如,在引导学生学习“了解人民币”的教学内容时,由于小学生的年龄还很小,对等值问题的理解仍有一定的难度.为了使学生更好地理解这部分教学内容,教师可以根据课前教学的需要,准备一元、五元、十元的教学钱币,并将其运用到課堂情境的建设中:现在我们需要指定一名学生买书包,书包的价格是二十元,我们怎么有足够的钱?这时,教师应该把学生分成不同的学习小组,并给每个学习小组分发一些教学钱币,让学生通过钱币不同的组合方式进行小组讨论.这不仅能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他们的学习积极性调动起来,而且有助于培养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使学生乐于探究问题情境与教学内容,促进学生深入理解等问题,也可以帮助学生通过实践提高数学知识能力.
五、培养学生综合建模能力,发展学生的思维
在三年级的数学教材中,我们发现与低年级教材相比,其在解决问题的教学内容中,有很多是连续的两问,需要通过两步计算才能解决,可以说这是学生思维发展的一次飞跃。为此我们应从多个方面培养学生的建模能力,以发展学生的思维。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提取信息是关键,理解其含义也很重要。为了培养学生提取信息的能力,我们应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不断引导学生使用列表格、画线段图等方法进行信息的获取。以“倍”的问题解决为例,学生可以使用线段图或直条图来直观地反映数量之间的关系,从而有效提取信息。随着学生认知水平的不断提高,教材中安排了由简单到复杂的数学变量之间的关系,需要学生对相关信息进行叠加组合、连续建模才能解决问题。例如,“一块长方形菜地,长8米,宽5米。菜地四周围上篱笆,篱笆长多少米?如果菜地一面靠墙,篱笆至少长多少米?”有的学生使用“从条件出发”的策略来解决问题,先由已知“长8米,宽5米”的信息得出长方形的一组邻边长度后解决长方形周长的问题,这也就解决了“篱笆长多少米”的问题。接下来,在此基础上叠加新条件“菜地一面靠墙”,通过建模“篱笆长度=长方形周长-靠墙那条边的长度”得出“至少”需要多少米的问题。
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新课改背景下,为了提高小学数学解决问题能力,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也应该引导学生自觉地进行检验,逐步完善并形成具有综合化的检验策略,让更多的学生养成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现阶段,在具体的教学活动中,数学教师应该帮助学生养成仔细认真的审题习惯,让更多的学生具备较高的理解能力。在数学改革强化过程中,教师应该科学地设计教学方案,顺应我国教育体制的发展目标。在新课程标准的引领之下,数学教师要改变传统的应试教育,融入更多的开放教育,在解决实际问题的基础之上,让更多的学科渗透到生活中,逐步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促使更多的学生具备较高的理解能力和实践能力,实现学生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卫慧琴.小学数学问题教学法的优化策略[J].课程教育研究,2019(27):134-135.
[2]董坤泽.小学数学问题解决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J].数学学习与研究,2019(13):47.
[3]陈馨.解决问题中的伙伴学习研究——以“解决问题的策略——列举”为例[J].江苏教育研究,2019(17):35-38.
云南省富宁县板仑乡中心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