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运铎的青少年时光

2021-09-10 07:22吴昌荣吴舟
清风 2021年14期
关键词:安源哨子张贴

吴昌荣 吴舟

我国军工史上的传奇英雄吴运铎于1917年1月17日出生在江西萍乡,其童年和少年时期基本上是在安源路矿度过的。由于家境贫寒,吴运铎自幼便到矿上务工,分担家庭的生活重担。其间,吴运铎不仅对制造机械、管理机械产生了浓厚的兴趣,还渐渐认识到“要翻身、要光明,就只有跟着共产党走”的道理。

儿时酷爱“制造”机械

吴运铎的家在安源煤矿八方井附近,前面是矿上的医院,后面山坡上是外国人的住宅,叫作木架子洋房。矿局办公楼、发电厂、炼焦处、洗煤台、修理厂,离他家也不远。

儿时的吴运铎经常去工厂的各车间玩耍,时间长了,很多工人都认识了他。由于对轰鸣运转的机械感兴趣,吴运铎经常问它们叫什么,是干什么用的,工人们有工夫就告诉他。吴运铎天资聪颖,记住了很多机械的名称和用途。此外,他还经常拣回一些铁丝、铁片、铁钉、下脚料等物品,学着工人叔叔伯伯的樣子“拼接组合”起来。日子久了,他家里的小木箱竟让他变成了“自制玩具储藏室”。按照他的说法,“我从小就爱模仿,看人家做什么新奇玩意儿,就动心,就想去做,不做心里痒痒。”

一次,吴运铎看见一个小伙伴吹的哨子很好玩,就好说歹说借回来,让妈妈照样子给做一个,妈妈说不会做。他反复研究了哨子后,拿绳子丈量了哨子各部位的长短,又出去捡回来一个罐头盒,用妈妈的大剪刀铰开铁皮,使出浑身力气,一板一眼地把铁皮不断弯曲折叠。一个小时后,哨子成型了。他用嘴一吹,感觉声音不响,又调试了各部位,终于将哨子八九不离十地制作了出来。不少小伙伴见状,都来向他求助。吴运铎“来者不拒”,不仅帮助了小伙伴,也让自己的哨子制作工艺越发纯熟。

天资聪颖,学习成绩名列前茅

吴运铎6岁时,进入教会办的萍矿小学一年级学习。每天上下学路上,吴运铎都会在沿途各作坊的门口停留,细心观察作坊里工人手中的工作。由于株萍铁路和萍乡煤矿均属重要产业,铁路工人和煤矿工人众多,安源成为中国共产党最早开展工人运动的重点区域之一。不久,吴运铎转到安源工人俱乐部办的第三子弟学校读书。全校有100多名学生,多是八方井、西绞等东区工人的子女。吴运铎回忆说:“我们的课本是俱乐部印的。好像是用木版手工印刷,字很大。课程有国语、算术、珠算、唱歌和体操。国语的内容是反映安源矿工生活痛苦之类的事,又识字又进行阶级教育。”吴运铎的学习成绩名列前茅,作文、绘画、英语尤其出色,其作文曾受到全校表扬。通过学习并结合自身的生活感受,吴运铎很快明白了一些革命道理,其思想觉悟日渐提高。

接受革命启蒙

在东区职工子弟学校读四年级时,吴运铎参加了儿童团,担任东区分团的宣传员,还是个小号手。每天下午3点钟下课,他就和同学跑到街上搞宣传。吴运铎曾回忆说:“每天下了课,我们都跑到安源大街上去宣传。讲的就是我们在工人俱乐部里听来的道理,和在儿童团开会决定要讲的事情。我们从矿工的生活说起,说到天下大势,号召大家团结起来,打倒帝国主义,打倒军阀,打倒封建势力。也常常劝人不要抽大烟,不要赌钱。”演讲结束后,吴运铎还领着同学们高喊革命口号,演唱《赤潮歌》《工农歌》,博得听众的阵阵喝彩。

当时,工人俱乐部还经常演出文明戏,向工人宣传革命道理。一次,在俱乐部前的广场上,俱乐部成员搭个大戏台演出,一个演员临时有事,大家就让吴运铎顶替。吴运铎听了“导演”的交代,立即走上台去扮演一个卖油条的苦孩子。由于他有苦孩子的生活经历,整场演出把这个角色演得惟妙惟肖,深得导演和观众的好评。

安源革命形势的蓬勃发展,引起了反动派的恐惧。1927年夏,萍乡的地主武装联合进攻安源。为保卫家园,工人们在中共党组织的指挥下,积极动员起来:修理厂成了兵工厂,日夜赶制梭镖、大刀和鸟铳;工人们夜以继日地修筑战壕和碉堡;妇女儿童则送饭送水,做好后勤工作。吴运铎自然成了后勤队伍中的积极分子。除了后勤工作,他还发挥自己“爱摆弄机械”的特长,为前线战士们修理各类武器,其熟练程度让前线的赤卫队员们大为吃惊。

小小地下工作者

在敌人的反扑下,安源的革命形势暂时进入低潮,安源煤矿停办了,不少工人子弟学校被查封。但是,安源儿童团的活动仍然在秘密进行。吴运铎与小伙伴们经常外出,趁敌人不注意,互相掩护着在大街小巷书写革命标语、张贴传单。

驻守安源的国民党驻军发现在自己张贴的各类标语、告示、通缉令上经常出现革命标语、传单后异常惊恐,一段时间里不敢单独出门。后来,敌人在繁华地段加派岗哨人数和巡逻队,企图保护自己的标语、告示、通缉令并抓捕张贴革命传单的人。

见革命标语和传单不好书写和张贴了,吴运铎等人就改变策略,专门毁坏敌人张贴的标语、告示和通缉令。吴运铎想出了一个“绝招”:小伙伴假装相互追逐,玩掷泥游戏,来到敌人的标语、传单张贴处后,如果没有敌人看守,那就立即动手撕毁,如果有敌人看守,就当着敌人的面互相掷烂泥—一团一团的烂泥向墙上掷去,将敌人的告示、通缉令上的人名、人像的部分盖住。

梦想一定会实现的

随着国民党反动军队开进安源,地主资本家进行疯狂的反攻倒算,广大工人又一次陷入悲惨的生活,吴运铎一家的生活也急剧恶化。为了维持生计,他去萍乡矿区给开采小煤窑的老板“挑脚”。每天的第一次“挑脚”半夜就得动身。家里没有灯笼,他就悄悄潜入电机房,找些用过的油棉纱绑在木棍上点燃照路。

此后一段时间,他挑着重担,起早贪黑,日复一日走在崎岖的山路上。一天下来,也只能挣五六个铜板。不管他内心有多么苦涩和沮丧,都会咬紧牙关,坚持干下去。

有一天,吴运铎碰见了小学同学,告诉他去八方井锅炉房拣煤炭渣收入会高些,一担炭渣可卖10多个铜板。吴运铎立即前往。进入锅炉房后,他看到工人们正在清炉,通红的炭渣从炉里拉出来,用水一喷,蒸汽、炉灰混成一团雾,呛得张不开口。拣炭的穷孩子哪管这些,只顾围着渣子堆寻找没烧尽的炭渣。吴运铎拣满了一畚箕,把炭运到外面堆起来。就这样,他忙了一个通宵,直到天亮,把炭挑到街上去卖,换回点儿钱。

回到家里,吴运铎发现母亲还在等他归来,手中还在为他补着破旧的衣服。母亲见吴运铎的脸都冻青了,打心底心疼他,不想让他再去干苦差事。但吴运铎在短暂休息后,背着母亲悄悄出门,向锅炉房跑去。

在苦难中煎熬,在苦难中成长的吴运铎,把“苦难”二字当成了他成长的动力。他从冬拣到春,从春拣到夏,手指上烧的泡结成了又厚又硬的茧子;脚底下的硬皮长得很厚,赤脚走在煤堆里也不怕疼了。后来,三哥也来当他的帮手。兄弟俩每天挣的卖炭钱有20多个铜板,可以勉强维持一家人半饱的生活。

在父亲的一位同事的介绍下,吴运铎进矿当了学徒,凭借着他自儿时积累的知识和经验,不久便掌握了工作技术。为了弄清机器工作的原理,吴运铎在繁重劳动间隙把车间里的一个小阁楼打扫干净,当成了“书房”兼“实验室”,把装机器的破木箱翻过来当书桌,又省吃俭用买来一些工业小丛书,刻苦学习机械知识,不久便成为一名合格的电机工人。工作之余,他还开办了讲座,把机械知识连同自己在学校学到的革命道理讲给工友们听,并时刻鼓励工友们:梦想一定会实现的。

1937年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形成,共产党组织回到了煤矿,办起了抗战讲座,吴运铎天天去听课,家中也成了进步工人聚会的场所。他还参加了党的《新华日报》的发行站工作。不久,吴运铎参加了新四军。在被派到新四军司令部修械所后,他在农舍的茅草棚里开始了军工生涯。

(来源:《人民政协报》2020年10月15日)

猜你喜欢
安源哨子张贴
中共安源支部的创建和发展
中国年画
“拒绝民进党”
中国共产党最早的党校
安源党校
厉害的哨子
人小鬼大狄仁杰
欢快的音乐世界
哨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