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随着5G技术的普及,越来越多的传统媒体将其视为自身内容生产和转型发展的重要支柱,开始积极与短视频平台合作,以适应全新的媒体环境,不断提升自身影响力,探索转型发展道路。本文分析短视频新闻传播的优势,探讨短视频新闻创制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应对策略。
关键词:短视频;短视频新闻;新媒体;传播
中图分类号:G21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8883(2021)13-0112-02
短视频新闻是新闻传播的新形式。有学者将之定义为时长5分钟内,通过以手机为主的智能终端进行后期包装,最后在多个社交平台上进行传播的新型新闻产品[1]。这个界定较为全面,对我们认识短视频新闻,研究短视频新闻传播具有启发意义。
一、短视频新闻传播的优势
(一)用户增长迅速,接受度高
第47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20年12月,我国网络视频用户规模达9.27亿,较2020年3月增长7633万,其中短视频用户规模为8.73亿,较2020年3月增长1亿。由此可见,当前短视频用户仍处于爆发性增长阶段,媒体传播生态尚在重构。对于新闻媒体而言,有效融合“短视频+”,即“短视频新闻+电视”或“短视频新闻+官网”或“短视频+客户端”等,通过总结经验,能够有效规避一些问题,对更好地传递主流声音、提高媒体传播力,具有重要意义。
(二)形式灵活多样,用户关注度高
央视新聞抖音号旗下包含“一禹道两会”“严松有话说”“有你真好”等多个栏目,涵盖了Vlog、短剧、解说、脱口秀、同款等多种形式,自2019年开通至今,粉丝数已近1.2亿,关注量达48.2亿。
有学者认为,新闻在主题上讲求专业、严肃、权威。将这类主题与强视觉效果的短视频相结合,能够在新闻采编、创作、表达等多方面衍生出区别甚至超越传统新闻的传播特性[2]。与传统的电视新闻相比,短视频新闻更加简单自由。其选题更家常,叙事更幽默,多变且不拘泥的表达形式,能为受众提供多重选择和体验。
(三)跨屏传播,大小屏优势互补
当前,以电视新闻为主的“大屏”新闻具备清晰度高、带入感强的特点,能够为用户带来沉浸式体验;而以短视频为主的“小屏”新闻,则更适合接收信息,便于互动。随着智能手机的普及和短视频的迅猛发展,新闻能够在“小屏”上实现快速、大范围的话题性覆盖;在“大屏”上打造权威、专业、仪式感强、富有情绪传染力的深度报道。跨屏传播,大小屏优势互补,有助于提高新闻的传播效率,增强传播效果,从而推动媒体深度融合。
(四)传播社交化,互动性强
短视频通过社交平台逐步形成了具有区域性、圈层化的传播生态,拥有强大的影响力[3]。作为社交网络的重要组成部分,短视频平台诞生的最初目的是满足人们社交刚性需求。短视频新闻方便了新闻传播社交化,增强了信息互动。在强互动的作用下,短视频新闻能够快速了解受众及市场环境,丰富新闻内容,满足受众需求,进而有效提升传播效果。
二、短视频新闻创制过程中的问题
(一)无法脱离传统形式,新媒体思维欠缺
长期以来,传统媒体凭借专业、严肃、规范化的新闻报道,形成了自身独特的权威性优势。但随着移动互联网技术的不断发展,以手机为主的移动智能终端更加契合人们碎片化的休闲时间和多元化的信息需求,逐步成为人们获取信息的首要选择。这给传统媒体造成巨大冲击。为应对已然改变的新闻传播生态,传统媒体进行了一系列转型探索。但从传统媒体短视频内容生产现状看,仍存在刻板印象、新媒体思维欠缺等问题。
新媒体时代,受众与传播者之间界限模糊,任何人只要拿出手机,就能成为“记者”。社交媒体平台以人性化的“黄金15秒法则”和社交化的传播模式,聚集起远超主流新闻媒体的庞大受众群体。专业化的新闻记者无法与事件的“当事人”相比,主流新闻媒体的及时性、真实性遭到削弱。并且,与传统严肃的新闻报道相比,人性化的叙事方式更加风趣幽默、吸引人。
短视频的“短”,并非单指时长短,也暗示着内容短小精悍、贴近民生、语言幽默、简单易懂。然而,传统媒体在内容生产时往往直接将电视新闻逐条剪辑,把拆条后的内容直接搬上短视频平台。以重庆某区融媒体中心客户端为例,其“视频新闻”板块虽日均更新3~4条短视频新闻,但常常是零点赞、零评论。
(二)市场竞争激烈,核心竞争力不足
学者陈良飞将短视频平台划分为自建客户端和入驻短视频平台两类。该分类方式简单明了,便于深入分析短视频新闻发展的问题[4]。
自建客户端,是指传统媒体自己打造的新闻发布平台,或是在已有的客户端上新增短视频专题。这种方式往往会带来巨大的平台创建和后期运营成本;并且时刻面临短视频巨头公司的强力竞争。因此,大部分传统媒体认为,自建短视频平台,得不偿失。
入驻短视频平台,是指传统媒体在当前主流短视频平台开设官方账号,如抖音、微博等。以优质的视频新闻和权威的事实报道,结合平台海量用户资源实现短视频新闻创制。该方法固然可以降低前期的转型压力,但同时也因受短视频平台第三方限制,导致媒体与受众间无法建立直接联系,更有甚者可能沦为纯粹的“新闻生产车间”,无法从广告、订阅中获取收益。
(三)人才匮乏,专业化程度不高
在短视频的创制过程中,专业人才短缺、转型尺度难以把控是传统媒体面临的又一难题。一方面,习惯于传统新闻生产模式的传统媒体人在向短视频新闻转型时存在一定困难;另一方面,互联网公司更吸引优秀人才,传统媒体的新成员往往实践能力不足,需要经历约6个月的实习培训,才能逐步进入工作状态。2017年,由中国青年报创办的新闻短视频品牌“青蜂侠”,成立之初就面临专业人才和设备缺乏的困境。虽通过长期实践与探索,“青蜂侠”实现了视频化转型,站在了资讯类短视频前列,但人才短缺问题至今仍旧是其面临的主要问题。
三、提升短视频新闻质量的思考
(一)注重用户思维,满足用户需求
根据“使用与满足”理论,用户观看新闻是源于自身对新闻信息的需求。对于新闻媒体而言,只有与用户积极互动,才能准确把握用户需求,提供能够满足用户的新闻产品。新媒体时代,社交媒体的出现极大地强化了传播主体与传播对象间的互动。作为网络空间里日益活跃的傳播方式,短视频便于用户及时转发、评论,短视频新闻能够有效助力新闻媒体及时了解受众信息需求。
《主播说联播》作为新闻联播的重要补充形式,采用幽默风趣的语言风格、夹叙夹议的表达手法,评述受众关注的国内外热点事件。该栏目立足于当前人们网格化、碎片化、个性化的传播诉求,有效打破了传统新闻生产模式的固定套路,创新新闻报道语态,是一次极有意义的短视频新闻转型探索[5]。
(二)探索MCN模式,建立PUGC内容生产模式
短视频信息的主要来源多为类似新闻媒体机构的PGC(专业内容生产模式)和以用户为核心的UGC(用户生产内容模式)。伴随互联网技术的发展,短视频的资本原始积累阶段已然过去,其自身问题尤其是内容低俗化问题日益严峻,受众对于短视频信息的需求逐步专业化、深度化[6]。因此,利用“PGC+UGC”能够衍生出网民参与、机构创作、平台运营的全新内容生产模式,也就是PUGC内容生产模式。
PUGC模式与时下流行的MCN模式不谋而合。虽然,MCN作为网红经济的运用模式,与以内容为王的短视频新闻并不具备完全兼容性,但其强调的 PUGC模式能够有效提升短视频新闻质量,充分发挥资本优势。此外,传统媒体的新闻主持人具有较大的受众基础,可以通过“客串”网红的方式,对当下热门话题进行深度解析,进而强化舆论引导。
(三)重视新媒体人才培养,培养全能型记者
当前,传统媒体面临的人才匮乏问题,除既有成员的转型困境外,还存在引进人才实践能力不足的问题。这与学校教学体制不完善,学生专业能力培养与社会实践脱节有一定关系。对此,媒体应强化与高校间的互动交流,共同培养专业人才,以应对人才短缺,降低新闻媒体的生产成本。此外,就学生个人而言,应在参与实践的过程中有效运用所学知识,结合当前社会需要,提升自身综合素质。
有学者指出,短视频新闻有三大属性:第一,真实客观,报道能够反映现实、揭露问题的新闻;第二,把握关键,抓住受众关注的和与受众切实相关的事件进行报道;第三,唯有实现传播,才能证明这个作品的存在[7]。因此,传统媒体对于专业人才的培养要求也应由单一的采编、排版、写作等技能要求,转向能够独立完成整个短视频新闻生产发布流程的全能型人才要求。
四、结语
新媒体时代重塑了信息传播生态,具有强互动、强表达特征的短视频蓬勃发展,并逐步成为主要的信息传播模式之一。于传统媒体而言,不仅要在媒体融合的大潮里找准自身定位,“拥抱”用户,适应短视频新闻生产模式,同时要充分发挥专业性、权威性优势,检索新闻事实,传递主流声音,不断提升自身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公信力。
参考文献:
[1] 常江,徐帅.短视频新闻:从事实导向到体验导向[J].青年记者,2017(21):20-22.
[2] 韩姝,阳艳娥.政务新闻的短视频化特性与发展——以央视新闻中心官方微博“央视新闻”为例[J].传媒,2021(10):60-62.
[3] 朱杰,崔永鹏.短视频:移动视觉场景下的新媒介形态——技术、社交、内容与反思[J].新闻界,2018(07):69-75.
[4] 陈良飞.媒体机构布局短视频平台的三种模式[J].青年记者,2021(08):5.
[5] 吴倩.从《主播说联播》看主流媒体提升“四力”的有效方式[J].中国广播电视学刊,2020(10):106-108.
[6] 殷俊,刘瑶.我国新闻短视频的创新模式及对策研究[J].新闻界,2017(12):34-38.
[7] 张梓轩,王海,徐丹.“移动短视频社交应用”的兴起及趋势[J].中国记者,2014(02):107-109.
作者简介:卞立成(1996—),男,江苏宝应人,硕士在读,研究方向:影视与新媒体传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