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急性心肌梗死并发恶性心律失常患者进行急救路径护理的效果分析

2021-09-10 12:43林诗然
康颐 2021年2期
关键词:临床应用效果急性心肌梗死

林诗然

【摘要】目的:分析给予急性心肌梗死并发恶性心律失常患者急救路径护理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本次研究对象均来自我院急诊抢救室,在2019年4—11月期间,在我院急诊抢救室接受治疗的急性心肌梗死并发恶性心律失常患者共有72例,将上述患者按照入院时间顺序分为两组,2019年4—7月入院患者自动归入对照组,实施常规急救护理;2019年8—11月入院患者自动纳入观察组,实施急救路径护理。比较两组患者救治效果。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患者急诊室停留时间、住院时间以及入院至进行PTCA时间更短,临床总有效率更高,差异表明统计学意义显著(P<0.05)。结论:给予急性心肌梗死并发恶性心律失常患者急救路径护理效果更为显著,值得临床推广。

【关键词】急性心肌梗死;恶性心律失常;急救路径护理;临床应用效果

【中图分类号】R473.5 【文献标识码】A 【DOI】10.12332/j.issn.2095-6525.2021.02.286

急性心肌梗死是临床常见的危急重症之一,由于患者发病后心肌活动并不稳定,故极易并发恶性心律失常,此时若不能给予患者急救有效的治疗将会给患者的生命安全构成严重威胁,而且这类患者的预后比未发生恶性心律失常的患者更差[1]。对于这种情况,临床主要采用经皮冠状动脉球囊扩张成形术进行治疗,但是为了确保患者能够在发病后的黄金时间内得到有效救治,我院医生认为应给予患者及时有效的护理干预,为此本文特制订了急救路径护理方案,并将其应用于72例患者的急救过程中,采用对比论证的手法分析该护理方案的应用效果,下面请看详细报道。

1 基本资料与方法

1.1基本资料

2019年4—11月,我院急诊抢救室共接收急性心肌梗死并发恶性心律失常患者72例,将上述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6例。观察组男女患者数量分别为16例和20例,年龄为35—78岁,平均(52±1.9)岁。对照组男女患者数量分别为19例和17例,年龄为36—82岁,平均(53±0.7)岁。对比两组患者的基本资料,结果表示差异微小(P>0.05),不存在统计学意义,可继续对比。

1.2方法

对照组患者进入我院急诊抢救室后,由护理人员为其提供常规急救护理,在此基础上给予观察组患者急救路径护理,具体方法为:(1)入院之前:护理人员接到院前急救人员的电话以后需要立即准备相关抢救药物、心电监护仪和吸氧装置等。(2)入院10分钟内:当患者进入急诊抢救室以后,护理人员需在10分钟之内完成监测生命体征、18导联心电图检查、建立静脉通道等救治措施,同时需对患者进行五分钟的吸氧治疗,氧流量应控制在2~5升/min,获得患者的第一份18导联心电图检查报告以后,护理人员则可在患者静脉采集血液标本送检。一旦确诊患者的病情则应立即通知相关医生会诊,并遵医嘱为患者提供阿司匹林、替格瑞洛、瑞舒伐他汀等药物[2]。(3)入院11分钟至30分钟内:这段时间内需要护理人员完成床旁一系列检查,包括血糖监测、血常规检查、电解质检测、凝血功能检查,等等,要求护理人员在15分钟内获得患者的第二份18导联心电图检测报告,20分钟内完成床旁心肌酶谱和肌钙蛋白检测,并结合上述检测结果明确诊断患者病情,排除患者存在的药物禁忌症。在此基础上,给予患者静脉滴注治疗,并根据患者的心理状态给予其健康教育以及心理辅导。(4)入院31分钟至120分钟内:护理人员应密切观察患者是否出现心力衰竭、心律失常等并发症,一旦出现及时通知医生进行抢救处理,并在40分钟内将患者送往心导管室接受经皮冠状动脉球囊扩张成形术治疗。(5)入院121分钟~360分钟内,当患者接受PTCA治疗以后,护理人员需要持续进行心电监护,并观察患者各项生命体征的变化情况,掌握患者是否存在心前区疼痛症状,同时需遵医嘱注射低分子肝素钙。另外还需要护理人员为患者制订饮食方案,叮嘱其禁食禁水,待胸痛症状患者以后可适当食用流质食物,并根据患者的身体恢复情况逐渐过渡至普食。

1.3觀察指标

比较两组患者住院时间、急诊室停留时间、入院至PTCA治疗时间以及临床总有效率。

2 结果

2.1急救相关指标对比

观察组患者各项指标所用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见表1.

2.2临床总有效率对比

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2.

3 讨论

急性心肌梗死是一种因冠状动脉闭塞导致心肌缺血性坏死所致的常见疾病,当患者的冠状动脉闭塞时间超过18分钟以后,其心内膜下方的心肌细胞则会发生坏死情况;若患者闭塞时间超过3小时,心内膜下方心肌细胞坏死区域则会不断扩大;闭塞时间超过6小时,则有可能发生透壁性心肌坏死。由此可以看出,把握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黄金救治时间窗的重要性[3]。目前临床对于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治疗以经皮冠状动脉球囊扩张成形术为主,但有医生介绍,患者进行PTCA的时间越早效果就越好,为此我院提出了急救路径护理干预措施,这是一种基于临床路径护理发展而来的新型护理方式,可结合急性心肌梗死并发恶性心律失常患者的临床特点在有效时间内对其展开急救护理,为患者争取抢救时间,从而提高临床总有效率。研究结果表示观察组住院时间、急诊室停留时间和入院至PTCA治疗时间短于对照组,临床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

综上所述,给予急性心肌梗死并发恶性心律失常患者急救路径护理可取得理想的效果,值得大力推广。

参考文献:

[1]徐荣宁,朱宏,周海英,等.急性心肌梗死并发恶性心律失常的护理体会[J].健康大视野2020年3期,第165页,2020.

[2]朱丹.对急性心肌梗死并发恶性心律失常患者进行急救路径护理的效果[J].当代医药论丛,2020(11).

[3]张昊昕.急性心肌梗死并发室性心律失常患者的急救护理效果分析[J].实用心脑肺血管病杂志,2019,v.27(S2):139-140.

猜你喜欢
临床应用效果急性心肌梗死
生化检验项目在诊断肝硬化疾病中的临床应用效果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中医辨证治疗分析
钛镍记忆合金肋骨环抱器治疗多发性肋骨骨折的疗效观察
老年糖尿病患者临床检验尿白蛋白、免疫球蛋白G及β2微球蛋白临床分析
超声诊断应用于老年退行性心瓣膜病诊断的临床应用价值
两种方法治疗急性髂股静脉血栓对照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