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学校“一校多区”教学管理模式探究与实践

2021-09-10 07:22王英明
大学·研究与管理 2021年2期
关键词:高等学校教学管理

王英明

摘要:现阶段我国大多数高校实行了一校多区教学管理模式,并且经过不断优化和发展,已经逐渐成为高校发展的主要趋势,本文首先根据一校多区教学管理模式特点,根据数据和信息进行综合分析,结果表明在我国高校教育结构中,实行一校多区教学模式,不仅有利于提升学校教育工作效果,还可以促进学校的健康发展。在高校课堂教学过程中,只有不断提升一校多区教学管理模式,才能从根本上提高教学质量,在学校开展基础教学时,发展特色教学方式,才能跟上时代前进的脚步。

关键词:高等学校;一校多区;教学管理;学校规格

中图分类号:G40-058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7164(2021)06-0049-02

随着我国经济和科学技术实力不断发展,我国大多数高校通过选择扩展自身校区范围以及高校合并等方式,发展和提升自身实力,逐渐出现了一校多区的教学模式。随着我国高校结构调整以及教育管理制度的深入发展,一校多区教学现状逐渐成为常态。

一、一校多区教学管理模式概述

从目前来看,一校多区在运营模式上主要指的是具有独立法人资格、在同一大学名称之下,由两个或两个以上地理位置分散的校区所组成的大学,而此种学校模式在校园内部则被称为某某校区。现阶段,我国高校开展一校多区模式主要由主校区或核心校区开展统一教育方向指导、统一管理的办学方针,其中以各个学院作为区分模式,分为职能分类模式及混合分类模式。学院校区之间的区分主要指的是由单独校区或者二级学院作为主要结构体,进而区分各个学科的模式,即以学科作为基础条件从而确定校区实际功能的经营模式。由于开展一校多区模式,进而增加了经营规模,而与单一管理模式不同的是一校多区自身校区数量的不同,所以不能使用传统的校区管理模式。多校区背景下的校区功能定位是一个多元约束条件下的选优决策,没有一个适用于各个高校的普遍模式[1]。

高校开展一校多区模式的优势是集中人力、物力及财力等方面的教育资源,充分调整和调动高校各二级学院的积极性,通过不断建设学科专业性,以此形成具有学科特色的领域。但其问题和不足则是不同校区内的距离相对较远,因此数据信息流通和传递相对比较闭塞,所以在学校管理方面极易产生分校与主校区不协调、学校效率不高等实际问题。

在高校职能管理模式中,由每个校区的管理层以及特殊教学内容作为现阶段高校发展的主要结构体,从本质上看高校需要以学生的年级或阶层作为范围划分的基础条件,比如:本科生教学区域、研究生教学区域、专科生教学区域等。而此种模式的优势相对比较明显,能有效提升针对某种阶层学生的实际教学效果,从根本上完善不同校区的职责作用,有利于完成各个校区之间真正意义上的结合,从根本上提升学科的综合能力。但其问题是容易造成校园重复性建设,特别是校园区域的硬件设施构建。

二、一校多区教学管理模式特点

(一)校区数量增多

经过大规模合并之后所形成的高等学校大多属于一校多区教学管理模式,通常来说所参与的高等学校数量越多,学校的合并区域就越大,由于每个学校或校区中无论是地理位置,还是学校组合方面都存在一定的差异和距离,一旦经过合并之后,会扩大学生日常活动或学习的范围。

(二)学校规格增大

随着学校开展一校多区政策,学校的校区数量不断增多,导致无论是教师、学生还是在校职工的总体数量都会随着校区的合并及扩建而增加,如我国某市大学随着校区之间的不断合并和扩张,教师已经增加至3000名以上,在校学生也增加至4万人左右。

(三)学科综合化

我国高校经过不断合并,在此基础上全面发展一校多区项目,不仅增加了学生和教师的总体数量,丰富了学科数量和教学方向,使高校在学科方面形成了巨大竞争力,高校通过丰富自身的学科种类,有利于学生全方位发展。

三、一校多区教学管理模式现状

(一)学校管理体制不完善

高校一校多区产生的原因之一是高校扩招,比如:浙江某高校在2016年到2017年学生数量增至近2万人。大多数高校虽然不断实行扩招政策,但仍然使用传统的管理体制和方法,高校教职工数量虽有所增加,然而其岗位内部结构却无法跟上其发展脚步。学校在实际运转过程中,大部分学校教师和学生的比例已高达1颐30左右,导致教师与学生比例严重失衡,造成高校日常管理无法保证质量和效率。加上各个学校校区之间的距离相距较远,无法有效实现良好沟通,导致其高校管理体制缺少合理性。

(二)教育资源缺乏

我国对于教育行业十分重视,因此大多数高校通过不断扩招、扩展自身校区实现良性发展,但是由于不同校区之间距离较远,致使信息和教育资源无法实现流通,资源无法及时共享,偏远校区的学生无法与其他校区享受同等的教学质量,比如:我国某大学,由于2018年招生计划总数较多,无论是教学模式还是宿舍数量,单一校区都无法有效满足教学要求。所以高校积极开展一校多区运行模式,但是由于图书馆、体育馆以及生物实验室等大型教学资源主要分布在主校区内,导致主要教学资源、体育馆等相应设施,无法再次在分校区建设。教师在开展日常教学过程中,学生需要横跨多处校区,一定程度上削弱了教学质量和效率。

(三)新校区基础设施不足

对于开展一校多区的高校来说,新校区的建设也需格外重视,而现阶段新校區的建设也成为学校发展的重点和难点,新校区建设的问题主要体现在校园基础建设、文化娱乐活动以及文化历史传承水平不足等方面。而学生在日常学习和生活中,校园除了需要满足其物质需求,也同样应满足其精神文化需求,但现阶段大多数学校新校区严重缺少文化设施。由于现阶段新校区与老校区无论是基础结构建设、地理位置、日常管理以及教学都存在着一定差距,如果高校对新校区的建设重视程度不高,最终会导致新校区与老校区的差距越来越大,矛盾越来越凸显。

四、一校多区教学管理模式的策略

(一)优化一校多区教学设施

目前,我国高校为了更好地开展日常教学并有效实施一校多区管理模式,在此基础上建设具有公共形式的科学教学区域、学科训练教学区域、课下社团区域、学校体制保健中心、图书馆以及体育场等相关的基础学习设施,以此为学生提供各个校区日常学习、实验比赛、课下社团娱乐活动、体质锻炼等完善的教学体制和管理工作。

(二)在高校教学管理中引进互联网模式

高校在实施一校多区政策时,为了确保学校制度管理的效率和质量,高校应紧跟时代发展步伐,利用互联网平台建立并优化高校官方网站及官方微博,组织教师搭建高校专业论坛,教师应在论坛中定期组织特色活动,进一步提升学生的学习意识和水平,引进互联网模式在一定程度上可以降低学生学习的约束性,让学生随时随地解决生活和学习方面的问题和困难,致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意识和习惯[2]。

(三)建设特色文化组织

为了强化高校的教学质量,最大限度地丰富学生课下的文化娱乐活动,从根本上实现一校多区教学目标,高校应根据自身发展实际情况,开展课下特色文化组织,以此鼓励学生根据自身的时间安排和喜好参与不同类型的社团活动,比如:文学部、羽毛球、游泳部、戏曲部等。学生通过积极参与课下活动以及社团,对其自身综合素质的培养和能力提升起到了辅助、管理及引导作用。而特色文化组织和课下社团的开展,不仅辅助教师巩固了教学课堂的实际效果,还提高了学生文化素养和身体素质。

(四)构建高素质管理队伍

对于高校开展一校多区教学管理模式来说,构建高素质管理团队即是更新和优化办学意识,也是现阶段有效建立日常管理工作的关键所在。而一校多区教学模式同样也对高校日常管理工作提出了机遇和挑战,高校应在当前环境下积极开展一校多区的教学模式。

第一,高校的管理阶层及教学人员应紧跟时代的发展,更新传统教学意识和观念,并且以此作为基础充分发挥出高校教学的主观能动性,同时教师和管理阶层还应强化学习意识,不断进行技术创新,积极探索一校多区的全新管理模式。第二,高校各个部门还应不断完善和更新教学管理方式与系统,不断优化高校教学管理模式和相关规则,使教学管理相关工作进入標准化和规范化的系统渠道。第三,高校还应积极培养具有创新意识的教学管理团队,不断提升教师教学管理整体水平和能力,以此满足一校多区的教学管理实际要求,进而提升高校人才培养的综合素质。

五、结语

由此可见,一校多区是高等教育事业快速发展进程中的必然现象。一校多区管理也已经成为各高校制定事业发展规划时需要给予重点关注的内容[3]。各高校通过自身教学环境和课堂教学水平开展综合分析,针对一校多区教学模式进行总结和探索,迈出了重大的改革步伐[4],最终获得了可喜的教学成绩。因此,高校开展的一校多区教学模式,不仅有利于稳定正常的课堂教学秩序,全面推动教学改革的进度,还有利于教学质量的不断改革和完善,全面提升教师综合素质。因此一校多区的高校应积极开展教学设施、互联网教学等多方位教学模式的研究,为学生努力构建轻松、和谐的学习氛围和环境促进多校区高校和谐健康发展[5]。

参考文献:

[1]陈德喜,周景明.高校多校区管理若干问题的探讨[J].杭州电子科技大学学报(社科版),2007(03):50-53.

[2]韦志奋.从“五个务必”探讨高校一校多区学生管理应急机制建设的基本思路[J].凯里学院学报,2016,34(02):144-146.

[3]曹振生,吴丙山,杨正书.一校多区管理及建立高校与社会新型合作模式研究[J].重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15(03):137-141.

[4]叶宏玉.高校一校多区学生教育管理探索[D].上海:复旦大学,2008.

[5]韦志奋.高校一校多区学生日常管理应急工作现状探析[J].吉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5(08):20-21+24.

(责任编辑:胡甜甜)

猜你喜欢
高等学校教学管理
“双减”背景下农村初中教学管理的探索与实践
浅析高校教学管理改革的理论与实践研究
协调各种关系学习先进理念完善管理制度
大数据视角下的高校教学管理探讨
云教学管理平台在教学运行管理方面的运用
信息技术在教学管理中的应用
大众创新万众创业背景下高校实践教学改革探析
浅谈高校廉洁教育的对策
创新创业教育融入高等学校人才培养体系的实施路径研究
高等学校教学及科研设备政府采购操作实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