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令俊
2018年1月16日上午,教育部召开新闻发布会,宣布历时4年的普通高中新课程方案和学科课程标准修改工作已全部完成,经国家教材委员会审查通过,于2017年底印发,并将于2018年秋季开始执行。此次“新课标”,对高中体育专项化提出了新的要求。无疑,聚焦新课标的学科核心素养,如何在专项化教学中,提升学生运动能力的同时提升学生体能,显得尤为重要。
1 研究目的
1.1 聚焦学科核心素养,在专项化教学中紧密结合发展体能
2018年公布的体育与健康“新课标”强调了学科核心素养为:运动能力、健康行为、体育品德。其中运动能力是体能、技战术能力和心理能力等在身体活动中的综合表现,是人类身体活动的基础。核心素养中“运动能力”的重点是发展体能、运用技能和提高运动认知。可以看出新课标在运动能力的解释中特别强调了发展体能。面对“新课标”,如何更有效的在专项化教学模式中提升学生的体能,特别是发展学生的一般体能,亟待我们思考、实践和研究。
1.2 提升运动能力,提高学生引体向上水平
我们在体育专项课的教学中发现,许多专项技能水平较高,专项体能较强的学生,在做正手引体向上练习时往往只在及格水平,甚至有个别学生只能完成1至2个的情况出现。这是因为完成引体向上需要一定的背阔肌和肱二头肌基础力量,而在专项体能练习中往往较少对背阔肌有所涉及。目前,引体向上是中考体育考试选择项目之一,《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初中以上男生必测项目,主要测试上肢肌肉力量的发展水平。而在生活中,引体向上也能帮我们塑造优美形体、增强体质,尤其是对于手臂上肢力量,和背部线条塑造都有很多好处。因此无论从体质检测,还是从增强学生体质、增进健康的角度来看,提高学生引体向上水平,都有非常大的实际价值。
1.3 提高学生体能练习的兴趣,提升练习实效性
学生上体育课时的学习兴趣,直接影响他们在课堂上的自觉性和积极性,也决定着体育知识的掌握和技能形成的实际效果。在课堂教学中我们常常会见到这种情况,每当体育专项课进入到体能练习环节,个别学生就开始表现出消极、散漫、叫苦叫累,并表现出对在专项课教学中要练习一般体能的不理解。我们体育教师可以从自身课堂的教学设计入手,从学生的学习兴趣入手,调整练习方式和方法,并让学生了解体能练习的各种实用价值,實现变“被动”为“主动”,提升练习实效性。
2 研究方法
2.1 文献研究法
研究准备阶段主要从图书馆、万方数据库、中国知网等多种渠道进行广泛的文献查阅。通过分析、梳理,同时在此基础上进行思考和回顾,了解己有的相关研究成果、采取的研究方法以及有待解决的问题,从而明确本研究的意义及目标。
2.2 实验法
2.2.1 实验目的
验证在专项化教学中运用各种体能练习方法和策略,学生的实际练习效果(以引体向上为例)。
2.2.2 实验对象
选修武术专项班学生,样本规模30人,分两个班(实验班和对照班)。
2.2.3 实验假设
(1)学习过程与学习方法差异大,(2)学生武术套路掌握方面无差异,(3)学生的体能有差异,(4)学生参与体能练习的情感、态度、情绪表现差异大。
2.2.4 问卷调查法
根据研究的需要,对学生进行问卷调查,了解学生的感想,听取学生意见,收取学生建议。
2.3 结果与分析
2.3.1 上戏附中体育专项化教学学生身体素质情况调查分析
表<1>、表<2>调查发现,通过一学年专项化背景下的体能练习,实验班和对照班学生的身体素质(引体向上)均有所提升,这说明体育专项化背景下的体能练习能有效提升学生身体素质。然而我们在对照表中也同时发现,实验班的引体向上水平提升更快更明显,这说明在专项教学中,运用的多种练习方法和手段取得了更好的效果。
2.3.2 上戏附中体育专项化教学学生专项成绩调查分析
2.3.3 上戏附中体育专项化教学学生满意度调查分析
表<4>调查发现,通过一学年的专项化背景下的体能练习,实验班和对照班学生都对体育专项课比较满意,同时希望能在今后的课程当中学练更加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体能练习,并且对体育课的兴趣均有所提升。
3 结论与建议
3.1 注重专项化教学背景下的单元学习活动设计,有机结合专项技能教学与体能练习
通过问卷、谈话、行为观察等科学调查方法了解学生的体育运动参与情况和水平,掌握并不断更新学生状况资料。同时持续收集学生的课堂反馈;对体育锻炼的态度;课后自己的健身计划。了解学生对于课程的评价以及建议,根据科学的理论指导修改完善学习活动设计。在教学中依据专项特点,有机地结合专项技能、专项体能、一般体能,运用当下热门的,广受青少年们青睐的锻炼形式和方法开展多样化地体能练习,提高学生体能练习学练兴趣,提升练习效果。
3.2 结构化体能练习,运用现代化器材,有针对性地开展练习
3.2.1 正手引体向上的动作流程分析
起始姿势:两手用宽握距正握(掌心向前)单杠,略宽于肩,两脚离地,两臂自然下垂伸直。
动作过程:用手臂肌肉、背部肌肉的收缩力量曲臂,当头部接近单杠时用背部肌肉的收缩力量将身体往上拉起,当下巴超过单杠时稍作停顿,静止一秒钟,使背阔肌彻底收缩。然后逐渐放松背阔肌,让身体徐徐下降,直到回复完全下垂。
在日常的练习中我们会发现,对于学生来说,引体向上的难点在于当手臂已经曲臂,头部到达单杠的下沿,需要用背部肌肉的收缩力量将身体往上拉起,下巴超过单杠这个环节。
3.2.2 正手引体向上动作过程中的肌肉参与分析
正手引体向上在垂吊时,双臂竖直向上,双手略宽于肩,掌心向前,双脚离开地面,腹直肌、腹横肌、腹内外斜肌、竖脊肌等骨骼肌做等长收缩以保证脊柱处于中立位。躯干向上运动时,肱二头肌、肱肌做远固定向心收缩使肘关节屈;背阔肌、三角肌后束做近固定向心收缩使大臂在肩关节处做内收动作,此环节背阔肌收缩为引体向上动作提供主要动力,斜方肌中、下束和菱形肌做近固定向心收缩使肩胛骨下回旋动作;在躯干向下运动的过程中,关节运动方式与躯干向上运动过程相反,所有参与运动的骨骼肌做离心收缩以控制躯体下降速度。
通过结构化的分析我们发现,在整个引体向上过程中,参与的肌肉有上肢肌肉群里的肱二头肌、肱桡肌、肱肌、三角肌,背部肌肉群里的背阔肌、斜方肌、小圆肌、大圆肌、冈下肌。搞清了引体向上动作的参与肌肉群,在练习中,我们就能更有针对性,设计对应的练习方法,让体能练习更有实效。
3.2.3 运用现代化器材,更有趣地练习引体向上
随着教委和教育局对学校体育教育重视程度的不断提高,学校体育设施也更加完善和丰富,特别是近年来,各类现代化的健身器材得到了普及,如划船机、跑步机、高低下拉训练器、蹬腿多功能训练器等。
教学器材丰富了,体育教师就有了更多的发挥空间,特别是在体能练习方面,各类健身器材就是我们的好帮手,不但能有效地达成训练目标,学生在锻炼时还特别有兴趣,相比校外需要付費锻炼的健身房,在学校就能用同样甚至更好的健身器材进行有效的锻炼,学生们的参与度非常高。
学生有了兴趣,教师就成功了一半,这时教师在课堂上合理地选择器材和锻炼方法就尤为重要了。通过正手引体向上动作流程分析和动作过程中的肌肉参与分析,我的得知所需锻炼的肌肉主要是以背阔肌为主的背部肌群,所以背肌训练器和划船机是很好的选择,通过这2项器材,我们在体能练习中可以有的放矢的安排学生进行“高位下拉”、“10分钟划船”等练习,锻炼学生的背部肌肉,让学生在新奇有趣地练习中,感受到体能练习也可以是快乐的、有意思的,这样不但起到了练习的效果,说不定还能让学生爱上体能练习。
3.3 将体能练习情境化,提高学生参与体能练习的兴趣,提升练习实效性
教师要致力于带领学生去体会体育运动中无穷无尽的乐趣,把体育活动描述的吸引人,并且要鼓励学生去积极参与和体验。比如在体能练习中,通过情境“NBA季后赛体能集训”,让同学们进行分组,分别化身2只球队的体能教练员和队员,如何在有效的赛程休息时间内组织有效又合理的体能练习,将是季后赛获胜的关键。又或者创设情境“体能练习大赛”,通过情境中不断变化的条件,让学生在不同的条件的引导下,尝试达成各类目标,完成体能练习,这样既能获得较好的锻炼效果,又能通过情境中的分组探究举一反三,在教师的引导下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现在的高中生都已经是00后了,他们更加富有个性化,面对的学习和生活环境也更加宽容,有更多的选择权。与 90 后的那一代学生相比,如何将知识技能转为对他们有效的教育就又不一样了!对于他们,灌输学练不如体验教育。当然从另一方面来说也许我们体育教师可以从自身课堂的教学设计入手,从学生的学习兴趣入手,调整体能练习方式,寻求学生们喜爱的练习方法,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并结合理论知识让学生了解体能练习的各种实用价值。只要学生对参加体能练习有了自主自愿的意识,就会把练习体能作为自身的需要,积极参与, 克服主客观困难,逐步增强身体素质,提高健康水平和运动水平。
(作者单位:上海戏剧学院附属高级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