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永宏
摘要: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为教学改革提供了技术支持。在传统教学中,教师一般借助教材和黑板板书来开展教学,学生学习主要依托教材,这导致了教学资源缺乏、教学方法单一的局面,阻碍了学习效果的提升。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在教学中应用信息技术辅助教学十分普遍,这种教学模式不但能拓宽学生的思路,还能推动教与学的变革。中小学教学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开设中小学电化教育课程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路径,是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重要载体。由于中小学课程强调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需要教师在教学中向学生呈现实物、图片、视频等教学资料,教师单靠讲授法不能吸引学生的持续关注,所以教师要充分运用电化教育设备优化教学,提升教学效果。
关键词:农村;中小学;电化教育
引言
根据教育局制定的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来看,在教学事业上,越来越多的学校重视信息化教学能力的提升,特别是针对农村教育事业的发展,国家尤为重视。与城市学校相比,农村学校的办学条件较好、资源匮乏、信息化程度比不上城市地区的学习。然而,国家始终致力于农村基层教育信息化的建设与应用,正通过各项措施努力加快农村信息化建设工作,为此,在一定程度上优化了农村小学的信息化教学条件。尽管信息化基础设施建立十分关键,但是从本质上看,提高农村小学教师的信息化教学,才是有效实现农村信息化教学的关键。
一、制约农村中小学教育信息化发展的因素分析
一是教育信息化经费来源单一。目前,农村学校的经费主要来自国家财政拨款,单一的经费来源造成了教育信息化建设经费紧张问题,部分学校的教育信息化建设难以按时完成。二是公用经费投入不合理。目前,农村学校公用经费用于教育信息化建设的占比较少,而且这些经费用于信息化建设时,项目比例严重失调:设备采购用去经费的三分之一,软件部分和资源建设占用三分之一,而信息化培训经费只占总经费的不到五分之一。也就是说,在目前农村中小学教育信息化建设中,软硬件投入占比过高,培训投入占比较小,这对于教育信息化整体发展极为不利。在教育信息化时代,每一位教师都要积极适应,提高自身认识,投身于教育信息化建设。大部分教师能及时调整观念,积极投入教育信息化建设,充分利用信息技术的优势优化课堂教学,但仍有部分教师认为教学软件更新速度快,从熟悉到应用需要一个过程,消耗时间和精力,兼之教学任务较重,从而对教育信息化建设的态度不够积极。
二、农村小学信息化教学现存的问题
随着国家基础信息化教育计划的不断推广,学校办学工作中逐渐加大了信息化教学的力度,且也取得了不错成效。但是,由于农村小学办学条件较差,加之教师缺乏专业性的信息化教学技术,在实际教学工作中,所取得的信息化教学效果并不理想。此外,由于农村中小学掌握的信息资源多数源自网络,而那些和课程教材相配套、质量高的信息资源需要支付一定成本方可使用,农村教师往往因为资金问题,无法拥有这些资源,而那些不付费的课程资源,多数需要教师通过处理或加工后才能应用,但是由于农村教师缺乏专业的信息化技术,因此,无法顺利使用这些教学资源,从客观意义上看,阻碍了信息化教学的推广。
三、推动农村中小学教育信息化发展的策略
(一)创建良好的信息化教学氛围
农村小学在开展信息化教学时,必须明确教学规划与目标。同时,要求学校制订的目标结合学校实际情况进行,通过教育宣传、激励体系等手段在全体教师之间营造出“争先恐后”的氛围,进而促进各教师信息化教学水平的提升。创建良好的信息化教学氛围的首要条件是规划出明确的信息化教学目标,让教师奔着制定好的方向努力。其次是制定的规划不损害教师切身利益,切勿让信息化教学沦为“吃力不讨好”的事。最后是赏罚分明,公开信息化教学绩效考核,以便实现各学科信息化的均衡性发展。
(二)教师应提升信息技术能力
一是要了解硬件知识。教师的信息技术水平直接影响着课堂教学效率,如果对计算机不了解,会对其信息化能力的提升有极大影响。二是要提高课件制作能力。有些教师会从网站上下载课件使用,照搬照抄,没有意识到提升课件制作能力的重要性。农村教师要立足教学实际,提高自身的课件制作能力,以更好地服务于教学。三是要提升信息获取能力。信息化时代的教学资源非常丰富,要求教师具备一定的信息获取和筛选能力。但受种种因素限制,教师自主获取优质教学资源的能力较弱,导致教学资源得不到及时更新,重复利用现象严重。目前信息技术在课堂教学中得到了普遍应用,但这也在一定程度上让部分教师认为网络资源非常丰富,没有必要再钻研教材,优化资料,因此在教学中照抄照搬,而未考虑是否适合自己、适合学生。长此以往,这部分教师的专业素养非但不能得到提升,相反还会沦为唯技术的教师,一离开课件就不会讲课。在信息技术时代,教师应清楚信息技术只是教学辅助手段,不能代替教师教学,有效的課堂教学只有在专业素养高的教师的组织和引导下才能完成。
结束语
在未来教育的发展中,教育技术是促进教育改革、有效提升学校课堂教学效率、确保学生学习效果的重要保障。但是我国目前还没有形成一套完整的教育应用技术,在现代化的教育需求下,很多学校更多的是依托于计算机辅助教学来展开信息化教学;通过计算机辅助教学的应用,可以为我国的电化教育的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为我国形成完整的、系统的教育技术奠定基础。而在计算机技术不断发展和信息化教学不断推进的过程中,必然会实现将先进的计算机技术与教育教学相结合,形成一套全方位、多层次的教育应用技术,以促进我国电化教育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高爱珍.E-learning背景下电化教学在农村中小学英语教学应用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课程教育研究,2019(44):123.
[2]王欢婷.农村中小学电化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华夏教师,2019(11):5-6.
[3]张建华,肖礼.运用现代教育技术促进农村中小学语音教学有效衔接[J].考试周刊,2019(13):67.
[4]胡万文.网络促进农村中小学教师教学胜任力的模型构建[J].考试周刊,2018(96):21.
[5]高菁.宁夏中小学教育信息化应用示范校典型应用案例分析[D].宁夏大学,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