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颖
摘要:在班级中,班主任是学生学习、成长的引路人,是整个班级的组织者和管理者,其工作的有效与否,直接关系到学生的学习质量和未来的全面发展。所以,每一位小学班主任都应与时俱进,面向时代,面对班级管理工作中的问题与不足,进行大胆思考和积极探索,探索行之有效的班级管理方法和策略,全面提高班级管理质量和效果。
关键词:小学;班主任;班级管理;新理念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教育事业的不断变革,学生的思维方式、个性特征都发生了变化,这对小学班主任的班级管理工作提出了新的挑战,因此班级管理面临新的任务和更高的要求。本文将结合实际的教学以及工作经验,从组织主题活动、给予学生尊重关爱、正确运用家校配合、制定班级制度四个层面,对小学班主任的班级管理进行了全新的思考和探索。
一、组织主题活动,丰富学生道德体验
主题活动,是进行班级管理的有效方式,也是开展和实施道德教育的载体,使学生深入参与,产生更为直接、深刻的情感体验,转化为深刻的认识,内化为具体的行为。因此,班主任需要主动创新班级管理工作方法和策略,在班级管理过程中为学生组织和开展内容丰富、形式丰富的主题活动,为学生提供充足的、可发展的环境,营造良好的班级氛围,让学生真正全面地参与活动,获得直接而深刻的体验。
例如,我每周都会开展主题活动,把德育知识和班级管理工作导入主题活动中。以“感恩演讲”主题活动为例,我在活动前给学生足够的时间,让学生收集到相关的材料。活动开始后,我組织同学做演讲,让每个学生都有有机会参与到活动中来,活动结束后,让学生们再根据演讲主题写下感想,谈谈自己对感恩的看法,从而使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二、给予学生尊重关爱,建立和谐师生关系
科学、高效的班级管理必须以平等的关系为基础,真正敞开心扉,进入学生的内心世界,对学生产生直接而深刻的影响。因此,小学班主任需要从根本上改变过去的“以师为本”、“师道尊严”等落后思想,坚持和落实“生为本”的全新管理理念,在教学工作中大胆尝试,给每一位学生以尊重,从而建立融洽和谐的师生关系,营造自由、宽松的班级氛围,从而为班级管理水平的提升助力。
例如,在以往的管理模式中,班主任总是以高调的姿态面对学生,这种管理模式让学生觉得冷,学生怕班主任,影响师生关系。对此,我改变了传统的管理思想,给予学生尊重和爱护,如我会利用课下时间来到教室,在教室中巡回,主动与学生们对话交流,了解学生们的性格、爱好等特点,就生活中或学习上的困难,主动向他们了解情况,并尽力解决问题,使学生感受到我对他们的关怀,这样学生才会产生信任,才会自觉接受我的管理和教育。
三、正确运用家校配合,优化正面管教效果
家长是学生的第一任教师,积极的教育是家庭、学校之间的合作,而不是学校教师一方面的责任。因此,小学班主任需要提高对家校共育的关注和重视程度,畅通家校沟通渠道,利用家长会、电话、书信、即时通讯工具,定期与家长进行无障碍交流,在向家长反映学生在校表现的同时,也要积极宣传正确的教育观念和科学的教育方法,更大地发挥家长在班级管理中的作用和影响,最终取得良好的效果,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比如,我通过微信建立家庭与学校之间的交流渠道,不仅能节省大量的时间,而且能将学生的问题及时反馈给家长,由家长来辅助教育。另外,通过微信公众号来发布正确的家庭教育管理方法,帮助家长改进教育以及管理的方式方法。
四、制定班级制度,约束学生行为
制度是保证课堂正常运行、有效约束学生行为习惯的基础和保障。为此,小学班主任要树立良好的制度意识和规则意识,结合学校的制度规定和班级的具体情况,制定出一些基本的规章制度,包括《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小学生行为守则》等,确保学生参与班级制度的制定,增强学生主体意识,真正做到学生信服并认识到哪些是应该做、哪些是不能做的,约束学生的行为,逐步形成良好的学习、行为习惯,保证班级管理的科学化、规范化。
例如,我会通过一段时间的调查,了解学生在课堂上出现的问题,针对这些问题,我会修订班级制度,以规范学生的行为。制定班级制度时,我还会邀请同学一起参与,让学生对自己的问题进行反思,在制定过程中我会将学生的意见进行筛选,采纳出其中有效的建议。完成班级制度的制定后,我会把班级制度贴在教室前面,让学生熟悉班级制度,并要求学生互相监督,不遵守班级制度的学生要受到惩罚。
因此,班级管理工作繁重而复杂,是关系学生学习、发展、成长的关键。所以,作为一名小学班主任,我们要真正意识到自己所肩负的责任和使命,端正教学态度和管理观念,在实践中不断完善自己,结合学生实际身心发展状况,实现组织主题活动、给予学生尊重关爱、正确运用家校配合、制定班级制度等各种创新策略的运用,形成系统科学的管理体系,提升小学班级管理的有效性。
参考文献:
[1]周硕洁.核心素养背景下小学班主任班级管理的创新[J].文学教育(下),2019(11):156-157.
[2]徐萍.播种关爱,迟开花朵亦争春——小学班主任班级管理技巧探索[J].小学教学参考,2019(18):88-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