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洋
摘要:嘉兴是革命红船启航地、党的红色根脉所在地,近年来一直承担着红色教育的重要责任。“一代人有一代人的长征路”。在今天,“红船精神”被赋予了新的时代价值,在青少年群众中大力弘扬“红船精神”,引导他们在学习生活中传承红船精神,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以分析中小学生的成长身心发展规律,发挥“红船精神”的德育价值,更好的将以“红船精神”为代表的红色文化融入小学德育教育方式方法,让理论实践相结合,精神足组织相融汇,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相促进,线下教育与线上传播相结合四个方面探讨应如何把红色教育与德育教育中去。在此基础上,对“红船精神”的德育价值得出几点启示,以期更好地发挥“红船精神”的育人功能,去教育和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关键词:红色教育;德育;融合
《中小学德育工作指南》指出,要继承革命传统, 传承红色基因,培养学生对党的政治认同、情感认同、价值认同,不断树立为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而奋斗的信念和信心。而“红船精神”包含着“首创、奋斗和奉献”的内涵,是党的梦想起航的地方,是党的根基所在。它具有重要的育人价值,蕴含着丰富的德育资源。推进“红船精神”进校园,与小学德育教育相融合,将大大提升学校德育的有效性,增强小学生思想政治觉悟,使他们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坚定的理想。
一、学生成长困境
(一)创新能力有限,发散性思维局限
由于教育体制、课程设置、家庭观念等多种因素的制约,当代小学生存在创新思维受限、创新能力不足的成长困境。近年来,“双创”思想席卷校园,但大多数学生缺乏这样一种思维,他们“按部就班”,一旦离开老师和家长的帮扶,就不知所措。小小年纪,缺乏创新思维,也懒于创新。
(二)价值观被侵蚀,抗挫折能力差
当前,各种思想在网络空间交织,而小学生的价值观尚未成型,多元价值观给学生带来价值观选择的困惑。学习和生活往往不能一帆风顺,在面临家庭变故、学习不理想等诸多挫折时,部分学生失去了学习和生活的勇气,沉迷于游戏,个别学生甚至采取自杀等非理性的行为。
(三)以自我为中心,奉献精神缺乏
现在的孩子大多为独生子女,优越的家庭环境让他们在不知不觉中形成了 以自我为中心的惯性思维。过度看重自我价值和自我利益,较少考虑他人的情感需求,缺乏设身处地为他人着想的共情思维和共情能力。他们表现为不愿意参与校园文化活动,对他人漠不关心。
二、“红船精神”的德育价值
(一)以首创精神培养学生敢于创新的宝贵品格
“开天辟地、敢为人先”的首创精神居于红船精神所列三内涵之首要,充分体现了首创精神的重要性。孩子是民族的希望,是祖国的未来,而创新是民族发展的不竭动力。推进“红船精神”进校园,即教育引导学生认真学习“开天辟地、敢为人先”的首创精神,认真学习中国共产党诞生、发展、壮大过程中丰富的开拓创新事迹,不断增强学生的开拓意识和创新能力。
(二)以奋斗精神培养学生勇于担当的责任意识
“坚定理想、百折不挠”的奋斗精神是学生所必须继承和发扬的宝贵精神财富。 理想信念是生存和发展的精神基础,缺乏理想信念就会导致一个人精神上缺“钙”。成长的道路上充满无数荆棘和无限坎坷,只有发挥共产党人百折不挠的奋斗精神,勇于战胜困难,才能让人生充满力量。将“红船精神”融入小学德育,就是要教育引导学生向革命先辈学习,树立远大理想目标,勇于担当,并为之艰苦奋斗。
(三)以奉献精神培养学生爱国为民的人生追求
奉献是学生不可或缺的优良品质,奉献就是要时刻准备着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付出自己的智慧和力量。大力弘扬“红船精神”,就是要教育引导学生热爱党、热爱国家、热爱人民,珍惜来之不易的美好生活,增强时代使命感,着力培养学生乐于奉献的良好品格,从而为民族复兴和人民幸福奉献力量。
三、“红船精神”融入小学德育教育的路径
(一)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相结合
1.理论教学:“红船精神”传播的主要方式
着力推动“红船精神”进课程、进教材、进课堂,构建以“红船精神”为主题的地方课程、校本课程和拓展课程体系,开发适合小学生心理特点和成长规律的各学段“红船精神”专题教育教材。充分利用《红船少年》等地方教材,上好每一节德育拓展课。通过课前的精心准备,老师可以把德育课堂交给学生主持,并穿插适当的补充和点评,让学生了解“红船精神”是如何在中国共产党的革命实践中体现的,让“红船精神”真正走进学生心灵。
2.实践教学:“红船精神”教育的现实途径
围绕“红船精神”开展“第二课堂”实践活动。依托南湖革命纪念馆、地方党史陈列馆等教育基地和教育資源,开展围绕“红船精神”现场教学、综合实践活动或研学活动等。例如学校正在筹划的南湖革命纪念馆红色研学之旅。通过实践活动的开展,学生对“红船精神”有了更深的体会。平时课余时间,进一步鼓励学生融入志愿者服务,培养无私奉献的精神。将“红船精神”教育融入学生志愿者服务,使学生心灵得到美化,能力得到锻炼,素质得到提升。
(二)物质文化与精神文化相结合
1.加强校园物质文化建设
着力加强体现“红船精神”元素的校园物质文化建设。建设基于“红船精神”主题的橱窗文化、楼道文化、教室文化和餐厅文化等。例如学校通过楼道展板开辟“红船精神”主题教育区,建设“红船精神”主题长廊。
2.注重校园精神文化引领
学校教育的一个重要途径就是打造校园文化,而各类拓展课活动则是打造校 园文化的重要途径。“红船精神”具有极高的、不可替代的育人功能,学校开发拓展课时要将“红船精神”融入进去,例如打造马列经典读书社等。校团委可以组织学校各类别学生干部、拓展课负责人深入学习“红船精神”,撰写学习心得;学校开展各类红色文化活动,举办大型红色主题活动,将“红船精神”用学生喜闻乐见的方式展现出来,使学生们将“红船精神”内化于心,形成一种“红色校园文化”氛围。
(三)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相结合
1.充分强调学校的育人作用
学校要充分强调育人主阵地的作用,通过各种形式的活动开展和多渠道的渗透,将“红船精神”根植于学生心中。同时,学校也非常重视教师的“红船精神”学习,要求教师必须自我进步,丰富自己的专业技能,创新自己的教学方法,必须站在时代的高度上,主动创新“红船精神”的教学内容。
2.充分发挥家长的育人职责
可以借助家长会、家长开放日等家校沟通渠道,利用假期时间,宣传“紅船精神”,让家长和孩子共同学习“红船精神”,发挥“红船精神”的社会育人价值,形成全社会共同参与弘扬和传承“红船精神”的生动局面。
(四)线下教育与网络传播相结合
1.建设“红船精神”线下学习渠道
学校可以依托各方面资源建立健全实践学习基地,开展现场学习和体验式学习,可以邀请老红军、老战士、党史工作者等,到学校作“红船精神”专题报告。例如,去年学校邀请了当地的老共产党员到校作有关红船精神的讲座,老师和学生济济一堂,在如此氛围的熏陶渐染之下,师生对“红船精神”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和感悟。
2. 搭建“红船精神”网上学习平台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运用新媒体新技术使工作活起来,推动思想政治工作传统优势同信息技术高度融合,增强时代感和吸引力。” 学校应用好各种校园信息传播平台,如钉钉、QQ、微信公众号,将红船精神内涵通过图片、小视频的形式生动地呈现给学生,使其真正领悟“红船精神”的深刻内涵。
四、从“红船精神”的德育价值得出的几点启示
1. 发挥“红船精神”的德育作用,必须加大“红船精神”的传播力度
文化在交流中传播,在传播中发展,要发挥“红船精神”的德育作用,首先要让学生认识“红船精神”,大大提高其传播力度,使得“红船精神”走进校园,深入人心。
2. 实现“红船精神”的德育价值,就要加强“红船精神”德育基地建设
“红船精神”的发源地嘉兴,拥有南湖革命纪念馆(红船精神展示厅)、王会悟纪念馆、茅盾纪念馆等红色文化资源,这些孕育着革命历史与红船精神的教育基地,就是我们弘扬爱国主义和革命优良传统,培育民族精神的大讲堂。
3.落实“红船精神”的德育功能,需要强化“红船精神”在学校教育工作中的作用
德育工作为学校的科学发展提供政治保证、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小学是一个人成长中的重要阶段,小学生的价值观正在形成,学习科学知识是基础,我们还要重视自身的道德素质培养,这就需要保证学校德育工作的有效展开。
不管时代怎么变,“红船精神”依旧。“红船精神”是我们革命先辈们描绘出的一幅壮丽的画卷。不管经历多大的险阻,我们的革命先辈们依然向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不断奋力前行。小学生是社会主义的接班人,是祖国未来的希望,因此我们应积极宣扬“红船精神”,将“红船精神”融入小学德育教育中,贯彻“首创、奋斗、奉献”的精神,去教育和引导学生,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怀,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使学生健康地成长。
参考资料
[1]吕延秦,赵金永.中国共产党精神系列红船精神[M].中共党史出版社2017
[2]习近平.铭记党的奋斗历程时刻不忘初心,担当党的崇高使命矢志永远奋斗[N].人民日报2017-11-01(1)
[3]人民日报.认真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大力学习弘扬红船精神,用伟大精神推动伟大实践[N].2017-09-08
[4]黄文秀,赵金飞,郭维平.习近平”红船精神”论述的深刻内涵及重大意义[J].嘉兴学院报2016.28(04):5-11
[5]周钰.红船精神如何推进文化校园建设——以嘉兴学院为例[J].人民论坛2016(05):232-2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