韵高雅致,芳香拂溢

2021-09-10 11:01王淑艳
小作家报·教研博览 2021年24期
关键词:蔡襄饮茶茶馆

王淑艳

中图分类号:A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21)-24-197

宋代的饮茶之风非常流行,自古以来,便有“茶兴于唐,盛于宋”的说法。在民间,茶与米、盐一般重要,上至官府,下至民间,人们都以茶作为生活的必需品。李觏在《富国策第十》中曾言“茶非古也,源于江左,流于天下,浸淫于近代,君子小人靡不奢也,富贵贫贱靡不用也。”特别是到了北宋末年,饮茶之风更是达到了高峰。宋徽宗《大观茶论》说:“缙绅之士,韦布之流,沐欲膏泽,熏陶德化,盛以高雅相推从事茗饮。故近岁以来,采择之精,制作之工,品第之胜,烹点之妙,莫不盛造其极。”

宋代所饮之茶与我们今天所见之茶有很大的不同。宋代民间的饮茶法大多承袭唐代,有以姜、盐、桂、椒等杂物入茶同煎饮用的习惯。苏辙《和子瞻煎茶》中便提到了这种饮茶之法,“又不见北方俚人茗饮无不有,盐酪椒姜夸满口。”此外,宋人尚有用葱、梅、鸡苏、胡麻等与茶同煎的。如李之仪诗“葱茶未必能留坐,为爱高人手自提。”然而,这种饮茶之法在一定程度上减损了茶的自然香气,也多为人批判。蔡襄《茶录》便说:“建安民间试茶,皆不入香,恐夺其真。若烹点之际,又杂珍果香草,其夺益甚,正当不用。”

斗茶是宋代茶事活动中的重要习俗,它是在唐代“煎茶”饮法的基础上形成的,据文献记载,斗茶最初流行于建州,此后才向全国扩展,并从民间流入宫廷之中,随着饮茶风尚的盛行,斗茶之风风靡宋代。斗茶对用水非常讲究,蔡襄《茶录》记载:“建安斗试,以水痕先者为负,耐久者为胜,故较胜负之说,曰‘相去一水两水。’”水是茶之母,宋人江邻幾记载了这样一个斗茶故事:苏轼与蔡襄斗茶,蔡襄用的茶叶好,故此选用惠山泉;而苏轼用的茶叶差,只得改用竹沥水煎,遂能取胜,由此可见水在斗茶中的重要作用。斗茶用的茶盏,有一些特殊的要求,据《大观茶论》所说:“盏色贵青黑,玉毫条达者为上。”建州窑所出的建盏,是宋代最好的斗茶用盏。蔡襄《茶录》:“建安所造者绀黑,纹如兔毫,其杯微厚,熁之久热难冷,最为要用。”茶白是宋人斗茶的艺术追求,黑盏白汤,相映成趣,不仅是视觉的盛宴,更是灵魂上的精神享受。

点茶是宋代最为风行的一种技艺,也是斗茶所用的方法,包括炙茶、碾茶、罗茶、烘盏、候汤、击拂、烹试等一整套程序。而其中又属候汤最难。蔡襄《茶录》记载:“候汤最难,未熟则沫浮,过熟则茶沉。”宋代人十分重视点茶工具的选择,仅点茶器具就包括烘茶炉、茶臼、茶碾、茶磨、水杓、茶罗、茶帚、盏托、茶盏、汤瓶、茶筅、茶巾十二样。点茶的关键一是要掌握好茶和汤的比例;二是击拂;三是面色要鲜白,着盏无水痕。在这三个要点中,又以击拂最为重要。宋徽宗《大观茶论》载:“盖击拂无力,茶不发立,水乳未浃,又复增汤,色泽不尽,英华沦散,茶无立作矣......击拂既力,色泽渐开,珠玑磊落。”这就要求点茶之人在点茶时要掌握好力度,不间断的击拂,方能出现色泽鲜美的茶。点茶,是茶史上最美的滋味,是宋人最极致的生活品味。

分茶也是宋代盛行的一种茶艺,又称“茶百戏”“汤戏”或“幻茶”。分茶实是一种玩法,根据陶谷的《荈茗录》记载,茶大致有三个名堂:一曰生成盏,馔茶而幻出物象于汤面者,沙门福全,能注汤幻茶,自咏曰,“生成盏中水丹青,巧画工夫学不成。” 二曰茶百戏,近世有下汤运匕,別施妙诀,使汤纹水脉成物象者,禽兽虫鱼花草之属,纤巧如画,但须臾即就散灭,此茶之变也,谓茶百戏。三曰漏影春,用缕纸贴盏,糁茶而去纸,伪为花身,别以荔肉为叶,松实,鸭脚之类珍物为蕊,沸汤点搅。生成盏、茶百戏、漏影春,皆是以茶粉入瓯盏,用沸汤点搅,带有游戏性质。陆游《临安春雨初霁》诗有“矮纸斜行闲作草,晴窗细乳戏分茶。”,李清照《轉调满庭芳·芳草池塘》中写道“当年曾胜赏,生香熏袖,活火分茶。”等都反映了宋人分茶技艺的出神与高超。

饮茶之风的盛行带来了宋代茶馆的兴盛,据孟元老《东京梦华录》记载:“朱雀门外,西通新门瓦子,以南杀猪巷亦妓馆。以南东西两教坊,余皆居民或茶坊,街心市井,至夜尤盛。”这生动的反映了开封府内茶馆众多,空前繁荣的景象。宋代的茶馆可分为茶楼、茶坊、茶亭、茶室、茶店、茶肆等,宋朝的茶馆不仅多,而且分布密度大,茶坊更是深入市民生活,和民家混合在一个区域,出入茶馆的人,既有文人士大夫,也有贩夫走卒,可谓是“上而王公贵人之所尚,下而小夫贱隶之所不可阙。”其中又数开封城中汴河两岸的茶楼最盛。茶馆在发展的过程中,其功能也日渐丰富,不单单具有提供休息的作用,还具备了传递信息、休闲会友,说媒做掮、文化娱乐等功能,茶馆业的兴盛在一定程度上成为宋代商品经济发达的一种标志。在茶馆的经营上,很多茶馆会雇佣“茶博士”负责专门的运营,从这可以看出,宋朝的茶馆已逐渐向专业化、细致化发展。茶馆内部也会雇佣歌妓招揽顾客。《武林旧事》中曾记载:“诸处茶肆……莫不靓装迎门,争妍卖笑,朝歌暮玄。”从这里也可见出宋代茶馆竞争之激烈。

宋代人崇尚风雅,宋太祖赵匡胤嗜好饮茶,在宫廷中设立茶事机关,茶仪成为礼制;文官集团中出现了“汤社”等专业品茶社团;至于民间,饮茶之风更是盛行,有人迁徙搬家,邻里要“献茶”,有客来,要敬“元宝茶”,定婚时要“下茶”,结婚时要“定茶”,同房时要“合茶”,当时的京城汴梁,更是茶肆林立,人们相约聚会,大多邀于茶楼。

宋人饮茶,不止为口腹之欲,更代表了宋人的一种生活态度,体现了宋代人精致内敛的文化精神。无论是市井平民还是王公大臣皆以茶待客,以茶作礼物,柴米油盐酱醋茶,茶不仅融入到人们的生活中去了,也已经走到人们心目中,茶是宋人温润心田的快乐水,斗茶是他们闲暇之余的快乐事,点茶中凝练着他们自然冲逸的艺术境界,分茶是茶中的画,更是画中的茶。宋代的尚茶之风,历经千年,余韵悠扬,是中国茶史上一朵绚丽的奇葩,至今仍以它独特的魅力影响着当代人的生活。茶有心,予人以洁;茶有情,予人以真;茶有神,予人以清。在繁华喧嚣中寻一方净土,捧一杯香茗,芳香四溢,品味那至清,至静,至洁之境。

猜你喜欢
蔡襄饮茶茶馆
每周至少喝3次茶更长寿
胡子怎么放
《成都老茶馆》
《长沙茶馆文创产品设计》
杯水车薪
蔡襄拒为皇后写碑文
成人每天饮多少茶叶最合适?
不灭的蓝火
入夏
蔡襄之母:被皇帝奉为“君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