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文斌
随着我国教育专业大众化的深入发展,体育教育专业也随之迈进了大众化教育的进程中。体育文化作为一种身体文化,不仅要求教师具备优秀的体育技能,而且还需具备丰富的教学指导知识。体育教育专业是孕育体育师资队伍的摇篮,面对当前国内体育教育人才质量出现严重滑坡的现状,实施体育技术教学改革,建设一支合格的体育师资,已成为体育教育专业教学的重要议题。
体育学科是一门具有高度实用性与适用性的专业学科,如今,已经发展成为一门社会性很强的学科,其教学改革的目的旨在为社会培养实践能力强的体育人才。体育专业人才的面向群体与输送目标非常广泛,这也决定了体育教学这块“土壤”对于人才培养的重要性。然而,不容回避的是,很长时间以来,体育教育专业在开展实际教学中,在课程设置、师资建设方面普遍存在轻视技术教学的现象,造成体育专业学生无法完成学习目标。本文主要概述了体育教育专业教学改革的立论依据,提出了改革阶段中遇到的不足,并提出相关建议。
1 体育技术教学改革的立论依据
1.1 理论依据
以系统性维度阐述,体育技术教学、人才训练、体育竞赛属于三位一体的相互作用关系,其中,体育技术教学是学生进行基础训练的先决条件,学生训练的目的就是进一步内化对体育技术知识的掌握与提高,这种反哺的关系,也进一步推动了体育技术教学的系统完整性。因此,从教学的角度看,培养体育教育专业学生的能力时,就必须结合上述三者,实现关系的均衡,做到教学的全面把控。
1.2 现实依据
传统的体育教育或多或少伴有精英化的特性,这种教学模式下的学生在毕业后就会包分配就业,在此背景下,体育教育专业不会过多的注重中小学对体育教师的要求。当前的教学模式更加重视自由化市场竞争择业,因此,从现实出发,要求体育教育专业要对传统教学模式进行改革。中小学校、社会机构对体育人才的需求,直接影响了体育教育专业的发展,可以预见,如今的体育师资人才的塑造也会以这两点作为培养方向。
2 体育技术教学改革的不足
2.1 教学实践周期短
一方面,师资力量影响了体育教育专业的发展。以体育教育专业中的社会体育专业为例,作为一门近些年来发展迅速的新兴体育专业,国内高等院校的师资队伍建设普遍存在严重问题,导致很多体育课程不能顺利展开。另一方面,就业压力对教学的课时安排有很大干扰。该专业旨在培养面向社会的具有多方面综合能力的体育人才,学生的课业压力明显增加,如要学习体育教育、运动训练等课程,但实践时间有限,便使得学生“博而不专”,在真正就业时无法得到社会的认可。
2.2 师资队伍参差不齐
体育教育专业涵括的范围非常宽泛,并非只是单纯的运动类教学,有些课程对教师的综合能力有很高要求。以市场营销为例,教师不仅要具备体育知识,还要在此基础上有扎实的市场营销知识。部分学校在意识到这个问题后,也会对外聘任市场营销专业的教师来展开指导,但由于又不能兼顾体育知识,极大的影响了实际教学中教师对学生的指导意义。有调查显示,高校社会体育专业的教师对“体育”的认识远远超过了对“社会”的认识,其教学实践指导能力通常会受限于“体育指导”,模糊教学实践中的“社会”属性。
2.3 考核评价不能彰显学生技能
目前,国内对学生体育能力的考核仍然以笔试与演示为重点,体育教学中,一些体育项目有“标准线”作为依据,如跑步、跳高、游泳等。同时,也有很多体育项目的展示技能没有判断依据,如健美操、花样滑冰、跆拳道等,主要依靠教师的主观看法来判断,其标准不符合体育专业的相关要求。甚至对学生学习的自信心造成打击,严重影响了学生学习的乐趣与成就感。受此影响,无论是教师还是学生都会只重视所谓“最后一次”的考试表现,造成“一次性评价”的情况出现,学生不会感受到体育学习所带来的快乐,制约了学生的创造力。
3 体育技术教学改革的实践策略
3.1 设计合理的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教学大纲是教师教学设计的蓝本。设计合理的教学大纲,是贯彻体育技术教学改革的先决条件。教学大纲的设计是系统性任务,包括了课表排课、教师人选、课堂地点安排、考核评价等细致的工作。
在体育技术课程中,要坚持“以赛促教、以赛促学、赛教学结合”的新课改方针。按此方针影响,课程教学大纲设计的纲领性原则是,一切教学工作围绕于上述思路进行。一是对技术课程内容根据“可要可不要的内容,选择不要”的择取原则,简化教学内容,浓缩课程精华,不追求体育技术的细节,坚持向学生展现一门精简版的课程。如跆拳道教学中,不以课堂礼仪为教学重点,集中于更精微的技术动物的突破,如怎样提高力量与速度的爆发力,基本训练以击靶为主。二是教师要权衡课程开设的时间顺序,专业技术类体育课程要先于技术方向体育课程。三是要科学分配教学内容、时数及考核内容。四是合理搭配技术和理论的安排,课程教学需要结合学科知识与技能知识。五是在考核评价中,指出学生实践中取得的成绩与不足,以此为基础,对学生整个实践过程展现出的能力进行综合评价,弥补学生表现的差异性,形成体系化评价。
3.2 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体育教育专业的师资队伍较为薄弱是教育学界公认的问题,保障师资队伍质量是各大院校实现专业建设发展的重要支撑。对此,校方可通过采取公开鼓励与物质奖励的措施让教师积极投身于相关体育产业单位、体育企业的培训,并调动学校资源做好与其他合作院系的合作,让教师学习体育运动项目的市场机制。
毕竟,从本质上来说,体育专业学生在面临就业时必然要适应“市场”与“专业”的关系认知。学校可对外引进具有专业背景的教师、运动员、专家进行授课,通过各方面的社会资源,走向“专职聘任制”的道路。“双师教学”是师资建设必然的一条发展路径,能够有效解决传统体育教育的缺点,完全在以市场发展为依据,打造契合体育专业的人才培养办法。
3.3 擅用多媒体资源
多媒体教学是实现技术教学改革的必要支撑,更是提高教师教学效率的手段。随着信息化教育的深入开展,国内教学媒体资源得到了长足进步。综合来看,信息化的教学媒体,逐渐成为了我国体育教学的主导性力量,特别是多媒体课堂在体育教学中更加具有传统教学无法比拟的优势,能够明显提高教学质量,例如,对体育运动动作的拆解、竞技比赛的得失分析等有重要的意义。
一个优秀的体育教育专业教师要具备掌握多媒体资源的能力。在北京体育大学、武汉体育学院、上海体育学院等国内体院中,课堂多媒体硬件已经成为了教师教学的重要设施,并且也是学生学习的主要工具,学生的接受度更高,积极性更强。学生对教师的教学方法有清楚的认知,能紧跟教学进度。通过现代化的信息教学手段,教师可对课程进行规划,通过备课内容、学生评价等制成教案,并与其他教师共享,最终达到提高体育技术教学质量的作用。
4 结语
综上所述,从社会视角维度出发,市场需求占据着市场经济发展的龙头地位,但社会需求往往又与市场需求无必然联系。因此,无论是市场规范成熟度、体育产业发展、还是大众认知水平,都会影响体育教育专业的人才培养的发展方向。教师要明确学生专业的发展路径,符合社会价值,不仅需要教师具有预见性的决策眼光,还要求教师要拓宽视野,研究基于地域环境下的体育发展格局。體育技术教学改革的作用,就是让学生具备适应社会的能力,确立专业价值。具体来说,教师在教学中,要以学生的实际需求出发,为学生创造最好的学习机会。
本文系2019年成都大学校级教改项目,名称:以系统思维为指导的“教训并重、以赛引领、赛考结合”的体育技术教学改革(编号:cdjgb2019072)。
(作者单位:成都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