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理

2021-09-10 07:22广豪
现代苏州 2021年3期
关键词:盆景写文章体悟

广豪

没有通晓道理的老师,只能教技法,因为他自己也不知道最终境界是什么。

法,是法术,手段技巧;法也是法式,式子花样;法还是门,法门是可以一步一步让人深入的臺阶,苏州人有“踏渡擎”之说,说的就是法门的奥妙。

法和理,中国人总是连起来讲,其实意义大不相同。只懂得法,就像老工匠开料子,师傅教过的,能做,五斗橱、木桶、案几……师傅没教过的就搞不定了。所以苏州有苏作,苏样之说,法就是规规矩矩的作,也是按图索骥的样。不过现在的工匠善于偷师,带着相机去园林、故宫和各种展示会,一路拍下来,画下来,回去还原成图纸,就能开工,但这个是假聪明,是在抄猫摹虎。即便这个匠人能做再多东西,也还只是个匠人,因为没有图纸,他就玩不转,到处要拜老法师,拜也是假拜,目的就是让师傅提供“法”。无法就无天,这一辈子也出不了头。

所以,做人能明理很重要。理,有里面和本质的意思。没有里面,只有外表,就是假人,行尸走肉罢了。理,也其实就是礼,孔夫子说的礼崩乐坏,就是没有本质,没有尺度,没有规矩了。工匠没有尺度,文人没有尺度,人世间没有尺度,所以只能红尘乱世。论语里有林放问礼之本。夫子大赞他的提问,用了很感叹的语气,大哉问!就是很赞许林放能有这样的思考。因为能学习的人不少,能提出问题的人太少。提不出问题,是没有深入琢磨体悟,浮于表面啊。

琢磨多了会知道,法,是外在的传承;理,是内在的提炼。或者说,法是做加法,理是做减法。比如扎盆景,这是东方人的植物生活存在感。苏派盆景特别讲究扎形。虽是人工,形肖自然。同时也需遵法,苏派盆景有一系列非遗手段,能让咫尺山林各有妙处。人生的多彩即如盆景之繁,但盆景更有方与圆,云与水,舒展与紧束,娇小与老辣,共性与个性的人生律动。精品盆景就是树盆台首腹尾全息化信息组成小宇宙。能掌握这内在之理的高手,修枝减叶之间,便呈现出简约而又丰富的内涵。传统的东西,一路打将进去,开头越学越多,后来本质慢慢清晰起来,就可以有能力做减法。做盆景和做学问,都需要明理,明了本质才能做好。这件事可用现代高铁与绿皮火车作比,一个是节节有动力,一个是全靠车头带,师傅能力再好也禁不住一直带呀,明了本质,就能让毎阶段的认识,每阶段的人生都有动力。

明理的关键之处在静心。礼本身是一种约束,所以才有礼节。明理也必须节,必须约束自身。法可以走外圈,理一定是内螺旋。所牵绊的外物少了,才可以将精力,集中到更为宝贵的关键事物当中去体悟,去提炼。记得启功先生讲,写毛笔字像公共汽车一样,要站站停。线条的提按就像按摩穴位一样,要听,这种停其实本质是流动,处处贯通。自古以来有灵气的人少,大多数人临帖只抓住了形,活着练习了笔法,其实更重要的是内在的感知,笔锋和宣纸与腕肩的协同,这些是不变的,抓住这个根本才能有所得,才能书写自由。

再如写文章,要静下心,沿着文字里给出的势能,用心听,边写边听,边听边写,所以有人描述信笔而为,其实不是随意写,人一定是在一点或全体上有了通识,打通了文脉,可以感知文字里的气韵,自然而然顺着气息写成了。写文章如此,书与画更是如此。年轻时,常常搜肠刮肚用辞藻来填格子,随着岁月渐长,有了人生体悟,如果能够静下来听自己,写出来的东西,是从心里流出来的。而别人读这样的文章,也会有一种明理的快乐。

猜你喜欢
盆景写文章体悟
写文章
萌宠
我写我的
懂,才能得
桌上盆景(外一幅)
萝卜盆景
离题万里
柚子,变变变
解题中的数学史
“体悟教学”的教育学意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