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庶
摘 要:分析江苏省农村污水治理现状模式,针对现存问题提出解决方案与对策,以确保治理工作的长效运行。
关键词:农村污水;治理模式;监督考核
近年来,农村污水治理迫切性日益突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深入人心,农污治理事关人居环境,故有必要认真审视评估,切实推进。2016年,江苏省住建厅出台《江苏省村庄生活污水治理适宜技术及建设指南》;2018年出台《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关于印发〈江苏省村庄生活污水治理工作考核办法(试行)〉的通知》(苏建村〔2018〕85号)》,均聚焦农村污水治理,明确其技术路径、治理目标和相关考核要求。
1 江苏省农村污水治理现状
由于江苏地区农村分布密度,区域城镇规划发展思路及各地管网覆盖程度不同,决定了需因地制宜地选择合理的农村生活污水处理模式。江苏省农村生活污水处理模式根据住户人口的分布范围、密集程度以及与城镇污水处理厂的位置关系,主要采用收集式处理和分散式处理两种形式。
收集式处理适用于高密度社区,成本相对高,有利于集中式能效化与资源化;分散式污水处理系统更适合低密度社区,相对节约成本,在人口稀疏农村地区可选择分散式处理。各区域在新建污水处理设施时,应综合考虑农村不同区位条件、村庄人口聚集程度及污水产生规模,选择合适的处理模式及处理工艺。例如,利用植物浮岛湿地处理太湖流域农村污水,经调试运行,发现COD的去除率达68%~79%,氨氮的去除率48%~74%,总磷的去除率在80%以上,出水指标可达《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 8978-1996)》一级B排放要求。此外,复合滤池-人工湿地组合处理系统和地下土壤渗滤处理系统处理效果较好,出水中COD、BOD、氨氮、总磷指标达到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GB 18918-2002)》一级B标准1。
综合来看,江苏省的农村污水治理已卓有成效开展,苏南地区整体优于苏北地区。在对太湖流域一百多个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示范性工程的调查研究中,发现很多已经、建成的处理工程,水质难以稳定达标,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1 进水负荷率偏低、源头接入不规范
村庄管网普遍接户率不高;村入户支管埋深较浅,容易被压坏,管网标高控制不到位;部分居民支管难以接入主管网;管网破损、渗漏、错接普遍。农户卫生间污水、厨房污水、洗涤和沐浴污水没有全面彻底接入,户内管道改造没有实现雨水和污水的分流,致使晴天污水浓度不高,雨天水量暴增;农家乐等餐饮废水没有经隔油池(器)预处理后再接入管网,厨房污水、洗涤污水、化粪池排出污水在出户后未设置出户清扫井并安装过滤网(格栅)。
1.2 日常管理养护存在问题
运营管护资金缺乏,正常养护及设备更换维修无法保证,运营管护人员专业知识相对薄弱,出现机械报警,水位异常的等情况无法自主解决,急需第三方管护机构提供技术支持;人工湿地植物和周边杂草无人清理,湿地环境较差,湿地生物填料长期未更换影响污水处理效果;污水处理站台账记录不规范;部分处理站存在安全隐患,无围栏、无标识;信息公示牌未规范化设置;还存在有设备电箱被居民私自拉线接电等极端情况。
1.3 管网建设过程追求短平快,带来遗留问题
一是统筹规划存在问题,未充分贯彻“宜分散收集则分散收集、宜集中收集则集中收集”的原则,处置方式选择单一、生硬。管网施工组织方案不够精细,导致乡村水泥道路破坏严重,影响居民正常出行。后期修复后管网承压力降低,管网存在下沉破损隐患。二是农村污水处理站点选址存在问题,一些设备选址不合理,运行噪音偏大,出现扰民情况。三是现场安全管理不到位,包括现场安全防护措施不到位,安全员缺失,施工区域未拉安全警戒线,施工人员未佩戴安全帽,设备、物资摆放散落,缺少必要的安全警示标牌等。
1.4 宣传动员不够充分
建设前期未充分进行公众参与。建设过程中施工噪音、交通阻隔等问题,加剧了社会化矛盾。部分化粪池改造不设置掏粪口,导致群众无法挑粪施肥;部分厨房立管不设置“S”型存水弯,导致臭气回溢。建设完成后也没有邀请群众参与验收。
2 江苏省农村污水治理对策
针对江苏省农村污水治理普遍存在的问题,应统筹协调,利用系统思维协调各方加以解决。具体为:一是优化治理规划,二是创新治理模式,三是注重长效管护,四是加强监督考核。
2.1 优化治理规划
各地区应依据《江苏省村庄生活污水治理工作推进方案》,结合各地村庄地理区位、地形地貌、农民卫生习惯以及城镇污水处理设施基础等不同条件,认真组织编制农污治理专项规划,并加强与城镇生活污水治理规划的有效衔接,因村制宜地确定建设模式和技术解决方案,有序推进治理项目实施。
2.2 创新治理模式
鉴于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分散、量小、点多、单个项目投资少,且环节多、监管难等自身特点,各地区应充分借鉴以往经验教训,将域内村庄生活污水治理项目集中打包,整体推进,吸引优质企业参与。鼓励实施城乡生活污水“统一规划、统一建设、统一运行、统一管理”集中处理与农村污水“分户、联户、村组”分散处理相结合的模式2。可借鉴苏州市的“四统一”模式,加强生活污水治理项目的纵向管理,由专业化公司负责污水治理设计、施工、安装、运行维护等全过程建设管理,破解村庄生活污水治理设施建设环节多、质量把控难的问题,保证村庄生活污水全部收集、治理后的尾水稳定达标排放;再如南京市六合区农村污水处理设施全覆盖PPP项目总体采用的BOT+OM(建设-運营-移交+委托-管理)模式以及南京市浦口区实施的EPC+O(设计、采购、施工和管养一体化)模式,均具备一定的参考价值。
2.3 注重长效管护
建议各地区走“市场化、专业化”道路,由专业化公司负责项目运行维护,探索按绩效付费的运行维护绩效考评机制,委托专业机构实行第三方监管,并依托监管结果向运行单位支付运行费用,行业部门加强日常监测和动态监管考核,加强监管部门从业人员的学习交流,组织开展现场考察学习活动等。提升村庄生活污水治理实效。
2.4 加强监督考核
各地区应明确监管部门责任,加强对辖区内农村污水处理设施建设、管理工作的检查,加强并完善考核办法。相关部门要严格落实定期督查制度、运行维护情况通报制度,通过亮情况比成绩,促进各乡镇重视设施运维管理工作。采取区相关部门、乡镇政府相结合的形式,加强对运维单位落实检查频率、维护内容、有关问题整改等情况进行考核,对未按合同要求落实相关要求的,需立即整改。对超标排放、编造虚假数据、随意倾倒污泥、擅自停止污水处理设施运行等违规违法情形,依据合同扣除相应的运行费用。对转包给其他公司运营、出水水质连续或年度累计次数不达标的,取消运维资格并终止合同。因管理不善,导致设施不能正常运行或严重损坏的,损失由运维单位承担。
3 结语
江苏省农村污水治理工作至今已取得很大成绩,至2020年底,新增完成环境综合整治的建制村5 000个,苏南地区规划发展村庄生活污水治理覆盖率已达到90%以上。但农村污水治理作为农村人居环境建设的重要一环,面临的困难与挑战仍很多,仍需统筹规划,最终实现农村污水处理全覆盖与常态化维护,以确保治理效果的稳定长效,实现可持续发展与综合环境效益。
参考文献:
[1]江苏地区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存在问题与对策研究[DB/OL].全球新能源网,2019年19月25日.
[2]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创新农村基础设施投融资体制机制的指导意见[DB/OL].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网站,2017年2月17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