蒋凤
摘 要:通过提高城市化进度,能促进交通运输业的发展。国家对轨道交通运营管理方面专家的需求也在不断增加,这让很多高校在开设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专业方面有一定的机遇和挑战。目前,虽然我国许多高职院校都开设了城市轨道交通管理专业,但由于城市轨道交通管理主要领域的发展时间还比较短,导致大多数高校都在城市轨道交通管理主要领域的教学过程中还存在一些问题。在许多高校中,城市轨道交通管理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不够明确,职业培训计划缺乏系统性。本文拟对教学改革进行研究,旨在以高校教学为重点,提高城市轨道交通管理专业的教学质量。
关键词: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教学改革;方法研究
0 前言
目前,在我国的发展过程中,对技术人才的需求也在不断增加。这就要求广大高校承担起人才培养的重要作用,更好地提升学生的实践技能和职业素养,以满足国家和社会的需要。在高校中,城市轨道交通运输管理专业是一个新兴的重点专业,在教学过程中还有许多地方需要改进。实施城市交通管理专业主干区课程改革,提高城市交通管理专业主干区教学质量迫在眉睫。本文就在教学过程中存在的教学实践不足、教学模式落后、学校师资力量薄弱问题提出了相应的改善措施,有效帮助高校提高教学质量,实现教学目的。
1 当前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专业教学存在的问题
1.1 教学实践不足
所有的教学过程中都离不开实践,俗话说,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若只是对书本上的知识进行灌输式的教学,高校无法向社会输入实践型人才,那么书本上教学也就只是纸上谈兵。受到传统教学观念的限制,忽略了实践教学的重要性,导致在实践环节中经费投入不足,实践设备十分匮乏,设备落后陈旧,这种教学方式并不能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虽然很多高校会在校园里进行实习与模拟训练,但他们仍然缺少现场实习和观察的机会。
1.2 教学模式落后
受到传统教学观念的影响,很多教师会根据教学经验,笼统的传递知识,以往的教学课堂是“以教师为主体”,教师在讲台传授知识,而学生被动接受知识的模式,这样的教学方法让学生课堂上思想紧绷,很容易疲惫,导致精神萎靡,注意力不集中等问题,这样的课堂教学氛围很不活跃,沉闷古板,再由于教学实践在教学过程中的缺乏,长此以往,学生对理论内容无法理解,实践操作能力弱,课堂质量低。
1.3 学校师资力量薄弱
韩愈说,“师者,传道受業解惑也”,如果教师自身知识储备匮乏,也无法更好的进行教学任务。且由于城市轨道交通近几年来的快速发展,才滋生出了城市交通轨道运营管理专业,因为专业发展的历史背景不够深厚,缺乏科学的教学模式,缺少系统的教学知识。因为教学理念依旧受到传统理念的熏陶,没有创新改进教学模式和方法,教师的工作积极性不高,教学兴趣也逐渐减弱;其次,由于教师的专业培训不到位,教师没能了解先进的城市轨道交通技术,没有横向对比,到更优秀的学校对本专业进行考察访学。
2 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教学改善建议
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专业教学是强调每个学生的专业能力、实践能力和以及强化学生的理论知识的学科。注重学生实践能力方向的发展,用实践结合理论的课堂教学手段实现教学与学生发展的真正统一。与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相比,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需要大量的实践经验以及现代化的教学模式,需要教师提高自身的教学质量,努力适应学生个性发展,使之成为学生全面发展的理想课堂。
2.1 确定教学目标
为了满足国家以及社会对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人才的需要,要求高校根据实际情况了解市场就业方向,需要学习哪些专业理论内容,需要培养哪些专业技能,根据市场需求制定教学目标。
近十年来,我国轨道交通迅速发展起来,急需专业人才。而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专业则是需要在轨道交通运营、票务、车站管理、规划等方面具有扎实的理论基础,从高校毕业之后从事运营组织和调度组织、客运组织、城市轨道交通综合管理。它是一门需要很强的实践操作能力的学科,需要学生主动去了解学科的学习内容。例如:可以安排学生在学年结束去进行实习,实习实践可以是一周两周不等,让学生在城市轨道交通企业里进行调研采访,深入学习实践,针对理论所学知识提出疑问,在实习结束之后,要跟企业报告所学的内容,向学校提议应该培养的实践环节[1]。
2.2 改善教学模式
现行的教学评价模式与综合性高校的教学评价差不多,但是却与实际操作的教学评价模式方法不同,以往的应试教育对高校制定教学计划,以及学生的学习有很大的影响,教师因为课时压缩等问题,只进行重点内容的教学,而没有对实际需要的理论知识进行讲解,而学生在复习时,只会复习教师在课堂上重点讲解的知识,为了考试而学习,这样的教育不利于学生系统的学习关于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的相关内容[2]。在职业课程的教学过程中,既要鼓励学生掌握轨道交通运营管理的理论知识,又要更好地弘扬学生的职业道德,既要提高学生的服务意识,又要提高学生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满足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人员培训的需要。因此,各大高职院校也应在正常的教学过程中提供适当的选修课程,以此兼顾对学生其他方面的培养。比如开展课外知识竞赛,培养学生综合能力,考察教师教学成果以及学生的专业能力。
2.3 提高教师教学能力
教师是充分发挥校外实践培训和实践教学功能的主要人物,也是课堂教学和学生自主知识技能培养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学校在招聘新的教师时,需要严格审核教师教学能力,加强教师的培训,丰富教师专业知识。高校在加强师资力量的同时,需要注重教师资格和技能的培养,在培养现有的教师时也要注意优秀人才的引进,科学规划培训师资队伍,加强教师多种形式的实践锻炼,提高教师的实践教学水平,开展一系列培训活动等等。
例如,为了给教师提供更多的培训机会,院校可以与相关企业建立相互沟通的制度。一方面,学校可以选派专修专业的教师到地铁行业学习;另一方面,学校还可以聘请有经验的员工到先进学校从事轨道交通管理工作,对教师进行专业技能培训。这样可以提高教师对轨道交通行业的知识和了解,有效提高教师的专业技能。其次,通过邀请轨道交通专家提交专题报告,不仅可以有效丰富教师的理论知识,而且可以更好地帮助教师了解学生未来的职业规划[3]。此外,学校还可以与各地铁站建立联系,组织学生在课余时间到单轨站或地铁站考察实习,从而丰富他们的工作经验。
3 结束语
随着时代的发展,国家对城市轨道交通的运营管理技术人才的需求越来越多。这就要求各大职业学校积极承担社会责任,重视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人才培养。目前,我国许多高职院校在城市轨道交通管理专业的教学过程中还存在着教学方法较为传统的问题,这就要求各大高职院校在今后的教学过程中进一步明确培养目标,完善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的教学体系,加强与相关企业的沟通合作,通过提高学生的实践技能,不仅可以提高教学质量,还可以更好地满足人才培养的要求。
参考文献:
[1]张文心.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专业教学改革方法浅析[J].居舍,2018(7):199.
[2]曹亚康.高职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专业教学团队建设对策研究[J].青年与社会,2018(33):108.
[3]李钊,曹斌.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专业特色建设探讨[J].科技经济导刊,2019(12):1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