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区高速公路边坡滑坡治理措施分析

2021-09-10 06:42赵鸿瑞
交通科技与管理 2021年3期
关键词:治理措施边坡滑坡

赵鸿瑞

摘 要:基于社会经济建设要求,高速公路网络规模不断扩大,相关地质灾害问题逐渐暴露。文章从山区高速公路边坡滑坡灾害的角度展开分析,并围绕具体工程案例探讨了滑坡治理措施的应用及其效果,以期可供参考。

关键词:山区;高速公路;边坡;滑坡;治理措施

0 引言

十三五期间我国高速公路工程发展迅速,因施工中经常穿越山区,地形起伏大,施工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会出现路基边坡变形、滑塌、滑坡等不良地质灾害。滑坡一旦形成,危害较大,往往影响在建工程安全,造成工期滞后,同时治理难度大,造价高。

1 山区高速公路边坡滑坡灾害分析

我国山区面积约663.6万km2,在国土面积中的占比达到了69.1%,山区地质环境相对复杂,绵延起伏,高速公路施工难度大、风险大。山区高速公路施工难免需要开挖原有地貌,山体原有的平衡打破后,极易在沿线形成大量临空面,基于不良地质条件(软弱夹层、断层发育等)、外在影响因素(开挖、降雨等)的作用下,极易诱发滑坡灾害。

目前,滑坡已经成为山区高速公路边坡常见地质灾害,直接影响交通正常运营,甚至威胁过往人员的生命、财产安全。目前我国各地高速公路边坡滑坡灾害频发,导致的损失不计其数,如何有效治理滑坡是当前亟待解决的问题。

2 实例探析山区高速公路边坡滑坡治理措施

2.1 工程概况

本项目为某高速公路工程,K8+300路堑滑坡位于平原与山区的过渡地带。地貌单元属构造剥蚀丘陵地貌,原山体自然山坡呈上陡下缓,局部有陡坎。高速公路以深路堑的方式从山体坡脚通过,公路与山脉走向基本平行,边坡坡度25°~42°,山体相对高差120 m。因连续特大暴雨,边坡出现局部开裂、坡面隆起或局部滑塌;高速公路内侧路面局部隆起变形,边坡上方山体产生开裂、错台、山坡局部滑塌,路堑边坡及山坡存在整体滑坡的风险。

2.2 滑坡变形特征

该滑坡体走向长400 m,宽度约180 m,平均厚10 m。根据现场地表裂缝、坡面破坏情况、滑坡变形特点及地表位移监测成果等表明,该滑坡明显分为Ⅰ,Ⅱ,Ⅲ三个不同变形破坏区。Ⅰ区位于K8+184~+290段,主滑方向174°;Ⅱ区位于K8+290~+420段,主滑方向190°;Ⅲ区位于K8+420~+515段,主滑方向214°。

现场边坡测斜管深层位移(突变指位移量大于10 mm)、钻孔揭露的滑面数据如下:Ⅰ区C-C′断面(K8+240)在第1级平台滑面埋深9.9 m~10.2 m,第2级平台滑面埋深10.8 m~11.0 m,说明Ⅰ区存在中层滑面;Ⅱ区A-A′断面(K8+320)在第1级平台滑面埋深20.6 m~21.0 m,第2级平台滑面埋深19.7 m~20.2 m,说明Ⅱ区存在深层滑面;Ⅲ区E-E′断面(K8+430)在第1级平台滑面埋深10.0 m~10.4 m,堑顶滑面埋深18.2 m~18.5 m,说明Ⅲ区存在中层滑面。

根据现场边坡测斜管深层位移数据、钻孔揭露的滑面或迹象,并结合现场滑坡调查成果综合分析,判定本边坡存在多层滑面,且存在潜在深层滑动面可能性较大,深层潜在滑面深约 21 m,滑坡体积约 72 万 m3,属大型深层的牵引式工程滑坡。

2.3 滑坡治理措施

2.3.1 滑坡治理方案選择

根据钻孔揭露岩性特征、测斜管深层位移成果分析及稳定性计算结果等查明,在暴雨工况下边坡的安全系数为 0.96~0.99,滑坡处于欠稳定状态或接近极限平衡状态。滑坡Ⅰ区和Ⅲ区存在浅层、中层滑坡(最大滑面深 16 m),第 1 级边坡平台处最大剩余下滑力 1 243 kN/m,滑坡Ⅱ区存在中、深层滑动(最大滑面深 21 m)第 1 级边坡平台处最大剩余下滑力 1 684 kN/m。对于最大剩余下滑力的中、深层滑坡,需设置大截面抗滑桩及预应力锚索框架梁加固才能治理。考虑到存在 F1 断层通过影响,本滑坡体岩性不均匀性明显,且岩性复杂,本滑坡体需采取不同分区、边坡不同位置设置抗滑桩及预应力锚索框架梁加固治理,抗滑桩及锚索深度嵌入至潜在深层滑面以下 8 m~13 m,并设置地表水排水系统和深层导水孔,将地表水和地下水排除到滑坡体以外。典型断面加固治理措施见图1。

2.3.2 治理措施

(1)地表与地下排水:沿着滑坡周界外设截水沟,将地表水拦截引排至滑体外,平整夯实滑体内裂缝,防止地表水渗入坡体。地下水赋存在第四系松散坡残积层、基岩裂隙中,在第 1,2 级边坡面渗水处增设 28 m 长深层导水孔排出地下水。

(2)抗滑桩与预应力锚索框架梁加固:根据现场滑坡变形破坏情况分三个区分别进行治理:滑坡Ⅰ区 K8+160~+280 段第 1 级平台处设(锚索)3.0 m×2.0 m 抗滑桩,抗滑桩长 26.0 m,桩间距5.0 m~7.0 m;滑坡Ⅱ区 K8+280~+400 段第 1 级平台处设(锚索) 3.0 m×2.0 m 抗滑桩,抗滑桩长 30.0 m,桩间距 5.0 m,原 2,3 级边坡采用37.0 m 长锚索框架梁加固,锚固段长 10.0 m;滑坡Ⅲ区 K8+400~+515 段中迳中桥北侧边沟上方设一排 2.5 m×2.0 m 抗滑桩,抗滑桩长 24.0 m,桩间距 5.0 m~7.0 m。

2.4 治理后边坡稳定性校核

施工过程中,现场揭露的地质情况与勘察成果基本一致,采取治理措施后经校核边坡稳定性,天然状态下边坡的稳定安全系数均大于 1.3,暴雨状态下边坡的稳定安全系数均大于 1.2,满足《公路路基设计规范》(JTG D30-2015)要求。边坡现场监测数据表明目前边坡整体稳定性好,抗滑桩和预应力锚索受力效果好。

3 结语

综上所述,基于山区复杂的地形地貌、地质条件,加上开挖扰动、降雨等因素的影响,高速公路极易在施工或运营期间出现边坡滑坡灾害,威胁相关人员生命财产安全。在山区高速公路施工中,需根据实际情况制定合理的处理措施,包括排水、抗滑桩与预应力锚索框架梁加固等,完成治理后开展边坡稳定性校核,保证项目安全、可靠运行。

参考文献:

[1]张利铨.某山区高速公路大型滑坡病害治理措施[J].公路交通技术,2016,32(5):24-27.

[2]杨政武.山区高速公路路堑边坡滑坡稳定分析及治理研究[J].交通建设与管理,2015(8):139-141+144.

[3]旷光洪.山区高速公路边坡滑坡处治方法研究[J].山西建筑,2014,40(27):147-148.

猜你喜欢
治理措施边坡滑坡
某停车场滑坡分析及治理措施
边坡控制爆破施工
夏季大山里的隐形杀手——滑坡
不同失稳判据下边坡稳定性的规律性
浅谈城市交通拥堵困境的道路税费治理措施
反洗钱法规体系问题及建议
紫色土水土流失区不同治理措施水土保持与土壤改良效果研究
预应力锚固技术在矿坑边坡支护中的实践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