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跃强
摘要:最近几年新课程改革的发展逐步深入,绝大多数小学在进行日常数学的教育时都开始尝试运用更新颖的教学方法和手段。其中,为了培养小学生的群体观念和合作意识,帮助学生在课堂学习的过程中开展合作学习也成为了近几年教学手段创新的一个重要形式。在小学阶段的学习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合作观念,从小就养成合作学习的群体意识,有助于学生发展人际交往能力,培养综合型人才。在此基础上,本文将以小学六年级的数学课堂学习为例,讨论如何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开展有效的合作式学习。
关键词:小学数学;合作学习;有效开展:教学策略
前言:
学会合作学习,共同探究问题是小学阶段的学习过程中每一个小学生都应当掌握的基本技能。生活在一个群体中,要想得到更大的进步和发展,也要能够融入集体和身边的人共同学习,共同成长,共同进步。但是随着科技时代的逐步发展,越来越多的小学生沉迷于电子科技,网络社交不擅长现实生活中的实际交往。这也要求教师在学校教育工作开展过程中,需要针对学生的学习和交往能力进行综合把控,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养成在学习中遇到困难主动去群体中找到答案的学习习惯。
一、实施分组教学,课前预习重视小组任务
在以往学校的教育工作开展过程中,很多班集体为了方便管理,都会分成不同的小组,每个小组的人数基本均等。但是很多老师并不懂得如何巧妙运用小组,只是将小组作为日常收发作业和开展教学工作的一个群体小单位。比较可惜的是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班级群体工作开展的有效性。为了尽可能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教师其实可以利用班级原有的小组实施分组教学,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布置一些小组任务,让学生合作完成而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例如:在教学北师大版六年级上册数学《圆的周长和面积算法》这一节内容时,由于本节课的知识容量相对较大,教师的教学压力也会比较繁重,学生在学习时遇到的困难普遍较多,在这种背景下进行直接讲竖式的教学,并不会取得多么显著的教学成效。在这种背景下,教师就可以巧妙利用班级小组进行教学,在课堂教学正式开展之前,教师可以先布置好预习任务,让小组同学共同开展预习。
在预习过程中,教师可以引导小组同学根据课本上的知识以及导学案进行合作探究,让小组通过合作研究来讨论“如何确定一个圆形的周长和面积?”。在预习任务开始之前,教师可以先给每个小组的同学分别分发一个用卡纸剪好的圆形,每个圆形的面积大小都是一模一样的,作为教具,让学生根据这个图形进行测量和计算。在此过程中,同学们可以和小组成员互相商量,如何更加精确地测量这个圆形的面积。通过合作讨论,每位同学都能够在小组学习的过程中收获一定的经验和知识,每位同学都可以在小组探究时提出自己的看法和建议,并且对课堂之上可能会用到的知识点进行提前的预习和了解。教师可以在预习环节向全班同学提出比赛的要求,看一看经过小组合作之后,哪一个小组对于圆形面积的测量最为准确。每个小组在下节课上课之前就要把自己的小组名称和计算出来的,最后结果写到黑板上,上课开始之后,教师就可以揭晓答案,对比观察哪一个小组得出来的答案与实际结果最为贴切,如果有小组算出了正确答案,教师也可以邀请该小组同学在讲台上进行讲解和演示,分享他们小组是如何计算出这个结果的。
预习本身也是一个学习的过程,在预习过程中,学生根据课本以及导学案上的提示完成预习任务,预先掌握课堂之上可能需要学习的知识,先了解在学习过程中的重点和难点,上课时学生也可以更加积极主动地参与课堂互动,与教师产生情感上的共鸣。而学生在经过小组合作的预习之后,更可以对这一模块的知识进行深入把握,加深印象,从而减小教师课堂之上的教学压力,提高学生吸纳知识的效率和速度。
二、遇到重难点问题分组讨论,引导学生自主解决问题
对于六年级的同学来说,学习时间相对小学低年级阶段的学生更加紧张,在学习过程中,一旦遇到难题,可能没有时间,总是去办公室找老师进行询问。在这种情况下,教师可以将学生分为小组,让小组内部成员可以互帮互助,自主解决问题,从而提高学生学习知识的能力,在小组讨论探究的过程中,培养数学思维。
例如:在教学北师大版六年级上册数学《百分数的认识》这一节内容时,由于考虑到很多学生是第一次接触到百分数,这个概念在学习这节内容时,可能会遇到很多困难和问题。而教师由于教学范围较大,可能不能照顾到每一位同学的知识盲点。在这种情况下,教师就可以将全班同学以就近原则划分为几个小组,让同学们同桌前后左右四人为一个小组进行重难点问题的讨论,在遇到难题的时候互相监督和提示,进行灵感上的碰撞,从而引发思考,解决问题。百分数这一章节的知识虽然是比较新颖的,但是对于六年级阶段的学生而言,还是比较好接受的,只需要理清楚基础知识中的几个概念就可以很好的掌握整个章节的知识。
比如在上課练习过程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同学们,在学习过百分数这个概念之后,相信很多同学对百分数的相关知识都有了基础的了解和掌握,大家是不是也觉得这一章节的内容并不难呀?如果大家在做题过程中遇到问题,可以先尝试和同桌讨论一下,或者和小组内部的同学请教,问问身边的同学,没准就会得到答案了哦!”通过提示和引导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遇到困难问题时,就会主动和身边的同学进行请教,当所有同学自觉养成和身边人主动请教的学习习惯时,小组合作的培养目的也就达到了,每位同学都能够在合作探究的过程中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这对于学生合作意识的提高,以及群体观念的形成也是非常有帮助的。但是需要注意,小组合作需要在遵守课堂纪律的前提下进行课上时间,尽可能小声讨论或者不讨论,以免影响课堂秩序,打扰其他同学学习。
总结:
在小学数学方面,以往的教学任务是培养学生的数学能力,课程改革后的教学任务是通过培养学生的数学素质,使学生能通过数学来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以培养学生全面发展为最终目的。合作学习便是一种较为有效的教学方法。在小学数学课堂中,合作学习在一定程度上能够有效调动起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提高学生的数学能力及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使小学数学课堂有序开展,从而提高小学数学课堂的效率。
参考文献:
[1]臧旭颖. 探究小学数学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性[J]. 新课程(小学), 2018(3):32-33.
[2]姜雪. 浅谈小组合作学习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J]. 新课程(上), 2018(7): 148-148.
浙江义乌市青口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