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艳 杜卉
山东作为孔孟之乡,人文荟萃,在经过历史长河的洗礼下,孕育出了大批具有地方特色和文化底蕴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而徐家拳就是在山东新泰孕育而生的地方拳种,其历史可以追溯到清雍正年间,它凭借着一定的实战性与表演性的拳法,融入了山东人爽朗、直率、豪爽的性格,使得徐家拳极具山东特色。2014年徐家拳正式被列为第四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因此为了促进山东徐家拳能够更好的传承与发展,本文运用文献资料法、历史研究法、实地调查法、逻辑分析法来调查徐家拳的传承内容与传承方式等,从非遗视角下分析徐家拳传承阻碍,并提出解决措施与建议,为徐家拳能够更好的传承提供坚实的理论基础。
1 相关概念界定
1.1 徐家拳
“徐家拳”是一项十分具有地方特色的拳种,在百余年的发展中,形成了完整的技术体系,同时将山东人的性格在此拳种中发挥的淋漓尽致,在历史的渲染下,其丰富的文化内涵也应运而生。作为山东省优秀民间传统体育竞技项目的徐家拳起源于雍正年间,由徐盛才创立,极具民间特色,在第六代传人徐花葶的苦心钻研下,徐家拳逐渐丰富起来,逐渐兴盛,目前徐家拳的传承人已经到了第十一代。2009年和2014年,徐家拳先后被山东省政府和国务院列为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1.2 非物质文化遗产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指各族人民世代相传并视为其文化遗产组成的各种传统文化表现形式以及与传统文化表现形式相关的实物和场所,其包括口头文学语言;传统美术、书法、音乐、舞蹈、戏剧、曲艺和杂技;传统技艺、医药和历法;传统礼仪等民俗;传统体育和游艺;其他非物质文化遗产。
2 徐家拳的传承内容与传承方式
2.1 徐家拳的传承内容
“徐家拳”是实战性很强的拳法,内容体系庞大,主要内容包含了:拳术、对练、器械、拆手、内功、辅助功法等,至今保存完好的器械有春秋刀、石狮、400余斤重的过顶掷石和石锁等,其作為非物质文化遗产,徐家拳无论是拳术还是功法都具有极高的文化价值、欣赏价值以及传承价值,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其他研究也有一定的帮助。当前,大众学习武术大多是从健身和养生的角度出发,在发展过程中,徐家拳原本较强的竞技性和实战性功能被严重的削弱。
2.2 徐家拳的传承方式
“徐家拳”作为山东省地方非物质文化遗产,从传承谱系来看从第一代徐盛才创立起至第十一代传承人徐博学其传承方式主要是独门单传,且讲究传男不传女的传承方式,至今为止仅有十一代传人,而自第六代传承人徐花葶之后,徐家拳开始向周边拓展,其传承途径从独门单传向主家族传承、师徒传承、社会传承以及学校传承等方式转变,但除家族传承外的其他传承方式都有其各自困境与不足,一些主要动作要领和套路已经失传,传承工作步履维艰。
3 制约“徐家拳”传承与发展的因素
3.1 传承人的利益无法保证
传承人是直接参与非遗传承、使非遗能够沿袭的自然人或群体,同时也是整个利益相关者群体的核心。另一方面,传承人作为普通的社会群众,能够保证传承人的利益才能使得徐家拳能够更好的传承下去,但是由于各种因素使得传承人的利益无法保证,大大阻碍了山东徐家拳的发展。
3.2 传承方式过于单一
山东徐家拳作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无论在拳术上还是功法上都具有极高的价值,在百年的发展中,保持初心,坚守传承,但是在传承方式上,虽然已经开始向周边拓展,但是还是以家族传承为主,因此使得对传承工作造成了一定的困难。
3.3 非遗保护意识淡薄
随着时代的发展,以及宣传力度的不足,人们缺乏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意识,使得传统武术濒临消失,非遗的传承工作处于被动,因此阻碍了山东“徐家拳”的发展。
4 非遗视角下徐家拳传承与发展的对策分析
4.1 宏观层面
国家和政府加强对山东徐家拳非遗保护发展的整体规划,明确徐家拳在传承与发展中的定位,加强并落实对山东徐家拳的非遗保护、传承人保护的措施,努力挖掘徐家拳与其他非遗的融合,
4.2 中观层面
传承人是直接参与非遗传承、使非遗能够沿袭的自然人或群体,同时也是普通的社会群众,能够保证传承人的利益才能使得徐家拳能够更好的传承下去,因此国家、政府、社会都应对传承人高度重视与保护,从传承人利益出发,提高徐家拳传承价值,努力传承与发展非遗文化,推动徐家拳的发展。
4.3 微观层面
以文化为载体,紧跟时代变化,充分利用互联网等新媒体扩大传播范围,从而尽可能的提高山东徐家拳的宣传力度,并努力将徐家拳向社会推广从而扎根于人民,使更多的人了解并练习徐家拳。提高人们对传统文化保护的意识。
5 小结
山东“徐家拳”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不仅是国家珍贵的产物,同时也代表了民族优秀的文化,具有很强的理论价值与实践技能的价值,尽管随着时代的发展,徐家拳已经开始向周边拓展,但人们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意识还需加强,国家和社会也要尽可能的屈保护传承人的利益,加强并落实好非遗保护的政策,使得徐家拳能够更好地传承下去。
(作者单位:首都体育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