韦雪艳
【摘要】小学生在成长的过程中,会因为认识不足、家长溺爱、不良环境影响等,出现是非观薄弱、课堂学习纪律性不强、缺乏对行为习惯的思考等现象,影响学生的后续发展。教师向学生传播是非观念,对学生进行约束,重视课堂纪律的建立,优化对学生的评价,能够从不同的角度来引导学生,让学生获得科学、健康的班级管理教育,推动学生的全面发展。学生在行为规范中,知道了怎样更好适应班级生活,主动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实现自我价值。
【关键词】小学;班级管理;学生行为;规范
小学班级管理中,教师规范学生的行为,能够加强对学生的科学教育,让学生明确自己的行为习惯是否正确,促使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学生在行为管理中,会提高警惕,吸取教训,从生活出发,自觉规范自己的行为,并以此为准绳,不断发展,成长为一个拥有最基本素养的人。
一、向学生传播是非观念——约束学生的日常行为
部分学生在成长的过程中,是非观念薄弱,容易因为一些小恩小惠做出错误的选择,也容易因为漠不关心而加重错误。久而久之,学生会养成不好的习惯,不利于学生的长远进步。基于此,教师对学生进行管理,向學生传播是非观念,让学生认识到哪些行为是有助于社会发展,有助于个人发展,知道怎样做出正确的选择,促使学生学会约束自己的行为。教师在传播是非观念的时候,要考虑到学生的性格特点,从学生出发,利用不同的方式来教育学生,确保学生能够听得进去,有效改善学生的行为现状。学生在行为管理中,会了解什么是错,什么是对,成为班级管理的主要参与者,打造积极向上的班级风气。由此,小学教师在班级管理中规范学生的行为,可以通过向学生传播是非观念来约束学生的日常行为。教师可以定期向学生介绍生活案例,让学生在生活案例中得到学习和反思的机会,使学生从案例中延伸到现实生活,联想自己的生活实际,吸取经验教训,促进自己的成长,表现出正确的行为取向。
二、教育学生尊重课堂纪律——督促学生采取实际行动
部分学生在课堂学习过程中,缺乏整体意识,喜欢干扰课堂秩序,打断教师的正常教学,影响其他学生的学习。还有部分学生存在拖延作业、消极怠工等行为,影响了自身学习进步。为了优化学生的学习质量,让学生学会尊重课堂,尊重教师,知道在课堂中应该怎样做,培养学生积极的学习意识,教师将班级管理的重点放在了课堂纪律遵守上,让学生由教师引领变为自己主动,挖掘学生的学习潜力。学生经过课堂纪律学习,会认识到班集体的发展需要每一位学生的参与,而每一位学生对课堂的影响都会牵连到全班同学,形成整体意识。由此,小学教师在班级管理中规范学生的行为,可以通过教育学生尊重课堂纪律来督促学生采取实际行动。除此之外,教师在向学生传播课堂纪律的时候,不能一味地批评学生,而是要讲究方式方法,尊重学生,鼓励学生,让学生采取实际行动来维护课堂纪律。教师可以设置清晰的奖惩制度,采取必要的措施来奖励和惩罚学生,促使学生做到心中有数,逐步规范学生的课堂行为,让学生享受课堂学习的时光。
三、优化对学生的评价——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
学生是需要鼓励的。教师在班级管理中应重视对学生的有效评价,围绕学生的日常行为、学习行为等对学生进行评价,使评价更能满足学生的成长需求,起到激励学生的目的。部分教师在评价学生的时候,对学生存在评价,不能客观地认识学生,看到学生的发展变化,出现了评价僵化的现象,造成了师生关系紧张的后果。这就需要教师端正自己的管理态度,关注学生的健康成长,围绕学生的行为对学生进行合理评价,促使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学生在教师评价下,会知道自己日常行为、学习行为等的表现是否符合标准,知道进一步优化的方向,赢得参与班级管理、改善自身行为的信心。由此,小学教师在班级管理中规范学生的行为,可以通过优化对学生的评价来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教师可以依据学生的不同行为对学生进行评分,指出学生表现优异的地方,然后进行加分,对于行为表现不佳的学生,酌情扣分。定期整理学生的分值,选出班级榜样,鼓励其他学生进行学习;帮助具有不良行为的学习,开阔其眼界,提高其思想境界。
总之,本文通过向学生传播是非观念,约束了学生的日常行为;教育学生尊重课堂纪律,督促学生采取了实际行动;优化对学生的评价,培养了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学生在班级管理过程中,了解了行为对个人发展的影响,对班级发展的影响,对行为规范有了深刻的认识,表示会重视个人素养的发展,做一个拥有良好习惯、遵纪守则的人。教师在班级管理中规范学生的行为,对学生做出了正确的引导,让学生了解了行为规范的积极意义,改变了学生的想法,给学生展示了什么是正确行为,什么是错误行为,完善了学生的成长观念。
参考文献:
[1]杨吉英.小学班主任班级管理中德育工作的实效性探索[J].试题与研究,2018(36):107.
[2]谢艳芳.小学班主任班级管理工作中柔性管理模式的应用研究[J].中国校外教育,2018(35):30+32.
南宁市新际路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