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思政理念下产教融合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2021-09-10 01:43单陆冬栋
新闻研究导刊 2021年3期
关键词:产教融合课程思政人才培养

摘要:自2014年上海市率先提出课程思政并成功推广以来,课程思政已成为高校教学改革的重点,课程思政的实施路径有多种,如课堂教学、隐性课堂教学等。本文选择隐性课堂这一路径,以湖南大众传媒职业技术学院产教融合基地“红旗漫卷”思政微视频工作室为例,解读“沉浸式课程思政”,为隐性课堂的课程思政研究提供案例和经验。

关键词:课程思政;产教融合;人才培养;思政微视频

中图分类号:G4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8883(2021)03-0236-02

一、课程思政理念下网络新闻与传播专业人才培养目标概述

要在课程思政理念的指导下,根据思政教育的要求以及相关特点,融合网络新闻与传播专业的相关特性,重新调整和确认人才培养目标。该目标的确立,既为专业课程融合思政内容奠定了基础,也为产教融合人才培养模式提供了依据。在课程思政视域下,网络新闻与传播专业应培养信念坚定,具有一定科学文化水平,具有良好的人文素养、职业道德、工匠精神和创新意识的学生[1]。学生要掌握必备的思想政治理论、科学文化基础知识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知识,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引下,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有深厚的爱国情感和强烈的中华民族自豪感,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职业素养,具有客观公正、忠于事实、绝不弄虚作假的职业精神,崇尚宪法、遵纪守法、崇德向善、诚实守信、尊重生命、热爱劳动,履行道德准则和行为规范,具有社会责任感和社会参与意识[2];具有质量意识、环保意识、安全意识、信息素养、工匠精神、创新思维、全球视野和市场洞察力。以上基于课程思政要求的人才培养目标,为本专业产教融合人才培养模式提供了依据。

二、“红旗漫卷”思政微视频工作室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一)工作室简介

“红旗漫卷”思政微视频工作室,是湖南大众传媒职业技术学院网络新闻与传播专业以落实课程思政为目的的产教融合基地,工作室以湖南大树智作文化传媒有限公司为依托,由湖南大众传媒学院新闻与传播学院的教师单陆冬栋,带领在校若干名大学生,根据课程思政理念下的网络新闻与传播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围绕高校思政教育、校园文化、学风建设等焦点问题,创作并推广传播思政创意微视频。工作室成员均来自新闻与传播学院各专业在读学生,拥有较扎实的传媒知识、技术基础,能够独立完成微视频策划与制作工作。工作室主要采取“自产”和“他产”相结合的双线模式,针对时下思政教育社会热点,通过引导学生团队创作、推广和传播网络思政微视频及衍生服务产品,打造一个校院联动、产学联动的网络宣传思想教育平台,以“为每一位大学生扣好人生第一颗扣子”为主旨,让思政教育不再是空洞的、刻板的,而是有温度、有情感,大学生喜闻乐见的,以此开展有亲和力、针对性和实效性的思想政治教育和主流价值引领。

“红旗漫卷”思政微视频工作室模式,主要通过“沉浸式”的思政教育,用项目驱动的方式,让学生采访、编辑、剪辑思政主题的相关视频,在实践中受思政主题内容的熏陶,使课程思政与职业教育的目标浑然一体,既实现课程思政的目的,又实现职业教育的目的。

(二)课程思政与工作室的融合路径探究

工作室的建立以党的十九大和习近平总书记全国高校思政工作会议讲话精神为依据,贯彻落实《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质量提升工程实施纲要》,针对网络泛娱乐化,亚文化泛滥,思政教育手段刻板化、模式化等问题,借助调研反馈,聚焦思政教育焦点、热点问题,围绕高校思政教育、管理、服務中的各类主题,通过工作室运作等实践育人环节,引导学生团队创作、推广和传播网络思政微视频,打造一个网络宣传思想教育平台,探索高校网络思政教育的新方法、新路径,力图以创新推动网络育人,促进学生的艺术修养与专业素质双提升。目前工作室主要探寻了四条课程思政与工作室的融合路径。

1.公益类思政教育短视频的生产。本类产品主要立足于公益,结合当下时事热点、思政教育工作热点和重要领导人讲话,利用情景剧、反转剧、街访、MC Reaction(MC反应)等当代大学生喜闻乐见的方式,依托主流网络社交平台,发布针对当下思政教育热点的解读、剖析,一改往日思政类媒体内容严肃、枯燥的刻板印象,让当代大学生喜欢看、喜欢转,从而形成社会效应,在潜移默化中传播思政正能量,真正实现“为每一个大学生扣好人生第一颗扣子”的目的。与此同时,此类产品也能够为工作室积累较多的人气、流量和知名度,为工作室其他盈利类产品提供商业基础。

2.合作类思政教育短视频的生产。本类产品主要是指与高校、政府机构、企事业单位、媒体平台等合作的思政教育主题短视频,根据合作方要求,在明确的主题和内容指导下完成从剧本创作到拍摄、后期制作等一系列工作,直接从合作方获得一定的劳动收益。如工作室与湖南大众传媒学院合作完成的2019教育部“唱响职业复兴”国庆献礼MV《歌唱祖国》;与湖南省怀化市溆浦县融媒体中心合作推出的抗疫宣传片《春光在前》;与湖南省会同县扶贫办合作的扶贫纪录片《产业扶贫:魔芋产业助脱贫》等。

3.以思政教育为主题的媒体产品的产出。随着工作室新媒体矩阵的推进和影响力的增强,工作室目前推出了除短视频外的其他服务内容用以盈利。如助力思政主题活动直播,提供平台、技术与主播,开展湖南共青团关爱留守儿童公益行动“闪亮的我要长大”抖音直播活动,观看量达到1.3亿次,获得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好评。

4.思政教育系列短剧的产出。湖南是“革命摇篮,伟人故里”,是全国思政教育领先省份,有着门类齐全的红色物质内容和红色精神内涵,有着光荣的革命传统,思政教育的题材随手可取。与此同时,湖湘文化底蕴深厚,人才济济,有许多可以用于思政教育的正面题材。

本类产品主要利用工作室成员的专业优势,撷取近现代湖湘红色文化中的经典人物,经过再加工、再创作,以当代青年大学生喜闻乐见的短剧形式,制成思政教育系列短剧并投放到社交平台,后期主要通过广告、收费观看、会员制度等形式获益。目前,工作室策划中的系列短剧主要有“你不知道的伟人”系列,“又见红色”系列等。

三、“红旗漫卷”思政微视频工作室人才培养模式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一)存在的问题

1.重点偏向失误

在“红旗漫卷”思政微视频工作室的产教融合模式中,指导教师容易在指导过程中出现理念的偏颇,主要表现为育人目的逐步让位于功利目的。由于工作室以出产思政短视频为主要工作内容,指导教师往往会将指导重心放在实际的作品产出上,弱化甚至忽略短视频制作过程中的“沉浸式”思政教育。特别是当工作室发展到一定的规模和体量后,随着工作量的增加和人员的更新迭代,指导教师会将自己的身份定位为“老板”或“教练”,而非“育人者”;学生关心的可能是工作室的经验给自己带来的实际好处,而非按课程思政理念下的人才培养目标提升自身的思想道德素质、职业道德素质,从而使工作室从以育人为目的的产教融合基地,变成普通的盈利型短视频工作室。

2.教师认知不足与行为消极

教育界的分工随着社会分工的精细化愈发细分,提起思政,大部分的高校教师都会认为这是思政课程老师的任务,作为专业课教师,只要教好专业技能即可。因此在通过产教融合落实课程思政的过程中,教师总是存在认识上的不足与行为上的消极,认为“守好自己的专业阵地即可”,懒于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这是对教师育人职责的认识缺失。

(二)对策

1.加强课程思政在网新专业产教融合中的模式探索。除了课堂教学,产教融合基地这一“隐性课堂”也是落实课程思政的重要阵地。“红旗漫卷”思政微视频工作室的产教融合模式,作为网新专业将课程思政融入产教融合的模式探索,具有重要意义。学生在思政视频的制作过程中,经历了思政素材收集、拍摄、制作等环节,期间对思政素材与经验会有更加深刻的理解和感悟。在实践中育人,使隐性课堂与思政教学水乳交融,真正实现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3],将以“红旗漫卷”思政微视频工作室为代表的产教融合新模式在新闻传播类专业进行推广,为同类专业提供有效的借鉴与经验,对解决上述问题具有良好效果。

2.加強教师队伍建设,构建教师言传身教机制。高职教师本身就是至关重要的课程思政核心资源,应以育人为首要目的,兼顾理论知识与技能技术的传授,与传授专业知识不同的是,思政育人需要教师用心去做、言传身教,而非刻板印象中的对思政内容的教条主义说教。因此,高职院校党委、分管领导、各级职能部门要通过多元化的方式和途径,对教师进行培训,使教师转变思路,真正理解课程思政应有之义,使教师能够在课程改革、教学实践、隐性课堂的指导中,转变观念,做到言传身教,将思政教育融于行。

四、结语

全面落实高职院校的课程思政建设,专业课课堂是主要阵地,但是产教融合领域这一隐性课堂作为重要阵地也不容忽视。在产教融合中实施课程思政,能够做到“沉浸式教育”,让网络新闻与传播专业的学生在产出媒体产品的同时,浸染在思政主题的媒体素材中。受思政思想的浸染和熏陶,是实现课程思政育人之教育目的的有效途径,“红旗漫卷”思政微视频工作室为我们提供了很好的借鉴。

参考文献:

[1] 嵇娟娟.关于高校课程思政协同育人机制的构建路径及策略探析[J].现代职业教育,2020(40):104-105.

[2] 沈阳.高职院校课程思政与思政课程协同育人机制研究[J].淮南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20,20(04):16-17.

[3] 兰芳.从新闻传播角度分析大学生思政教育导向问题[J].新闻战线,2015(05):171-172.

作者简介:单陆冬栋(1988—),女,浙江绍兴人,硕士,讲师,研究方向:传播学、新媒体。

猜你喜欢
产教融合课程思政人才培养
课程思政下的民办高职院校师生关系构建
发挥专业特色 实施“课程思政”
课程思政下的民办高职院校师生关系构建
产教融合背景下高职院校“双师型”青年教师队伍建设研究
校企协同应用型软件人才培养机制
产教融合提升课程有效性的思考
基于人才培养的中职生日常管理研究
基于人才培养的高校舞蹈教育研究
女子中专班级管理共性问题与解决策略研究
基于人才培养的技工学校德育实效性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