茅信彩
摘要:体育教学中的“课课练”一词,最早出现在上世纪八十年代的小学体育教学大纲中,在出现之初,对于“课课练”的解读还相对过于简单,而在九十年代末,却存在一些反对的意见,这使得“课课练”逐渐淡出小学体育课堂教学计划中。然而随着新课改的逐渐深入推行,“课课练”再次回归至小学体育课堂,尤其是在2019年末突然爆发的疫情背景下,使得学生在原本基础上更加缺乏锻炼,身体素质始终处于下降的态势。因此本文针对疫情后小学体育课堂教学中“课课练”对提高学生身体素质进行了研究,在通过对身体素质“课课练”回归现实价值探讨后,给出了一些相应的实施建议,希望对小学体育教师具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关键词:疫情背景下;小学体育;身体素质课堂练习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21)-03-149
引言
《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以下简称《课程标准》)认为,“最近二十几年来,我国青少年学生的身体素质以及健康水平始终处于下降的态势,尤其是在新冠病毒疫情过后,普遍缺乏一定的运动”。所以在恢复正常上课之后,针对学生“身体健康”方面《课程标准》明确提出,应该针对学生当前现状进行有效引导,从而实现全面体能发展的目标。所以疫情过后全面实现恢复小学体育课堂教学中的“课课练”对于提高学生身体素质至关重要,同时,这也是新课程特别强调“全面发展体能与健身能力”目标的具体体现。
一、身体素质“课课练”的理论概述
仅从身体素质“课课练”的字面意思来看,可将之单纯的解释为从每一次的体育课中抽出一定的时间来进行身体素质方面的练习。然而实际情况并非如此,当“课课练”刚刚出现与体育课堂中的时候,的确是以这种方式进行,但在经一定时间的推行之后便逐渐进入低谷时期直至被课堂所舍弃。所以当“课课练”再次回归课堂之后,无论是学校体育的研究者还是教师,都在不同程度上与新课程进行了融合,并此基础上进行了重新定义,同时身体素质“课课练”这一概念、价值以及在课堂中的地位有了更为深刻的思考。例如毛振明教授认为可以将身体素质“课课练”简称为“课课练”,并将“课课练”定义为在每节体育课中应按照学生身体素质的实际情况来安排相应的身体练习,重点强调要具有针对性,通过科学形式安排学生的练习内容。这一概念不仅对“课课练”有了新的定义,同时也较为全面且准确的诠释了其内涵与价值所在。
二、疫情后“课课练”回归小学体育课堂的现实价值
实际上,“课课练”的重新回归在某种意义上也是符合事物发展的本质规律。具体可以从两方面来理解“课课练”回归的现实价值,其一,随之时代的不断发展与进步,学生的实际情况也随之出现了新的变化,无论是从体育教师的人本主义意识角度来看,还是学生之间所存在的差异性来看,都在不同程度上对“课课练”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价值突如其来的疫情,使得学生对于“课课练”的需求更加迫切;其二,在新课程标准实施后,小学体育课的课时出现了新的变化,在原本每周两节课的基础上增加为每周三至四节。不仅如此,与之相关的体能练习方法、器材等方面也得到了相应的改变,增添了更多新的元素。所以,不管从哪方面的考量出发,“课课练”的回归对学生身体素质的提高具有很大程度的帮助。
三、疫情后小学体育课堂实施“课课练”的建议
(一)“课课练”要与主教材密切配合
在疫情过后的实际教学中,以发展体能为主要目标的身体素质“课课练”,应甘于担当“配角”,为以运动技能教学为主的主教材发挥助力作用。一方面,“课课练”要弥补主教材运动教学练习密度不足造成的运动量和负荷的不足;另一方面,还要为主教材运动学习打好身体素质的基础。因此,在选择“课课练”练习内容时,要特别处理好与主教材的关系。一般而言,二者之间有两种关系:一种是一致性关系,即主教材练习不足,需要加强运动技能学习中某种身体素质的练习,则需要在“课课练”中延续原有内容;另一种是互补性关系,即主教材对某种素质练习得很充足,则从全面发展的角度,“课课练”需要考虑协调、变换对称内容,努力做到高低结合、动静交替、身心兼顧。
(二)“课课练”要有整体计划和系统安排
从学生身体素质全面发展的长远角度出发,体育教师要对“课课练”进行系统规划和整体安排,努力构建包括身体素质的发展、游戏的融入、地方和传统民间体育等多方面融合的一个系统的、符合地域性的、适合学生的“课课练”内容体系,努力做到点、线、面的结合。点:具体的锻炼方法和内容;线:身体素质的发展;面:学期的整体的锻炼计划。比如体育教师在安排“课课练”的内容时,在与主教材内容不相冲突的前提下,可根据学生身体状态的变化周期、运动素质发展敏感期、气候和季节等,整体安排“课课练”的内容,保证学生在相对较长的一段时间内,各项身体素质得到全面和科学的发展。
(三)“课课练”要遵循科学锻炼的基本原则
安全是体育教师在开展体育教学时要考虑的关键要素之一。遵循科学锻炼规律是学生运动安全的最大保证。具体而言,体育教师要努力做好以下三点:首先,保证“课课练”的安排符合小学生的身心特点,切忌拔苗助长;课前的学情分析不能流于形式,教师要对学生的整体身体状况和不同个体的特殊情况了然于胸;其次,“课课练”以发展体能的练习为主,要遵循身体锻炼的全面性、渐进性、差异性和坚持性原则;第三,教师要善于通过练习内容、组织形式、练习时间等调控不同体质学生的个体需要,从而可以实现既能满足不同学生的个性化锻炼需求,又能避免负荷强度过大造成的运动损伤。
结束语
综上所述,当今的青少年普遍存在缺乏锻炼,身体素质差的问题,尤其是在疫情过后,学生长时间在家中而缺乏一定的锻炼,使得大部分学生的身体素质降低,所以在恢复正常上学的情况下,提高学生身体素质十分重要。因此本文针对疫情后小学体育课堂教学中“课课练”对提高学生身体素质进行了研究部与分析,从而总结出以下几点建议:“课课练”要与主教材密切配合、“课课练”要有整体计划和系统安排、“课课练”要遵循科学锻炼的基本原则。
参考文献
[1]董飞江. 小学体育课堂“课课练”的整体设计与内容研究[J]. 新课程(小学),2019,(08):190-191.
[2]华春文. 小学体育课堂教学中“课课练”的设计策略[J]. 新课程(上),2019,(05):100.
[3]李刚. 企业审计风险产生的原因及控制策略[J]. 智富时代,2019,(03):68.
[4]贺蕾. 小学体育课堂教学中“课课练”的实践思考[J]. 中国学校体育,2018,(02):30-31.
(温岭市松门镇中心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