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玲 岳涵 董彦博
摘要:工业设计本科生教育内容具有科研和创新的双重属性,以专业基础课《设计程序与方法》课程教学改革为例,基于地域特点,通过课程思政与扶贫实践相结合,工业设计本科生教育改革研究,课程教学促进思政教育、专业教育、扶贫教育、素质教育和文化教育相互渗透与创新,形成循环式多层教育模式,提升设计和艺术类专业的本科生教育和实践模式的质量。
关键词:地域特色;课程思政;扶贫实践;工业设计;教改
1概述
基于辽宁省地域特色和实际扶贫情况,如辽宁省的脱贫工作存在的基础设施薄弱、产业扶贫项目单一、政策与现实之间矛盾较大、政策执行存在偏差、基层干部工作怠慢、数字脱贫、假脱贫等严重问题。辽宁省政府曾加大基础设施投入力度,根据实际情况保障贫困户的基础生活,开展多元化产业扶持,实现贫困户的脱贫致富。但是其效果不显著,政府需要及时调整政策方向,转变思想,依靠人民群众实现脱贫新发展。基于我校参与脱贫攻坚的真实案例和辽宁省扶贫案例,对目前工业设计本科生教育模式出现的就业问题和前景发展,提出合适的创新模式,并为扶贫工作献计献力。
2.亟待解决的突出问题
(1)破解工业设计的本科生课程建设和就业方向瓶颈,提升培养质量和就业水平,参与到城市思政和扶贫建设中。如何改善固化的培养目标、不合理的课程结构、学生参与不理想和教材缺少特色等问题,提升设计和艺术类专业的本科生教育和实践模式。本科生的教育模式和扶贫教育理念较滞后,与社会需求结合不紧,与实践脱节。
(2)改善高校对口帮扶的效果不明显,完善高等教育对口帮扶政策,研究、运作和实践具有地域性特色的扶贫产业。国家思政和高校思想教育差距过大,由原本的政府和社会参与到扶贫落实到学校和个人参与扶贫,转化学习成果,增加学生实践机会,及时的参与到国家扶贫政策中,推动地方经济和贫困产业的发展。
(3)通过实施具有地方特色的产业发展培训和培育计划,如何提高学生理解政策和参与扶贫,深化扶贫与教育之间的关系,并安全、精准、高效实现基于地域特色的思政与扶贫相结合工业设计本科生教改效果。
3.内容与思路
3.1研究内容与思路
(1)深入考量地域的特色,采取对产业、教育和设计的扶贫,实现专业化扶贫方式转变。发挥工业设计本科生人才优势,积极搭建以高校主导、政府引导的校、企、村工业设计产学研用的创新平台建设,利用专业知识助力发展贫困地区产业,工业设计科研项目与地域资源和区域的结合点,发挥专业特色。
(2)逐级深化扶贫与思政教育,加深高校对扶贫政策和教育制度的理解。高等教育的扶贫任务主要是提高教育服务能力,对口帮扶贫困地区和贫困学生,减弱高校经济水平与当地贫困状况的差异,加强贫困地区和社会的联系。如今,我们不仅要通过“以点带面”的示范学校和学生的创建,增强扶贫推广和宣传,提升学生和院校参与扶贫的积极性。还应该加强精神方向的扶贫,特别是高校师生和贫困地区的精神文明建设,能更好的促进农村的物质文明建设,二者相互促进才是农村真正走出贫困的良方。从示范学校到普通学校再到高等学校由专科,本科到本科生,专业素养到党性修养,逐级深化扶贫教育。
(3)促进专业教育、扶贫教育、素质教育和文化教育相互渗透与创新,形成循环式多层教育模式。设计价值源于它适应社会发展需要的价值观与行为方式,如今工业设计专业学生面临设计与社会实践的严重脱轨。直面设计思维学习与社会性实践的挑战,首先需要创新思维转变,不再局限于创新模式、产品和服务的单一设计方法,而是以解决社会实际问题为目标,解决企业、政府、社会生活面临的设计挑战。其次,社会实践性的设计教育需要有社会化的思考。
(4)设计具有科研和创新的双重属性,独具特色的创新创业课程、训练和体验指导和帮助设计类学生改造环境、提升技术、发扬传承,并推动本科生科研成果的生产力转化。打造扶贫创新创业服务平台需要传统与创新融合的工业设计、虚拟与实体配套的技术以及扶贫政策指导与社会服务,最终形成如下循环渗透式多层教育模式。
3.2具体案例
《设计程序与方法》课程是工业设计专业的专业基础课,面向对象为工业设计专业和产品设计专业学生。课程目标要求学生掌握工业设计学科专业基础知识,能将其应用于解决复杂工业设计问题,能够综合运用工业设计专业基础理论和研究方法。课程思政建设目标为弘扬传统文化和当代设计思潮,在传承中创新。
(1)鞍山红色钢铁文化历史与发展研究
首先进行现状调查。鞍山钢铁集团是一个具有百年历史的大型钢铁联合企业,作为共和国的钢铁长子,拥有辉煌的历史,几经沉浮,在我国冶金行业有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位置。通过问卷调查的形式,我们了解到大部分都对鞍钢历史文化不太了解,大部分喜欢的文创产品是趣味性,实用性的。基于现状,可以设计一些实用的,深受大众喜爱的文创产品,比如:项链,杯子,即实用又好看。通过启发学生设计思路、指导学生的设计方法,最终设计出优秀的作品。
图1参观鞍钢博物馆及学生设计作品(朱若璇、宋战、付宏霖)
(2)基于地域特点,精准对接扶贫实践
通过朝阳市建平县奎德素镇北山村第一书记董彦博的搭桥牵线,了解当地的风土人情及需求,制定教育扶贫和设计扶贫计划,实现精准对接和扶贫实践,学生在设计实践中锻炼自己。
4.创新之处
(1)将思政与扶贫落实到高校扶贫、工业设计本科生教育模式与创新创业,从新角度阐释了人文教育、跨文化能力培养以及国家需求之间的关系,开拓了新的教育培养模式。基于地域特色文化培养党性修养和爱国主义情怀,增设及基层服务实践基地,丰富学生思政、品德、内涵、时间的体验和能力,通过教学、实践、交流、科研来驱动和推进本科生文化自信和跨文化能力的培养。
(2)确立了设计和教育助推思政和扶贫建设的本科生培养机制,整合地域文化资源,搭建特色产学研实践平台,将社会实践成果转化为工业设计专业学习奖励机制。从工业设计角度入手,建立特色产业实践平台,转化设计专业科研成果,建立具有地域性的品牌和产品。高校基于地方性文化、历史和经济方向,创设与专业特色和教学方向一致的工业设计创新创业合作实践平台,延伸地方文化。
(3)建构具有工业设计教育特色和当代政策主流趋势的人才培养体系,深度改善人才教育困境。基于不同时期扶贫目标,以贫困地区实际因素作用为主导,通过市场导向和政策调控优化贫困地区的思想文化结构,由内向外的改善贫困地区的外部结构,从而实现扶贫目标。以校、企、村三方投入设计和教育,驱动贫困地区产业结构和教育思想水平更新,交叉融合多学科知识的扶贫机制,将工业设计专业运用于基层服务。
总结:开展以思政和扶贫相结合的工业设计教育研究,了解辽宁地域文化与传统文化,与设计专业特色形成互补。工业设计的综合性决定了其教学目标是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与能力,并运用到实际的环境实践中去。使学生收获爱国情感和思想,坚定自身的信念,以積极的态度对待学习和生活,加深对课程和文化的深入理解,并将所学运用到改善贫困地区的设计和实际创作中。
(辽宁科技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