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媛鹏
摘要:随着教育教学理念的不断更新,在教育教学中也在不断的进行变革。语文作为比较重要的教学学科,不仅让学生学习到相关的知识,还要注重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取得较好的教育教学效果。在语文阅读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可以进一步丰富学生所学习的知识,从而提升学生的学习效果。
关键词:名著导读;中国传统文化;策略探究
在语文课堂教学中,针对名著教学对学生进行中华传统文化的培养和建设,是一个可以推动学生了解中华传统文化、学习中华传统文化的有效方法,同时也是保证学生学习素养和学习效率提升的关键所在。但是,就当前的实际教学情况而言,教师在教学中难以基于学生对名著的自主阅读设计相应的教学方法,且无法根据不同中国古典名著内容为学生提供循序渐进的教学方案。另外,教师对于如何借助名著教学培养学生对中华传统文化的审美能力也存在有一定的认识偏差,以至于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无法感受到中华传统文化以及中国古典名著的魅力。
一、强化自主阅读能力
有很多人可以把一本书看完,但是看完之后却完全不明白作者讲了什么,等于白读,学生的注意力没有成年人集中,并且天性爱玩,让他们读完一本书更是困难,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阅读能力,可以先从局部阅读入手,因为局部阅读相比较整体阅读更能带动学生的兴趣。
例如:在阅读《西游记·猴王出世》的时候,这篇文章写的是孙猴子从石头缝出来,带领一群小猴子占领花果山的故事,孙猴子的胆子异常大,碰到什么好玩的、其他猴子不敢去尝试的事情它都敢做,这篇课文很有意思,但是由于它是文言文,所以学生在阅读的时候不是很好懂,教师可以一个字一个字的教学生翻译,最后让学生自己把这篇课文的译文写出来,最后打开PPT与学生写的译文做对比。这整本书更有意思,主要写孙悟空和唐僧的一系列故事来体现人世险恶,还写了孙悟空的成长,非常有教育意义,教师可以先培养学生兴趣,课后再让学生自行阅读,强化学生自主阅读能力。
二、选择多元化的评价主体
学生作为教学活动的主体同样也可以参与到教学评价中去,通过自我评价和互动评价的方式来让音乐学习获得更好的成绩。自我评价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根据自己的学习情况来制定学习目标,然后结合学习目标对一段时间内的学习情况进行自我评价和分析。自我评价可以让学生对自己的学习有更加深刻的认知,有利于學习能力的发展。
例如:互动评价则是指学生之间相互评价。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交往时间最长,相互了解也更加深入,他们知道对方在学习中存在哪些问题,需要在哪些方面取得进步。同时,相互评价还能够让学生虚心接受自己的问题,学习其他学生的长处,在今后获得更好的音乐成绩。阅读名著既不是一蹴而就的,也不是一时之趣,需要教师坚持不懈地以不同的阅读方式,带领孩子们体会阅读名著。基于此,学生的自主能力有了一定的提升,同时教师还可以安排学生每天的晨诵午读,每周一到两节的阅读课上,一起阅读名著,活动课上让学生自行组织排演剧本或是闯关答题。
三、借助名著培养审美学生能力
导入是课堂教学中的初始环节,这一环节的教学对于学生是否能够集中注意力,是否对接下来的学习内容产生求知欲具有直接的影响。导语的设计目的便是为了引发学生对问题的思考,引出主题,通过导语带领学生进入到最佳的学习状态。因此教师在审美教育的渗透中应从导语的设计入手,借助导语的巧妙设计激发学生的审美意识,激发学生在名著阅读中的兴趣,从而主动发现美。
例如:以《红楼梦》为例,教师可以创设具有情境的导语,如“好一似食尽鸟投林,落了片白茫茫大地真干净 !”这样的情境导语设计凸显出了语文课程的人文性价值,在导语中透露出了《红楼梦》这部名著作品的思想内涵,以及作者在作品中所表达的情感,可以引发学生的无限遐想。导语中包含的情感因素是培养学生审美意识的活跃因子,在整个审美教育的渗透中渲染着色彩,推动着学生主动探索名著作品的艺术世界,起到传递美的作用。同时,在导语的设计中教师应抓住《红楼梦》这部作品的情感线路,在导语设计中包含作者的复杂情感,以悲伤的情境创设以及富含情感的语言激发学生的审美情感,将学生引入到《红楼梦》的情境之中,有助于学生在名著作品的阅读中感受到作者复杂的情感,对悲剧社会引发的现实进行深入的思考,并受到作品中浓浓的亲情、爱情、友情所感染。
综上所述,阅读能力是很重要的,这里的阅读能力指的不是把一本书看完的能力,而是指看完一本书后能否更深的理解其中的意蕴,明白作者到底想表达什么的能力。总之,教师要以一切方式鼓励学生阅读,更要创造一定的条件满足学生阅读的兴趣。让学生在长时间不间断的习惯阅读并且乐于去阅读。学生在与名著阅读日渐“交往”的过程中明了阅读名著并不是一件难办且无聊的事。
参考文献:
[1]蔡阿聪,孟伟.论高校古代文学课程“讨论模式”的创新意义[J].福建教育学院学报,2020,21(10):117-120.
[2]吴青霞,石玮.中国古典名著课外阅读教学初探[J].文学教育(下),2008(01):122-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