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静
摘 要:随着中国新型城市化进程的不断深入,村庄规划过程中的根深蒂固的问题逐渐显现。本文从合作发展的角度出发,考察了乡村规划中的道路系统,分析了城市规划中乡村道路和乡村道路存在的问题,定性分析了乡村道路与乡村道路之间的关系,提出了相互关系及共同发展的战略,促进乡村旅游业的发展。
关键词:村庄规划;道路体系;协调发展
0 引言
本文结合新的城市化规划思想,分析了乡村规划中城乡道路的矛盾及其协调发展,并协调了乡村规划中的城乡道路。目的是提出发展战略并完善村庄规划的理论体系。
1 村庄规划中规划路网存在的问题
1.1 城市道路体系存在的问题
1.1.1 部分城市道路在村庄规划中难以实施
城市道路规划线的一部分穿过村庄的居住区并将村庄部分分为两部分。在宣布村庄的计划结果期间,这部分道路面临着村民的更大反对。但是,乡村规划中的城市道路基本上是不可调整的,无法实施更高级别的规划道路网络。结果,管制道路的土地使用与村民住区之间存在冲突,因此很难将管制道路纳入村庄规划。如果在村级规划中调整两者之间的土地使用矛盾,并解决未解决和管制的道路,则会大大增加后来实施道路的风险,并相应地拆除道路和降低道路工程的成本。将增加。同时,整个村庄的阴谋性被破坏,对村民生产和生活的安全和便利,乃至社会的和谐发展都构成了许多隐患。
1.1.2 无法满足村民的出行要求
在城市道路网中,次要公路主要考虑当地交通,而不考虑村民的交通需求。城市道路网的分支网络系统为村庄提供了一定的覆盖效果。为了满足村庄的外部交通需求,可以通过城市分支道路网络系统连接到城市的主要和次要道路。但是,城市的支路网络系统无法满足村庄每个区域的点对点交通需求,也无法满足村庄各个区域与支路网络系统之间的连接交通需求。
1.2 村庄道路体系存在的问题
1.2.1 脱离实际需求,追求高标准规划
当前,大多数地区的乡村规划都延续了以城市政府为中心的自上而下的编辑模式,重点是根据城市建设标准规划农村地区,强调城市发展的意愿,这超出了乡村的范围,因此很难执行乡村计划。在规划村庄时,许多规划者要么忽略村庄的实际交通需求,要么根据城市道路标准对村庄道路进行规划,或者对村庄的内部道路网络进行新的“重新规划”。采用建筑模型或规划道路网络。水平太高,成本也相对较高,增加了实施道路网络的经济压力和风险。
1.2.2 村庄密度较大且高度集中
村庄发展程度不高,密度大,道路规划受到阻碍,无法进行合理规划道路网,制约了村庄的发展,而且村庄受到很多风俗习惯的影响,道路狭隘,制约了村庄旅游的发展,无法得到改善。
1.2.3 征地难度大,制约村庄道路规划
征地难度大,涉及苍山、洱海保护工作,情况相对比较复杂,工作进展慢,而且还会遇到一些区域发展红线,制约村庄道路规划。无法大规模的对村庄进行调整,改善当地的交通设施,提高环境的质量,才能吸引外地人过来旅游。
1.3 村庄规划中城市道路与村庄道路的关系
1.3.1 城市道路与乡村道路的关系
城市道路与乡村道路相同。城市道路和乡村道路是乡村道路系统的一部分,其功能和目的是疏散当地交通并为道路使用者提供更好的服务。基本上没有区别。城市道路不同于乡村道路。城市道路和乡村道路的服务目标不同。城市道路主要提供大面积的交通连接,而乡村道路则主要提供村庄内和周边次区域的交通连接。
从以上分析可以看出,城市道路和乡村道路是相辅相成的,其规划和发展必须坚持互为补充,协同发展的原则。
1.3.2 道路系统分类体系研究
根据城市道路工程设计规范CJJ37.2012,城市道路分为四个级别:高速公路,快速路,次要道路和分支道路,具体取决于道路网络的路况,交通功能和沿途的服务能力。表1通过对大理各等级路网的土地利用管理调查显示了大理新路的红线管理标准。
本文以大理市343条村的村庄规划成果为基础,借鉴城市道路系统分级体系,将村庄道路分为村庄主干道(32~20米)、村庄次干道(20~7米)、村庄支路(7米以下村道)三级体系。通过对大理市各村庄规划成果的分析,提出村庄道路红线控制标准如表2所示。
通过比较城市道路的红线管理标准和乡村道路的红线管理标准,可以看出,城市道路上次要道路的红线管理宽度与乡村道路上的主干道路的红线管理宽度重叠。道路支路的红线的控制宽度与乡村道路的村级次要道路的红线的控制宽度重叠,城市道路与乡村道路之间的规划连接性良好,实际需要被满足。
2 协调发展策略研究
2.1 结合村庄现状,调整城市道路线位
城市道路的走线主要是城市支路和一些次要干道。由于城市公路和主干道路长且影响范围广,因此在村庄的计划范围内调整道路路线会更容易在村庄的计划范围和村庄的计划范围之外调整路线,它导致了外部区域管理法规。对于村庄规划范围内的城市支路和一些次要干线,要考虑村庄的结构和当前道路线的可行性,但要考虑村庄的功能布局和满足村庄交通需求的条件。然后,可以调整城市分支道路和一些辅助主干道路的位置。
2.2 以需求为导向规划村庄道路,发展旅游业
乡村道路主要满足村民内部运输和城市道路连通的需求。在此基础上,規划村道作为指导,使村道与城市道在村规划中无缝衔接,充分满足村民的出行需求。同时,发展农村经济是乡村规划的重要目标之一。将乡村道路规划与产业结构和功能布局相结合,支持乡村旅游经济的发展。这是根据景观,观光和低速旅行等要求制定的计划。具有相应能力的乡村道路可以满足乡村不同形式的交通需求。乡村发展以旅游业为主,村庄道路规划以旅游为目标,发展旅游业提供便利。
2.3 城市道路与村庄道路协调规划,加强生态保护
城市道路和乡村道路在乡村规划中形成互补关系。城市道路主要充当村庄与外界之间的连接,村庄道路主要负责村庄的内部通信以及村庄中各个交通点与城市道路之间的连接。两者相辅相成,协调发展,共同形成便捷,顺畅,安全的乡村规划道路系统。在与乡村与城市相结合的过程中,加强生态环境的保护,金山银山不如青山绿水,牺牲环境发展旅游经济,对乡村旅游业的发展有一定的阻碍。
参考文献:
[1]杨振宁.浅谈村庄肌理的保护与更新[EB/OL].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2(35):75.
[2]CJJ37—2012,城市道路工程设计规范[S].北京: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