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继萍
中国教科院孟万军认为,德之根在心,人之本在劳,两者结合起来就是立德树人的根本。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中的实践创新素养,明确提出了劳动意识这一基本要点。核心素养的综合性、跨领域性与复杂性等特征,决定了核心素养的养成是德智体美劳多门学科共同培养的结果,其中劳动教育对于学生核心素养的养成有着重要价值。
一、教育目标
我校劳动教育以培养学生核心素养为导向,以实践为核心,以活动为载体,以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实践创新能力,增强学生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为教育目标。
二、特色内容及实施
(一)课程建设
1.将劳动教育纳入课表
每天班级值日。清整教室内外卫生,成为我校学生每日必修课。实施轮流值日、小组承包制、个人责任制等。学生会对各班卫生区进行检查,记入班级量化综合考评。
每月校园执勤。每天下午的最后一节课是劳动教育课,每次一个班,根据教务处制定的劳动计划,班主任组织学生在校内开展卫生清整、花木整理、餐厅值日等劳动项目。
2.积极开发特色校本课程
我校积极开发特色劳动教育校本课程,如陶艺、钻石画、十字绣、剪纸、手工制作等。校本课程,提高了学生动手动脑的能力,为学生今后进入社会的职业发展提供有益帮助。
(二)活动开展
1.开展劳动竞赛
在不同级部,开展“包书皮比赛”“叠衣服”“整理书包柜”“整理桌洞”等大赛,结果纳入个人考评。家庭中,和家长一起开展“一分钟刷碗”“一分钟内务整理”等活动,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劳动观,形成良好的劳动习惯,让责任担当素养落地生根。
2.开展青年志愿者活动
青年志愿者,帮助困难同学、救助病残者、帮助军烈属孤老户、进行社会调查等。去“恒达老年公寓”为老人们献爱心;与“常青藤残障中心”的残疾孩子们真诚牵手,与一起绘制梦想;深入居民小区,开展“美我环境”为主题的护绿捡拾垃圾……这些劳动实践增强学生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
(三)平台搭建
1.建立校园劳动实践基地
学校对校园空地进行有效整合,建立劳动实践基地。班级认领自己的“百宝园”,种植自己想种植的蔬菜、水果、庄稼等,学生在“百宝园”劳作,经历开垦、种植、培育、收获等过程,学习到正确的种植方法,同时,感受劳动带来的乐趣,体验生命的生长历程,劳动基地成为学生成长的又一生命课堂。
2.建立校外劳动合作关系
我校与张裕国际葡萄酒庄进行合作,让企业生产基地成为我校师生劳动实践的场所。派师生学习企业的劳动技术,然后按照企业的要求和布置,为葡萄剪枝、打叶、摘葡萄、打包包装等。学生接触社会、亲近自然,从校内走向校外。三、多元评价
1.评价角度多元
实施劳动教育评价,不仅关注基础劳动知识和技能的体认和再现,而重点聚焦学生价值体认、责任担当、问题解决、创意物化四个方面的评价。具体表现在具有积极的劳动态度和良好的勞动习惯;诚信友善、敬业奉献、遵守规则的责任担当;提出问题,合作探究,解决问题的表现;改进和创新劳动方式,提高劳动效率的意识等诸多方面。
2.评价主体多元
充分调动同学、家长、老师等不同主体参与劳动评价。
①学生自评互评。劳动中,学生随时检查自己做到了没有,做得对不对,相互间的启发帮助,及时调整。
②家长参与评价。家长评价生活自理方面的劳动,增进亲子关系。
③教师评价。重点放在总结经验,明确下一步的努力目标上。
3.评价方式多元
①借助“阳光少年”成长记录袋,收集学生劳动教育材料,作为评优评先的参考依据。
②每次劳动活动,学生都会留下自我反思总结,实现从外在到内在的升华。
③借助班会课、班级微信群,以图片、视频、手抄报、ppt等多种形式展示劳动成果,进行评价指导。
多元评价坚持以观察为前提。通过观察、记录和描述学生在活动过程中的表现,力求全面科学地评价劳动教育开展情况。
(烟台开发区第二初级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