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晶
在教学过程中,我们要透过文本内容的表象,激发学生的学习能力,开展有思想深度、有文化内涵的教学活动。因此,我觉得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去思考:
一、统编教材小学语文的课堂教学状况
在现有的教学形式上有两种情况:一种是简单的知识陈述,然后进行简单粗糙的技能练习,或者为了应对考试题目直接给出问答题及其答案让学生背诵;另外一种是发掘文本教材的思想内涵和文化底蕴,进行多角度、多方面和多层次的循序推进,让学生在深度学习的过程中提升自身内在的品质,使学生在文本内容的设计中加强人文素养,实现语文学科的立德树人教育理念,有效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以发挥统编教材在新课改后教学中的最大教育价值。
二、深度学习与有效教学的关系
深度学习是有效教学的基本保障。“有效教学”是在课堂教学改革深入的过程中产生的一个有代表性的名词。在新时期的课堂教学发展中,指的是课堂教学要符合时代发展的需要和小学生个体在一定时空内,建构不低于平均水准的学习价值。其目的是引导和激发学生探索性的、研究性的学习能力的养成,在调动主观学习意识的基础上,发展学生的创新思维。而深度学习是新课改下的有效教学的发展方向,是适合学生全面发展一种新型的教学模式构建。让学生在深度学习的过程中,进一步把新知识、新理论,学习的感受、感知与感悟有机地融入自己原有的认知结构中。
三、课堂深度学习的有效教学策略
(一)多角度的文本建设
多角度的文本建设是打开学生思维和拓宽学生认知事物视野的途径。“学生在不同内容和方法的相互交叉、渗透和整合中开阔视野,提高学习效率,初步养成现代社会所需要的语文素养。”多角度的文本建设是教师根据教学的文本内容,发掘学生熟悉的生活资源,迁移到学习目标之中,让熟悉的事物作为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切入点,降低学生对新知的畏难心理,转变学生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有深度的语文学习还应该是富有情趣的,能给人以思想润染、情感熏陶、人生启迪才行,要能引导人帮助人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等。”要实现这样的教学目的,首先要根据文本内容的特点,提炼核心内容,并且让学生初步感知学习内容的过程中,找到感兴趣的话题或是认为对自己有益的技能点、能让自己感动的情感点,以及一些感兴趣的修辞手法、好词好句等,都是领引学生切入对文本建设深入学习的一个契机。多角度的文本建设是师生之间和学生之间,认知文本内涵的相互启发,促进学生的语言交流,内化文本展示的主题思想,把学习的感受、感知与感悟巧妙地融入原有的生活经验和知识结构之中生成适合学生发展的新的语文学习能力。
(二)多方面的思维激活
在文本的学习过程中多方面激活学生的思维,促进学生的全面成长是统编教材编写的最大特点。纵观小学语文教材的编写原则和思路,发掘文本编写的教育含义,在透过知识表面的深度学习中,感受民族文化的特点,加强学生的家国情怀,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巧妙地融入教学内容中,提升学生文化底蕴的同时,实现语文教材的育人功能。例如:小学三年级下册的一组古诗的教材编写,在文本内容上确定了以传统节日为主题的古诗,即:《元日》、《清明》、《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这三首古诗之所以有“清明时节雨纷纷”以及“每逢佳节倍思亲”等脍炙人口广泛流传的佳句,是因为与人们的生活环境和文化背景有着密切的联系。在文本的研读过程中,突破诗句本身的内容,进行更广泛的传统节日文化和生动有趣的民族习俗的探究,才是对学生阅读期待的激发,促进学生挖掘更多文本空白进行自主学习的动力。
(三)多层次的深度学习
多层次的深度学习,在于调动学生对学习内容的主动探究意识。学生的主动探究意识是学习动力上一个至关重要的内因,是提高学生广泛参与学习之中的主要动力,因此需要构建一种适合学生思维发展的课堂教学模式。结合新课改对学生能力培养的需要,在语文课堂上构建学习小组是多层次深度学习的科学平台。例如:《火烧云》的课堂教学,学习小组就发挥了深度学习的作用。这是一篇典型的写景之作,为了激发学生的深度学习,学习小组随着教学环节中开展对文本美的感受、美的欣赏、美的创造等领悟深刻,对深度学习中有着不可估量的作用。教师在课堂导入中,小组成员可以根据老师展示的火烧云的教学课件进行“欣赏美”的讨论。成员结合云彩形状多,变化快的特点说出云彩美丽的特征。为了加强学生对火烧云这种自然景观美景的认识,小组成员根据自身的生活经验,分享曾经看到过哪些留下深刻印象的云朵,成员之间的分享不但提高了口语的交际水平,而且为本文的深度学习找到了良好的切入点,为文本研读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其次,《火烧云》一课的学习渗透学生进行热爱生活、热爱自然的德育教育。
四、结语
統编小学语文教材课堂深度学习有效策略的研究,是结合文本编写的意图和小学生语文素养发展的时代需要,在深度学习与有效教学关系的探讨中得出了深度学习是保障有效教学的结论。在教学活动的开展中,运用多角度的文本建设,加强对学生多方面激活思维的教学设计,在适合学生全面发展的课堂教学学习小组的模式构建中,展开对文本内容的深度学习,使文本内容蕴含的立德树人的教育思想以及对学生知识与技能的培养,能够最大限度地得以实现。
(作者单位:诸暨市实验小学城东校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