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春玲
摘要: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计算机越来越多地应用于生活的各个领域,各级教育主管部门也面临着信息时代的重大挑战。计算机在人们生活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不同年龄层次对计算机的需求不一样,不同专业领域计算机教学标准不一样,导致计算机教学内容形式混乱,不同教学版本重叠。面对零起点和有计算机教学课程基础的学生,如采用“一刀切”的方法,导致学生学习兴趣减弱,学习目的不明确,学习效果不理想。为解决这一矛盾,研究高职计算机基础教育的教学是十分必要的。
关键词:新课改;计算机基础;高职;教学改革
引言
作为基础性、应用性学科,高职计算机基础课程要求学生深入了解计算机基础知识,掌握计算机基本操作。新课改对高职计算机基础教学提出了全新要求,即在掌握计算机基本理论知识、操作技能基础上,学生应对网络、数据库、多媒体等现代信息技术具有全新认知,同时具备良好的信息收集、处理、分析、呈现和应用能力。
一、目前高职计算机基础课程的教学情况
虽然现在国内高职院校在不断扩大招生规模,但是学生的总体素质水平普遍不高,經常会出现学生没有具体的学习目标、缺乏学习积极性的情况,而且学生的学习能力水平有着比较大的差距。大部分学生对计算机基础课程没有正确、全面的认识,轻视计算机基础公共课程的作用,学生在实际的课堂教学中经常会出现注意力不集中的情况,大大降低了计算机基础课程的教学效率,学生平时也不会主动学习相关的计算机知识,使得高职学生的计算机知识运用水平整体不高;此外,大部分高职院校的计算机基础课程授课教师仍然沿用的是传统教育模式,主要是授课教师讲授理论知识,加上学生上机练习作为辅助,而且教师的授课内容大多是照着教材给学生念一些办公软件的操作方法,都是将理论知识讲解完成以后才进行上机操作,导致大部分学生在进行实践操作的时候已经遗忘了相关的理论知识,不能实现理论知识与实践操作的有效对接,在很大程度上降低了计算机基础知识课程的教学质量,不能有效提升学生的实际运用能力。而高职院校开展计算机基础课程是为了让学生有效掌握计算机系统以及相关办公软件的操作,将计算机理论知识有效运用到实践操作中,为未来社会工作做好一定的准备,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水平。
二、优化高职院校计算机基础课教学效果
(一)因材施教,实行自主化学习
由于高中招生考试中没有计算机内容,对计算机课程重视不够,导致第一学期计算机使用水平严重失衡。基础良好的学生不准备学习计算机基础课程,基础差的学生不能接受快速、密集的教学内容。这种差异给教师带来了很大的困难,如果课程的起点低的话,学生就会奠定良好的基础;如果起点太高,上课的结果只能服务于部分尖子生,这使得大多数学生的积极性严重受挫。由于条件的限制,大多数职业都不能提供小组教学,只能按照班级统一教学。计算机基础课程以课堂教学活动为主。教师可以根据具体的教学内容,将课堂教学与计算机基础课程的实验教学分离开来。在计算机基础教学中,教师可以利用计算机基础课程的技术优势,将书本知识中抽象的知识点具体化,并利用计算机基础课程设备展示知识点。学生通过观看演示,逐步掌握了具体应用知识的能力。同时,学生在积极参与电脑操作的同时,通过实际操作的演示,加深了对知识点的理解。
(二)借助网络资源,丰富教学内容
在信息化背景下,教师要学会借力于互联网,在开展教学时可尝试利用网络上丰富的教学资源。教师在利用网络搜集教学资源前,应花费一些时间深入研究教材,并以此为基准在网络上搜集、整理适合的信息内容,确保课程资源能有效应用到教学之中。例如,笔者在进行office软件的介绍时,为学生在网上找了很多与之相关的科学故事、外文资料,借此让学生能更深入地了解此软件对人们生活、企业经营带来的重要影响,从而让学生更加重视计算机基础这门课程。此外,教师还可搜集一些计算机基础知识在生活中实际应用的案例,并利用多媒体设备呈现在学生面前,这样能进一步丰富教学内容,还能在无形中提升学生对本课程的学习兴趣。此外,教师还可下载一些优秀教师的教学视频,在课上结合教材内容进行辅助教学。例如,笔者在进行“Word操作技巧”部分教学时,就在网络上搜寻了一些国外牛人的教学视频,并将其在课上对学生进行播放。在视频播放过程中,我开始针对视频内容对学生进行知识讲解,一些教材中未曾涉及到的知识内容我也没有放过。通过此种方式,学生的知识面得到了极大扩充,学习主动性也明显得到了增强,对计算机基础课程知识的认知程度也获得极大提升。
(三)注重微课的趣味性
教师应用微课时还需要重视微课的趣味性。微课依托现代信息技术,形式比较新颖。如果教师制作的微课讲授内容和讲授方式与传统课堂无异,那么,应用微课对教学的意义就不大。因为微课的优势丝毫没有被发挥出来。因此,教师在制作微课时,需要找到微课与传统课堂的差异性,利用差异性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在课堂开始前,教师可以播放一个微课作为对该课程的引入,让学生提前了解这节课的学习内容,也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导他们认真学习课程内容。教师也可以用动画展示微课内容。例如,在讲解Excel的高级应用中“宏的使用”这一部分内容时,笔者将微课中的教师换成了卡通形象“葵花教师”。在播放过程中,学生纷纷抬头观看视频。透过他们的眼神,笔者能看出他们对视频的兴趣。播放完毕后,学生意犹未尽,纷纷开始讨论视频中讲解的内容。这种趣味性的授课方式对学生大脑的刺激作用更大。其效果既反映在课上,又反映在学生对这个知识点的记忆和理解程度上。趣味性的课堂相比其他课堂,给学生留下的印象更深刻,能让学生对知识点的记忆更持久。
(四)重视计算机基础实践教学
传统教学模式下,高职院校对于计算机基础课程理论教学、实践教学的关系把控重视程度不够,在教学中对于实践教学的重视程度不够,单纯的理论教学不仅降低了学生对于计算机操作能力的掌握情况,而且影响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基于此,在新时期的教学中,应重点突出计算机基础实践课程教育。一方面,高职计算机专业应协调理论课程与实践操作课程之间的关系,进一步增加实践类课程的课时设置,为学生锻炼计算机基础操作能力创造有利条件。另一方面,在计算机基础课程实践教学中,还必须基于原有的实践项目和内容,打造精品课程和特色课程,然后将计算机基础知识渗透到学生其他专业学习和日常发展时间当中,这样能通过新技术、新理念的融合,创建全新的计算机基础教育模式,适应新时期的课程改革需要。
结束语
随着计算机的迅速发展,计算机基础教育必须与时俱进。在新的形势下,教师应更新观念,积极探索计算机教学的规律。教学有方法,但没有具体规定统一的方法。每种教学方法都有其适用范围。选用适当的教学方法,可以有效地优化教学效果,提高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冯文健,彭石燕.”互联网+”背景下高职计算机网络课程教学优化探讨[J].广西教育,2020(23):154-155.
[2]邢文文,张艳.基于新课改的高职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探究[J].现代职业教育,2020(03):164-165.
[3]乔亚丽.互联网+时代背景下高职计算机基础教学改革探究[J].数字通信世界,2019(5):260-260.
[4]孙婷婷.移动教学背景下高职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改革研究[J].科技经济导刊.2019,28(08):176-176.
[5] 冉超 . 试论高职计算机基础教学的改革与创新 [J]. 当代教育 实践与教学研究 ,2019(09):89-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