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网络的普及与发展,使公众在突发公共事件发生后拥有更多的话语权,同时也使突发公共事件网络舆情呈现出常态化、扩大化和复杂化趋势。本文通过深入分析突发公共事件网络舆情在网络媒体、网络组织及人际网络中的传播作用机制,为政府有效引导突发公共事件网络舆情提供有针对性的建议。
关键词:突发公共事件;网络舆情;传播机制;对策建议
中图分类号:G206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8883(2021)04-0028-02
基金項目:本论文为2020年辽宁省社科规划基金项目“突发公共事件网络舆情的政府监控体系构建研究”阶段性成果,项目编号:L20BGL041
一、突发公共事件网络舆情的传播与作用机制
(一)在网络媒体中的传播与作用机制
突发公共事件网络舆情在网络媒体中的信息传播方式是指突发事件发生过程中,网络媒体等相关部门有意识选择网民发布信息的方式[1]。从外部环境来看,由于其本身的突发性与不确定性,信息在传递过程中出现混乱,这时各种谣言、误解、质疑等迅速蔓延,正常的信息传播系统被打破,出现不平衡状态,整个传播结构失调。从系统内部来看,政府、利益相关者、网络媒体组织和民众是主要因素。他们彼此相互作用,共同影响网络舆情的发展方向[2]。政府在突发公共事件网络舆情危机中担当管理者。利益相关者将与自己有相关利益或者不合理的事情在网络中发布,期望得到关注和解决。媒体在突发事件发生后,会及时派出专业的采编队伍到现场采集信息,并对信息进行过滤和核实。对于突发公共事件中的一些敏感信息,会直接递送给相关管理部门,获取反馈。然后,通过微博、微信、QQ等网络媒介,多角度地将突发公共事件网络舆情信息传播给民众。民众的理性与非理性态度会直接影响突发公共事件网络舆情的发展。
(二)在网络组织中的传播与作用机制
网络组织指以网络为信息传播渠道,发布、交流和传播突发公共事件舆情的组织。由于网络组织是以节点为基础的虚拟组织,所以可以从网络组织的节点展开分析。从网络组织的节点来看,一是“意见领袖”,他们是网络组织中的实权人物和精神领袖,掌握大量信息渠道,有很多信赖其意见的追随者,对突发公共事件网络舆情的发展具有很大的影响力。二是“意见领袖”的追随者,在突发事件中,他们会从核心节点处获取与自身相关的资源或信息,积极响应“意见领袖”的号召,从而形成以“意见领袖”为核心的小团体,是网络组织中信息传递的枢纽。
(三)在人际网络中的传播与作用机制
突发公共事件网络舆情在人际网络中的传播方式是指在突发公共事件中,网民在人际网络中寻找与自己对该事件的态度、意见一致的节点进行沟通交流的方式。从人际网络的节点特征来看,一是网络“意见领袖”由于知名度和影响力,他们的意见一旦在网络中传播,会快速扩散,形成主要观点,因此具有很大的影响力[3]。二是网民是人际网络中的最基本组成部分,他们对于突发公共事件的参与往往是临时性的,同时,网民在网络中表达的态度容易片面化或极端化,缺乏中立[4]。从人际网络的形成过程来看,因其开放性、失衡性及非线性特征,共同推动网络舆情的发展变化,甚至对社会现实产生巨大影响。
二、突发公共事件网络舆情的对策建议
(一)加强政府对突发公共事件网络舆情的管理
1.完善突发公共事件网络舆情的管理机制。对突发公共事件的处理确保统一领导、分级负责、快速反应。
2.构建权威的突发公共事件信息发布制度。我国从中央到地方都制定了突发公共事件的信息发布制度,要求政府在获知突发公共事件信息之后立即公布简要情况,并说明具体事实及政府的应对方案,由受过专业培训的新闻发言人及时报道后续相关信息,以便让民众知道事件的发展情况。媒体必须及时、准确、全面、客观地报道突发公共事件进展。伴随网络的不断发展,各级政府开始尝试通过政务微博向公众发布权威信息。为了保证信息统一,树立权威,还应构建政府发言人制度,避免误读信息或误解意义[5]。
3.制定突发公共事件谣言追责办法。突发公共事件舆情管理的当务之急就是制定有效的突发公共事件网络谣言追责办法。一方面,民众要不断提高自身素质,具备对事件的辨识能力,同时号召专家、权威等及时澄清谣言;另一方面,要健全谣言的追责制度,对造谣者依法进行相应处理。
(二)强化媒体在突发公共事件网络舆情中的作用
1.政府对媒体和公众信息公开。突发公共事件发生之后,政府会主动联系媒体,第一时间通过媒体发布官方信息,表明立场。政府对媒体和公众信息公开,一方面可以把握舆论的主动权,扩展媒体的报道空间;另一方面可以保证突发公共事件信息的时效性与公众的知情权,减少民众的恐慌心理,避免出现猜疑和谣言,提高各方的工作效率。
2.确保发布信息的权威和准确。在突发公共事件处理过程中,政府通过召开新闻发布会回答记者的各种询问,进一步澄清突发公共事件的真相,避免舆论炒作,造成民众恐慌,树立政府的正面形象。媒体通过官方发布的信息、专家及相关资料可以对信息进行权威发布,对在突发公共事件中出现的谎言进行及时纠偏,提升媒体新闻报道的权威性。同时记者的采访反过来又对有关部门起到了监督作用,让民众及时了解事件的进展情况。
3.维护主流核心价值观。媒体在报道突发公共事件时,要无条件服从党和国家利益,注重对文化、制度、政治导向等核心价值观的维护。媒体及时准确报道政府对突发公共事件的应对、处置等工作,既可以提升政府形象,纠正社会上出现的不良风气,又有利于澄清事实,减轻公众对政府的舆论压力,有助于社会稳定。
4.注重以人为本。在突发公共事件网络舆情突发期,媒体的报道基调应以人为本,注重对突发公共事件中出现的爱心救助、英雄事迹等的报道,强调人的价值和生命,尽量减少可能传递恐怖信息的画面。在突发公共事件网络舆情解决期,媒体可邀请专家对民众急需解决的问题进行解答,了解民众的心理健康状况,必要时进行心理干预,传授有效的心理调节技巧。
(三)重视“意见领袖”对突发公共事件网络舆情的引导
1.解读识别信息。“意见领袖”由于自身的优势,可通过以下方式介入突发公共事件:一是行业专业人士,具有一定的知名度,可通过发布的信息产生重要影响;二是知名人士,如影星、歌手等引用权威信息,引导网民;三是政务微博,代表政府发布信息;四是多个“意见领袖”就目前发生的事件展开网络讨论,发表各自观点,引起民众思考。
2.建言献策。在处理突发公共事件时,政府部门会邀请专家指导工作,提出解决对策与建议。“意见领袖”在突发公共事件中,会直接或间接地给出建议,对网络中或政府出现的不当行为提出批评。网络中的知名人士也会对网民出现的敌视、焦虑等现象进行合理引导。
3.身體力行动员社会。在突发公共事件发生后,很多专业人士、知名人士等“意见领袖”会亲历亲为参与到具体的行动中去,如到救援现场救援、声讨不良现象等。这有助于为全社会树立良好的榜样,动员更多民众参与到公益活动中,让社会精英在实践中发现新问题,有利于社会的良性运行。
4.加强公众理性培养,提升个人素质。通过事例让公众意识到突发公共事件的破坏性,注重法律、公民网络道德意识等知识的宣传和积累,尊重他人隐私,不随意传播未经验证的信息等。培养公众的思辨思维,对不良行为要勇于指正,对不实信息要积极举报,遵守国家法律法规,自觉维护公共秩序。
三、结语
对突发公共事件网络舆情的引导与管理,需要政府、媒体、“意见领袖”与网民的共同配合与协同合作。当突发公共事件发生时,政府发挥事件解决的总指挥作用,肩负收集信息、调查研究、评估资料、协调工作、制定决策、发布信息等工作。媒体则承担着政府代言人的作用,是政府处理突发公共事件网络舆情的重要部分,突发事件发生之后,政府第一时间联系媒体,通过媒体发布权威信息,媒体也会对事件的进展进行相关跟踪报道,维护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政府通过媒体向“意见领袖”表达思想,媒体也会巧妙设置,邀请“意见领袖”进行观点阐述,让政府和民众多角度了解“意见领袖”的意见。在突发公共事件中,网民在更多情况下是信息的被动接收者,他们的观点主要来自政府发布、媒体传播、“意见领袖”表达,并在此基础上逐渐形成自己对事件的基本观点,借助网络表达自己的意见。当这些信息在群体中不断发酵扩大,并引起“意见领袖”也参与其中时,就会形成强大的网络舆论,对现实社会产生影响,给政府应对突发公共事件带来巨大压力。于是,相关部门就按照政府—媒体—“意见领袖”—网民这样的方向发布权威信息与应对措施,引导网络舆情良性发展。
参考文献:
[1] 刘小莉.突发公共事件网络舆情的传播规律及导控[J].山西青年,2020(17):6-8.
[2] 陈滢.突发事件网络舆情的演化要素及治理路径探讨[J].传媒论坛,2020(21):158-159.
[3] 吴洋.突发事件舆情引导的“大学问”[J].人民论坛,2019(10):124-125.
[4] 张桢,庄严.突发公共事件舆情风险防范与化解路径研究[J].新闻世界,2020(10):91-94.
[5] 崔鹏,张巍,何毅,等.突发公共事件网络舆情演化及政府应对能力研究[J].现代情报,2018(2):77-85+97.
作者简介:梁瑛楠(1980—),女,黑龙江哈尔滨人,博士,副教授,研究方向:应用心理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