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培卓
“朝花夕拾”顾名思义,早上的花,晚上拾取的意思。它是鲁迅先生成年后回忆孩童时期的回忆性散文,原名《旧事重提》。鲁迅先生以笔为矛,用篇篇散文针砭时弊,痛击封建制度,引领着中国现代文学的发展。这部书的语言艺术成就极高,时而温情,时而辛辣,亦是反讽,更是痛斥,满含嬉笑、怒骂,意蕴深长。
我读了《朝花夕拾》后,最深的感触,就是鲁迅希望孩子的那份童趣能永远保留住。在书中,《五猖会》记叙着那孩子当时要去看会时的兴奋,而被父亲留下来背书的不情愿,指出封建教育是对儿童天性的压制和摧残;《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中描述了幼时在家中百草园的趣味与在三味书屋的乏味形成强烈的对比,揭示了儿童广泛的生活趣味和束缚儿童天性的书塾间的教育矛盾。这些都表现出了鲁迅热爱着、也珍惜着他最美好的童年。
童年原是一生最美妙的阶段,那个年纪的孩子就是一棵小草,一朵小花,也是一粒种子,是一种懵懵懂懂的聪明,一种永不停息的跃动,一种无知而又强烈的欲望。
正如巴尔扎克说的那样,儿童的天性是纯真快乐的。《朝花夕拾》中鲁迅以自己的经历批判着旧社会封建制度的教育,让我的孩儿般的童真产生共鸣,向往着美好。然而我现在又沉思着,那出于自然的纯真,似乎也在慢慢地被压制了,孩子是祖国的花朵,为了成为栋梁,负重前行,童真也渐行渐远。
孩子们的负担是非减不可了!我们并不会因为拥有了爱玩的天性,而去荒废学业,可以相互并存着,要玩就玩个痛快,要学就学个踏实。如果一个孩子,在童年时不断接受着学业测试的高压,只知道考试考试还是考试的话,那我们不就成为考试的“机器”了吗?在盲目的高压下,一直受着高分至上的信念的话,那么我们的纯真、我们的想象力会不断消失。为了适应社会,为了博取分数,不再童言无忌,不再去思考,少了创新,也没有了初心。孩子的天性是美好的,不应抹杀,要恰到好处地去引导,去释放。
鲁迅先生的回忆中不是多次说到了封建教育的失败和狭隘吗?
小时候,妈妈的故事里说“倘若有陌生的声音叫你的名字,你千万不要答应,以免那是害人性命的妖怪”,提防着陌生人,把自个儿装在封闭的房间里,也假想着陌生人就是坏人,这样的思想如今想来是如此可笑,可依然存在。
在《二十四孝图》背后,隐藏著谋人性命的丑恶祸心。有读书的机会了,书塾来一句“乌烟瘴气之书”;长辈们认为我们自己想看的书不好,可自己学到了些知识却什么也做不成;这是多么的悲哀啊,想做却不能做,做了长辈所认为的,却怎么也做不成,这也是我们现在的茫然。
孩童之心,亦顺之,莫打压,要引领。朝花夕拾,旧事重提,犹如清晨开放的鲜花,到了傍晚去摘取,虽然失去了清晨的艳丽和芬芳,但夕阳的照映,却使它平添了一种风韵,而那种若有若无的清香,则是更令人联想翩翩,回味无穷。
(指导老师:蒋小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