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歌与史传:宁德歌谣里的畲茶史话

2021-09-10 07:22陈夏临葛桂录
中国茶叶 2021年4期
关键词:民歌

陈夏临 葛桂录

摘要:作为宁德畲族重要文化符号之一,畲茶意象在世代传唱的民谣与民歌中频繁出现。畲歌与史传中的畲茶礼仪、品类、产区、采摘时序和品饮方式等,充满闽东畲族地域特色与民俗,再现了历史中的畲茶文化。文章发掘畲汉文化融合中、民族历史情境下、闽东山海地域旁的宁德畲茶史料,以建构更鲜活的畲族地域性茶文化形象,推進宁德畲茶产业发展。

关键词:民歌;民族史;畲茶;集体性文化记忆;山海地域

Folk Songs and Historical Biography: A Historical

Narrative of She Tea in the Songs of Ningde

CHEN Xialin, GE Guilu*

Literature Department, Fujian Normal University, Fuzhou 350007, China

Abstract: The image of She tea, as one of the important cultural symbols of She ethnic group in Ningde City, frequentlyappears in the folk songs and singing language handed down from generation to generation. She songs, along  withthe rituals, categories, producing areas, picking time and tasting methods of She tea in history, are full of regionalfeatures and folk customs of the She people in eastern Fujian, reproducing the She tea culture in history. The history ofNingde She tea was explored in the context of She-Han cultural integration, ethnic history of mountains and seas in eastern Fujian to construct a more vivid image of regional tea culture and promote the development of She tea industry in Ningde.

Keywords: folk song, ethnic history, She tea, collective cultural memory, region by mountains and seas

被誉为“海国斯文地”的福建宁德,畲汉文化世代融通。明末清初,曾两次迎来闽西畲民大举迁入:明万历年间,种芒和种菁风靡一时,吸引大量畲族拓荒者;康熙二十二年清廷统一台湾后,命粤、闽、江、浙等沿海地区迁民归里[1]。这两次畲民迁入丰富了宁德地方文化,而茶俗悠远的宁德畲民,在与当地汉族互动中形成了别具特色的畲茶文化。世代倚山而居的宁德畲民尤好茶,畲茶在日常生活与交际中扮演着极重要的角色,构成宁德畲民文化模因,并经由民歌、民间故事等形式,将地域色彩浓郁的茶俗存留于民族志中。

唐陆羽《茶经·七之事》引《永嘉图经》云,“永嘉县东三百里有白茶山”,应指今白茶之都福鼎太姥山,宁德畲茶“绿雪芽”的发源地。20世纪50年代以来,在宁德县霍童、虎浿、八都等多个村落和福鼎太姥山陆续发现野生茶树[2],凭借当地茶叶同源生态演化区的地理环境优势,宁德畲民世代依山种茶。自明代畲族先民大量落籍闽东后,主要从事种植业,过着靠山吃山的农耕生活,畲村耕地地块小,土壤贫瘠,农作物产量低于汉族地区,而地处东南沿海的宁德,适合多品种茶叶种植[3],种茶遂成畲民重要的副业收入来源。

宁德畲民以茶事亲、待客、会友,重要礼仪与节庆中均现畲茶身影。畲民饮茶有大讲究,客至,主人须以沸水冲泡茶叶奉上,茶满欺人;泡茶时忌以手触茶,以示敬意;而客人若三巡敬茶不喝或执壶自斟,则不通为客之道,猛喝、不喝均为失礼;饮茶时既要“谈天泡芽,卤菜下茶”,又忌话人长短、惹出话端,谈资宜与茶兼雅,方显主客互为礼敬;虽饭前饭后有敬茶之俗,但空腹、饭后忌饮茶;茶作为赠礼与信物,不能推拒,只可还礼[4]。

口耳相传、雅俗共赏的畲族民歌十万八千箩,畲族茶谣存储了大量集体性文化记忆。在世代传唱的民间歌谣中,作为宁德畲族重要文化符号,畲茶意象频繁出现。从种茶到采茶、从礼俗到祭祀,宁德畲歌记载了畲茶的前世今生、传播化育的历史足迹,作为畲族文化模因深植于畲民的生活点滴。如今,畲族姑娘在茶山上采茶时,还会唱《摘茶歌》《采茶歌》,《敬茶歌》则是每个畲民都得会的基本功。“食了香茶歌音清,歌源一出满山林”,1999年,闽东宁德地区畲族歌舞团编演的文艺节目《畲族凤凰茶》获得了“榕城首届茶礼杯”一等奖,用茶艺与乐舞构筑新时代畲茶形象,书写了新农村背景下畲茶民谣的新乐章[5]。

一、世代咏畲茶:地域民谣藏史传,

时序民歌礼周全

畲茶自唐始,兴胜于宋、元,盛于明、清。清同光间多办红茶,民国以来多办绿茶。下西之崇儒、杯溪,上东之牙城、六都,绿茶颇多于他处,茶品较好,京津帮名之曰“福绿”。绿茶多售于京帮或天津帮,红茶多售于洋商[6]。清光绪二十五年(1899)三都澳开埠,英、美、俄、日等13个国家在三都岛设立21个子公司或商行经营茶叶,宁德畲茶鼎盛期,每年约有200 t干毛茶从猴盾村挑到八都镇岚尾港下水,集中于三都澳装船出口[7]。清同治年间(1862—1874),宁德县猴盾畲族村绿茶生产兴起,畲族茶人雷志波等办畲茶茶庄[7]。宁德霞浦畲村水门,在清末民初有“莲心绿”传世,随民国抗日战争爆发,宁德畲茶曾一度衰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再得复兴。

近年来,宁德畲茶纷纷打出畲族品牌,以优越品质驰名海内外,每年都有几百吨远销20多个国家、地区和全国30多个大中城市。目前在闽东地区至少有70多家畲族茶叶企业,部分畲族茶企成立了合作社,如福鼎硖门畲族乡8家已经取得SC认证的企业共同成立了硖门畲乡生态白茶发展联盟。部分畲茶村落結盟再创新品牌,如福鼎市方家山畲寨生态白茶合作联社的19家茶企联推“白茶故里方家山”品牌[8]。

畲歌中涉及大量充满闽东畲族地域特色的畲茶礼仪,不仅点出不同产区畲茶品类,还记录各地采摘时序、品饮方式等细节,是了解宁德畲茶文化的记忆库。“三月布谷叫天晴,摘茶男女满山岗,摘到山头打回转,新茶又绿九重山”,在往昔艰苦岁月里,宁德畲民斫竹制茶筒、引茶入药,记载了畲族古老文化记忆与生活智慧,赋予了宁德畲茶尤为丰富的地域文化色彩。

因产地不同,畲歌中既有鲜香浪漫、宜诗宜画的后房村花茶,也有滴翠回甘、如竹林般清新高雅的八都猴盾绿茶,还有传说玄奇、飘逸轻盈的绿雪芽,以及高香浓醇、年代久远的福安大白茶。上金坝雾霭氤氲的茶园里,赤溪镇冬见落雪的高海拔茶山上,都留下宁德畲族茶人的辛勤身影,见证古往今来绵长弥新的畲乡茶文化。此外,霞浦松罗、溪尾“宝塔茶”、福安“敬茶舞”、柘荣“蝴蝶舞”等茶艺,《畲山茶歌》《草岗变茶岗》《泡茶歌》《畲民向党献茗茶》等茶歌,还有《采茶舞》等表现畲族人民采茶气氛的传统舞蹈,更增畲茶文化的演绎形式[9]。

被称作宁川“北大门”的宁德市蕉城区八都镇半山村畲族聚居区,自清代以来皆为畲茶产地,此地流传的《采茶歌》,提到畲茶采摘节气,描绘采茶、制茶情形,记录畲茶品类。种在“高山岭”与“高山园”中的古树茶,在“清明谷雨茶梢青”和“清明谷雨茶盛旺”时分,由畲家男女上山采摘。“郎手提篮娘提䉪,䉪装满后篮再装”,茶青以手工烘干,从“锅内来炒叶叶软”直至“锅中来炒叶叶燥”[10]。

畲茶民歌不仅反映了畲汉间的民族融合,还暗藏畲族特有的礼仪规范与民俗智慧。八都猴盾有一则忆古思今的史诗式茶礼民歌《畲家礼俗不离茶》,呈现了畲茶在宁德畲民节庆仪式中的文化符号意义。“山哈(畲民自称)风俗茶礼大,为人处世先茶汤”,以追溯畲族祖制“上祖留传古人礼”描绘眼前采茶景象开篇,讲述“山哈风俗不离茶”在各种场合的礼节与情形。无论是反映生产过程的种茶歌、采茶歌、制茶歌,还是体现茶俗细节的奉茶歌、烧茶歌、茶礼歌等,都见证了宁德畲族茶文化的丰富内涵。通常客人一到,唱罢《摭路歌》,请到家就来段《敬茶歌》,畲族请喝茶的习俗不但可以与人沟通,还“与天沟通,与地沟通,与神沟通”,将“天人合一”与儒释道礼仪的遵从,融入民歌与茶俗中[11]。

一盏清茶,既有民族史传承,也有浓郁的人情味。“人客来寮”,无论“厅堂坐”还是“坐厅背”,主人均双手上清茶并问候寒暄,以示对客人尊重。而逢年更要供茶,“大年初一吃糖茶”,过节访客“饭前饭后一盘茶”。嫁娶、接亲等重要场合,茶更是不可或缺的礼仪符号:提亲时,由媒人向女方递“问茶”探求回音,恋爱婚姻中以茶为媒、以茶为聘、新客卵茶、喝宝塔茶、蛋茶红包等习俗。接亲时,要备一盆“谢劳茶”,敬慰劳苦功高的扛轿“赤郎”;行礼时,新妇为六亲双手奉茶,“茶仪放在杯中央”,长幼间要递茶以示礼敬爱护[12]。

在口传文学占据主导地位的畲族文化中,朗朗上口的畲茶民谣,留下了大量宝贵的民族文化记忆,有助于畲民重拾地域茶俗、建构闽东畲茶品牌文化形象。畲茶民谣的世代传唱,承载了畲族茶俗的文化基因,增强了族群历史的时空凝聚力,成就了特色的畲茶文化,丰富了我国茶文化的多样性。

二、茶话溯本源:畲山茶俗多奇异,

福地民歌咏同根

畲茶清韵,世代流传。畲民茶俗所涵盖的民族艺术形式包括神话、传说、民间故事、笑话、谚语、谜语、颂词等,由于畲族没有本土文字,所以只能采用歌式教育,用歌代替文化教育以传承历史礼仪、孝道和族规,传承畲茶故事与茶俗古制。宁德畲茶民歌融汇了田地、小农和樵夫为主要角色的沿海山区畲民茶叶史,“使人深感兴趣地去了解它的文化和社会结构”,从而走入“本地化”的畲家茶俗。

畲歌内容因地域不同而略有差别,有些演变为民间故事,丰富了民族志的记录形式。因畲族无文字,大量畲歌均由汉语记录。虽多地畲歌类似客家山歌调,但福建宁德地区却存在着完全不同于客家山歌的4种畲族传统的基本音调(福宁调、福鼎调、霞浦调、罗连调)。作为地方文明的活化石,宁德畲歌是深入了解宁德茶俗的口传文学注脚[13]。畲茶是迎合“大众古俗”的文化符号,在漫长口传文学生涯中,口耳相传的民歌,是宁德畲民记载民族历史的文化载体[14]。

博厄斯认为,民俗是文化的一面镜子,尽管民俗是了解过去的钥匙,同样也反映当下的民族文化[15]。正如宁德畲族至今存留独具特色的畲族茶礼,如“无茶不讲话”“茶哥米弟”、不泡“单身茶”“擂麻茶”“打油茶”,待客的“三道茶”和“打蛋茶”、大年初一饮糖渍“做年茶”和亲友同享的“迎春茶”、正月出门归来的“出行茶”、正月初五“开年驾”喝祝祷丰年茶、清明饮清明茶、小年祭灶饮“送神茶”等,都是文化人类学的研究样本。畲族茶俗渗入婚丧嫁娶、衣食住行等细节,演化为畲民礼仪的使者。

畲歌中有“茶是青山灵芝草”的比喻,宁德畲民将有药用价值的茶作为天赐灵药,用于保健医疗。畲村医疗条件落后,宁德畲民倚重自然力量,认为茶能解渴、提神、清目、祛病、健身,故素重饮茶,并以之为俗[16]。如“天光一碗茶,药店无交家”,在畲民中流行“茶水洗三”,即产妇分娩的第三天,要用茶水给孩子洗头,以保平康[12]。用茶泡姜,以治痢疾;用茶泡糖,以和肠胃;用茶拌鸡蛋煎炖,以平肝壮肾……此外还以茶防感冒,以茶消毒,以茶压惊等[7]。

与民歌形成呼应,宁德畲民故事记载有大量的畲茶轶事,既反映出独特的山海区域特色,又丰富了畲茶历史渊源与文学意韵。在福安穆云畲族高山村,流传着一则畲祖尝仙草救大疫的畲茶故事,当地至今仍将那棵曾救助畲民的大白茶树,唤名“皇帝茶”。

在宁德畲汉民族文化融合大背景下,畲茶故事与宁德民间茶故事间,亦有关联。如东狮山的柘荣“柘洋茶”,传说是经马仙娘娘仙风道雨所沐,作为灾年救济之物,以至紫衣覆叶、茶汤殷红,后来明宪使游德以柘洋茶故事撰《柘洋东狮山》一诗,刻在灵岩洞的摩崖上[17]。

凝结在民间故事中的畲茶文化轶事,丰富了当地茶文化诠释视角,而畲茶民歌世代传唱,使畲茶文化蕴含的民族智慧在承袭中创新,书写了当地畲汉文化世代交融互惠的佳话。

三、茶文化模因:畲茶往事成记忆,

融入故事成模因

近山傍海的畲乡茶事,既有古代神话传说的玄奇,又有浓郁的地域环境特色。畲茶故事以民族志形式,将符号化的畲茶融合汉族文化,从小说的建构性与虚构性出发,含有传奇性质的民族故事,存在大量相同或相近的母题或情节,则隐含其中真实的、可解释及可追溯的文化模因[18]。

畲家有古语,“下海求妈祖,上山示太姥”。作为宁德畲茶重要产区,“海上仙都”太姥山麓自古有畲民聚居,所产“绿雪芽”茶最为人所称道。据明永乐甲辰年(1424)《福鼎牛埕下村雷氏置山场宅基记事》载:公病卧床不起,四雷上太姥一片瓦焚香,向太姥祈梦求医,一片瓦老妪撮一樵苏(茶叶)返回给公冲饮,病果痊愈。次年又去求医,老妪折一绿雪芽树,唤其带回植之……据说,“樵苏”与绿雪芽便是今天的福鼎大白茶和早逢春茶树[19]。明万历三十年(1602),进士谢肇淛游太姥时,还曾为畲村题诗一首,见证宁德畲茶太姥产区优越地理环境与和谐的生态[19]。时至今日,“绿雪芽”已驰名中外,成为宁德畲茶代表,太姥山上的太姥娘娘石雕像今仍矗立。近年来,“绿雪芽”产地茶神礼拜仪式再兴,太姥山方家山畲族村就在2019年清明时节举办了“首届闽东畲族喊山祭茶典礼”,还原了畲茶产区“喊山祭神”的礼仪。

在畲汉融合的大潮流中,社会化带动民族个体逐渐强化其出生的民族的历史和起源的特异性,并形成了独具性别指向的民族意象[20],“喊山祭神”等祭茶典礼的再兴,体现了宁德畲民对茶神的礼敬,是“天人合一”生态观的群体文化自觉,对复兴宁德畲茶文化产业起到了助推作用。

四、结语:叶茂何忧根茎老,枝新为报雨露长

为更好地利用地域环境发展宁德经济,习近平总书记在宁德期间,强调要因地制宜培育乡村特色产业。靠山的把“山歌”唱好,沿海的把“海经”念活,民俗文化村把“文”的文章做深,融入“畲茶古廉红”传统文化,建设“民族风情型”山海美丽畲村[21]。如今,宁德畲茶已形成较大规模的产业链,不仅传承茶叶礼俗,还将民谣中的畲茶蓝图变成现实。

近年来,宁德市屏南县甘棠乡巴地畲族自然村开发出凤凰茶及其茶艺表演,颇富畲乡风情,丰富了宁德畲茶的演绎形式[17]。在霞浦县水门乡,以种茶闻名的畲村茶岗村、“福宁元宵绿”的产地霞浦崇儒等地,通过引入新品种,茶叶产量与质量逐年提升,实现了全民增收[22]。半山村畲茶已规模化生产,主要品种有福云6号、福鼎大白茶及生长在海拔200~400 m的原始小山茶,产量与质量逐年提升,成为宁德畲茶代表性产区之一,为当地畲民脱贫致富、利用区位优势传承民族文化,开辟了一条靠绿水青山哺育生民的生态有机农业之路。

今日,美丽畲村建设更增强了宁德畲茶的品牌效应。而对畲族茶史的回溯与发掘,不仅有助于传承畲族礼俗,还将民谣史传中的畲茶蓝图变成现实图景。

未来立足地方文化向世界讲好畲茶故事,发展规模化种植和旅游观光等将进一步拓展宁德畲茶的海内外市场和知名度。依托“十四五”规划对民族地区经济的扶持,引领畲民科学种茶、以茶致富,造福畲民,宁德畲茶必将再谱新篇章。

参考文献

[1] 葛赢超. 金贝: 一个东南畲村的社会与文化[D]. 厦门: 厦门大学, 2014.

[2] 林校生. 闽商发展史·宁德卷[M]. 厦门: 厦门大学出版社, 2018: 38.

[3] 闽东畲族志编委会. 闽东畲族志[M]. 北京: 民族出版社, 2000: 116.

[4] 梅松华. 畲族饮食文化[M]. 北京: 学苑出版社, 2010: 170-175.

[5] 宁德市蕉城区茶叶协会. 宁川茶脉[M]. 北京: 中国农业出版社, 2015: 264-265.

[6] 俞郁田. 霞浦县畲族志[M]. 福州: 福建人民出版社, 1993: 242.

[7] 宁德市茶叶管理局, 宁德市文联. 闽东茶文化探源[M]. 福州: 海潮摄影艺术出版社, 2004: 7-8,98.

[8] 陈赞琴. 闽东畲族茶文化述略[J]. 宁德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0(3): 23.

[9] 王雪姣. 闽东畲族茶叶包装设计研究[D]. 福州: 福建师范大学, 2016: 5.

[10] 宁德市民间文学集成编委会. 中国歌谣集成·福建卷宁德市分卷[M]. 宁德: 宁德市印刷厂, 1994: 11-12.

[11] 林更生. 畬族茶文化[J]. 福建茶叶, 2007(1): 55.

[12] 雷伟红, 陈寿灿. 畲族伦理的镜像与史话[M]. 杭州: 浙江工商大学出版社, 2015: 32.

[13] 施联朱. 畲族风俗志[M]. 北京: 中央民族学院出版社, 1989: 11.

[14] 张举文. 民俗学概念与方法——丹·本-阿默思文集[M]. 北京: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2018: 4-5.

[15] 丁晓辉. 阿兰·邓迪斯民俗学研究[M]. 北京: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2017: 143.

[16] 中国畲族发展景宁论坛编委会. 畲族文化研究文集[M]. 北京: 民族出版社, 2017: 83,73.

[17] 宁德市文学艺术界联合会. 宁德民间故事集[M]. 宁德: 宁德市印刷厂, 2013: 230.

[18] KATHERINE B, PATRICIA S, DIANE T. Introduction: difference and dialogism in family narratives[J]. Journal of American Folklore, 2017, 130(518): 382.

[19] 钟雷兴. 闽东畲族文化全书(民俗卷)[M]. 北京: 民族出版社, 2009: 46, 170.

[20] ZHOU D M. On the reconstruction and identification of ethnic groups from Han assimilation to She assimilation[J]. Chinese Sociology and Anthropology, 2007(1): 75.

[21] 李宪建. 习近平在宁德工作期间的改革开放思想探析[J]. 中共云南省委党校学报, 2019(3): 74.

[22] 宁德市政协文史委. 闽东畲族百年实录[M]. 福州: 海峡文艺出版社, 2010: 103, 203.

猜你喜欢
民歌
地方民歌进课堂对民歌的传承意义探究
畲族民歌:《朋友,请你喝杯酒》
诺恩吉雅随想
小学民歌教学初探
试论地方民歌演唱技巧的提高
穿花衣 唱民歌
莫文蔚:民歌也可以很前卫
蜗牛与黄鹂鸟
原生态民歌与舞台民歌关系探微
陕北民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