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师度诗文研究价值探析

2021-09-10 07:22孟文华
今古文创 2021年20期
关键词:情感

【摘要】 彭师度,字古晋,为几社创始人之一彭宾之子。彭师度专力古学、学贯百家,文学功底丰厚,作为曾与吴兆骞和陈维崧并称为“江左三凤凰”的士子,却没有引起文学研究者的关注。而笔者通过了解其生平并品读其诗文集,认为其诗文具有一定的研究价值。除体裁各式、题材丰富外,其交游诗体现了其丰富的交游活动,其诗文中蕴含的细腻而复杂的情感也值得品味与探析。

【关键词】 诗文研究;生平事迹;交游;情感

【中图分类号】I20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8264(2021)20-0035-04

一、彭师度生平事迹简介

彭师度(1624-1692),明末清初人。字古晋,号省庐,江南华亭人,其父为“几社六子”之一的彭宾。关于彭师度的生平事迹,主要见于彭师度之子彭士超为其诗文集所作的家序中。除此之外,(光绪)《重修华亭县志》卷十六《人物》为其父彭宾所立的传中也附录了彭师度的小传,但仅记载一事:“子师度,号省庐,年十五与虎邱千英之会,即席成《虎邱夜宴序》,吴祭酒伟业谓与吴兆骞、陈维崧为江左三凤云” ①,(嘉庆)《松江府志》中的记载也大体与此相同。因此,梳理其生平事迹,仍须以彭士超所作家序为主。

彭师度出生在一个文学世家,“代有令德,率以文学著名”。父亲彭宾更是享有盛名,作为几社的创始人和云间诗派的重要诗人,为彭师度提供了浓厚的家庭文学氛围以及良好的交友环境。与此同时,彭师度从小就表现出自己得天独厚的优势,“生而颖异,幼有神童之目,八岁能诗,成童工古今文,十六岁补博士弟子员,明岁以超等补廪膳。” ②根据《光绪重修华亭县志》中的记载,“年十五,与虎邱千英之会,即席成《虎邱夜宴序》,吴祭酒伟业谓与吴兆骞、陈维崧为江左三凤云(宋府志)”,这与彭士超在家序中的记载相同。然与吴、陈二人并称“江左三凤凰”应是他的名字在文学史上留下的最浓墨重彩的一笔。彭师度在之后的科举之路上,淹蹇不遇,困顿棘围,屡试报黜,于是寄情山水,游览祖国山川大河,写下了大量的写景诗篇。然怀才不遇的愤慨之情、游荡外乡的羁旅之情,始终如影随形,幸可述诸文字,寓情于景,纾解怀抱。顺治十四年(1657年),彭师度三十四岁,彭宾任汝宁府推官,这也是这位仕途不畅的明末遗民首次踏入官场。再者其曾经挚友陈子龙、夏允彝及其他几社成员为抗清而死,而自己却选择出仕清朝,内心的矛盾与自责时刻萦绕于胸,仅仅在任两年就被免归了。被罢免的原因,《光绪重修华亭县志》载其“谒长官不持手版”,《松江府志》记载则为“仍用旧纸”。彭宾被贬还乡,此时的他年老多病,彭师度躬亲侍奉,孝心可见。然而彭宾病情终究是愈演愈烈,以至于世长辞。彭宾逝世后不久,也在顺治十八年(1661),江南奏销案发。据叶梦珠记载:“至顺治之季,江宁抚臣朱国治无以支吾,遂归过于绅衿、衙役。题参议处之令,先行常之无锡,苏之嘉定,至十八年五月,通行于苏松常镇四府及溧阳一县,所题陈明钱粮拖欠之由补入年终奏销之例……奏销一案,据参四府共欠条银五万余两,黜革绅衿一万三千余人。” ③彭师度也在黜革之列,并且牵连了同宗族人彭孙遹被削职。彭家日益贫困,彭师度不得不上书长安当道贵人,以乞得到赏识。此类“求职书”在他的诗文集中数量颇丰。然他个性虽“尚气谊,重然诺,忠厚慷慨,有长者风范”,但“径情率意,介节孤高,常若目空一世”,以至于达官贵人虽爱重他的才华文章,却“绝鲜引援值”。④辛酉年(即1681年),彭母病重。曾五上京城,在京城羁留了二十多年的彭师度回到了家乡,彩衣娱亲,闲暇时则关门著书,直至侍奉母亲终老。此时的彭师度已然六十一岁了,闭门不出的十余年间,老骥伏枥之悲,户无炊米之贫,时刻侵蚀着他。尽管如此,他仍未从出仕梦中醒来,且更加执着于此,就连梦寐间都在向朝廷毛遂自荐。终于,在他六十九岁高龄之时,得到故人刘静寰的招揽,意欲投奔,可惜天意弄人,彭宾在奔赴前程的路上猝死,卒于邯郸。

二、彭师度诗文的研究价值

(一)丰富的题材与体裁

彭师度的诗文见于《彭师度文集》七卷和《彭师度诗集》十卷,数量已然十分可观。但彭士超仍然说明,由于诗文的保存不善,能籍录在册的也仅仅是十不得一,可见彭师度诗文的高产。就诗文集中收录的作品,总结来说,共有赋九篇、颂三篇、书四篇、文二篇、记一篇、传二篇、序十五篇、说一篇、论十五篇、祭文四十一篇。各种文章体裁都有,可见彭宾深厚的文学功底。此外,尚有五言排律八十首、五言律诗一百七十四首、五言绝句五首、七言古诗四十五首、七言律诗五百九十六首、七言绝句一百三十首、另有诗余五十五首。如此高产的诗歌总量,律师绝句皆能写就,五言七言运用自如,已然非一般诗人可以比拟了。李元度在为他的诗文集作的序中毫不掩饰对彭师度的称赞和怜惜,“盖先生之文清莹秀澈,其气爽朗萧疎,淡宕令人远思”“古晋君文则盛极而无留矣!”“其所为文无非羁愁旅思、愤时嫉俗之作,然其境愈困,其思愈湧,其遭愈穷,其气弥奋。” ⑤作为彭师度诗文集的校评者,李元度必然是在充分阅读过彭师度的诗文后才写下这篇序,做了此等评价,显然是从专业的角度给出了专业的认可。

彭师度的诗文不仅在体裁上丰富多样,题材也是丰富多样。其文中有向君主进献的颂,如《起衰颂》,也有向高位者乞求举荐的“求职”书,如《上宋右之侍郎书》《上严灏亭副宪书》;有抒发自己羁旅之情或贫困之苦的赋作,如《萍赋》《饥士赋》,亦有为亲友诗文集作的序,如《徐啟远诗稿序》《二弟念苇文稿序》;有彰顯自己兵法谋略的论,如《燕丹论》《选将》《骑兵》等,更有卖文为生时所作的大量祭文。就其诗歌而言,有写景诗,有离别诗、有怀古诗、有拟古诗、有交游诗、有抒怀诗等等,都值得深入研究与探索。

(二)交游研究价值

在明代中叶以后,随着江南社会经济的蓬勃发展,上海地区则如雨后春笋般地先后形成了许多由科甲出仕起家的新的云间望族,而彭师度就出生在其中之一的横港彭氏家族。浙江大学朱姝闻在其硕士毕业论文《彭宾研究》中已经对彭宾的家族进行了考述,而笔者通过查阅地方志等相关材料,也认可朱姝闻的世系考述,此处不予赘述。

彭师度既出身云间望族,父亲是复社成员又是几社的创始人,自己也是云间诗派成员。他早年时常跟随父亲参加交游活动,彭师度家序中亦言及,“先祖盛名之下,所交尽海内名士。而先君才藻翩翩,绰有隽声,诸父行无不争与结纳” ⑥,可见彭师度的交游十分广泛,且往来无白丁。而士人们集会出游往往以吟诗作文为乐,这些交游活动就体现在彭师度所作诗文之中,如《元宵后一日偕鄢陵韩叔夜郑公静崇藩故邸观灯醉古》《同陈内美方石门尔周暨唐席珍文玉昆仲游陈氏园亭园多松桂》。再有五言绝句《忆凤为悼其年汉槎二子三绝》、七言律诗《怀吴汉槎》、五言律诗《送吴弘人归吴江并怀汉槎》,反映了彭师度与陈维崧、吴兆骞这“江左三凤”的友谊。

除此外,彭师度诗文中亦有不少体现与复社成员及几社云间诗派往来的作品。从中可以知悉与之交往的人物有复社成员如陆元辅、龚鼎孳、冒襄、魏学渠等,云间学子如王澐、王光承、蒋平阶、吴懋谦、董俞、董含、吴骐等。同社中人交游,多以酬唱送别为主题,或因离别在即,依依不舍;或因前途不畅,互相勉励;或因关心民瘼、感时伤世等等,反映了当时云间诗派成员的社会心理和个人怀抱,对其深入探索能够丰富云间诗派的研究。

(三)复杂而细腻的情感

除上述二者之外,彭师度诗文研究的最大价值在于他诗文中蕴含的情感。彭师度年少成名,奈何蹉跎一生,对出仕有着十分的执念,而执念愈深,生出的苦愁也就愈多。彭师度诗文中的思想内容虽然大体上如李元度所言为“羁愁旅思、愤时嫉俗”之作,但细细读其诗文,能体会出作者更加细腻而多变的情感。

1.怀才不遇、老骥伏枥之悲

首先,彭师度写有多篇“求职”之作,如《上宋右之侍郎书》和《上严灏亭副宪书》二文。在《上宋右之侍郎书》中,作者先是委婉地批判宋侍郎手握举贤之权,举荐的却只有耳目所及之人,违背了圣天子开博学鸿词科以收天下英俊异才的初衷。“今则用人虽宽,而拘牵於成宪;求贤虽切,而瞻顾於人言。既无非常之典以破积习,又安有非常之事以收奇士乎?”之后,彭师度希望宋侍郎可以为君主广招贤才,对于贫困交加者,能够资助其行李来到京城。如此大加篇幅地铺垫,不过是希望宋右之能够“怜此远人,急为推荐”,言及自己的悲惨境遇处,有使人落泪之感:“今有人偃蹇於世三十年矣”“奔走长安街冀一知遇者,又三四年矣!殷殷乎有慨於心,若将饥渴或歌或哭以自遣,其亦沦落不得志之士也。”此时的彭师度已然是垂老之年,贫困交加,作此书时,年少锐利孤傲之气已然磨砺得所剩无几,言辞恳切,几近卑躬屈膝。“其羁旅乏绝,望救於先生;其情感无援,其卑贱无援,待诩於先生。”李元度评此文“傲岸奇桀,锋锐过於昌黎”。⑦

作为彭师度年老之时的“求职”书,只是从侧面向人们展现了蹉跎一生的士子为了自己的理想抱负卑躬屈膝的一面。人们能从中感受彭师度的悲苦与凄凉。除了“求职”书外,彭师度还写有许多“求职”诗。

如五言排律《古意赠钱子葆芬》其一:

“丹穴有神禽,文采绚五色。扶摇发高冈,万里始一息。朝从阿阁楼,暮向瑶池食。鹓鹭自成行,神异非所匹。野鹤在林中,振吭鼓羽翼。彷徨欲相依,卑栖难蹑跡,时发九臯音,道远响弥恻。侧睇长离羽,惋恋无终极。” ⑧

彭师度十分擅长运用“比兴”手法。在这诗中,他将友人分别比作神鸟,人對其进行细致的描绘,极尽赞美之词。又在第一首诗中自嘲为“野鹤”,希望能够依附友人,得到友人的引荐。

如此般投好之作在彭师度的诗文集中还有许多,多是先恭维对方,之后或阐述自己悲苦的遭遇,结尾处不变的则是希望得到对方的青睐,在仕途上帮助自己。如《赠邵瞻南》则是通篇恭维对方,只在诗末表达自己“聊陈瓦缶音,以冀金石保”的目的 ⑨。再如《赠许师六孝廉》《赠余佺庐侍御》《赠宋右之太史》等等。如此大批量地向多人投寄“求职”诗,作者内心急切地想要出仕的心思剖之可见。

彭师度也有许多直接表达年华老去,老骥伏枥之悲切的诗歌。

如《吴门行为为杨维斗先生作也,令弟公胜适游吾郡,因示之》中,作者自言“小臣五踏长安陌,不见君门泪空拭。但惜蛾眉第一人,南国自此无颜色”,五次踏入长安,羁留三十余载,终究不能登龙门,曾经的翩翩少年也已然成为了满头白发的一位老翁。寥寥数语,跨越数年,蕴含有数不尽的人生悲苦。⑩

又如《不逢》一诗:

“不逢杨意又何云,今古人才显晦分。纵使好文天子在,相如那得更凌云。” ⑪

“杨意不逢,抚凌云而自惜”出自王勃的名作《滕王阁序》,作者叹息自己如王勃般生不逢时。假使自己适逢一位爱好文学的君主,也不会有司马相如出人头地之日了。作者自叹生不逢时、不得显名之忧愤。

由上述可知,对于彭师度而言,出仕意味着继承家族的传统、重振家族的荣光,实现自己的理想抱负以及改变自己贫困的家境。老骥伏枥,壮心不已,为此,他多次奔赴京都,最终客死他乡。

2.羁旅他乡、心怀故土之苦

作者透露自己曾“五踏长安陌”,在他的诗歌中也有多首描写旅途风光的诗作。自古迁客骚人多发羁旅之思、而将这怀乡之苦、羁旅之愁通过文字表达出来则是一桩雅事。彭师度的诗文中亦多此类作品。如其所作《萍赋》和《燕子赋》就分别抒发了其羁旅之情和怀乡之思。

浮萍作为一种生物,在文学的演变过程中已经成为一种具有深度的意象,常用来比喻漂泊无定的身世或变化无常的人世间。彭师度选择这样一种生物创作赋,那么就不仅仅是一篇普通的咏物赋。不难联想到彭师度的身世遭迹,从而意识到作者是在以物喻人,抒发自己漂泊无依、羁游无定的情感。虽然作者用了很长的篇幅来描摹景物,写浮萍在“朝旭乍生,潜鲕忽动”“长河星朗,月朗皎月”“一望纤眠,斜连沮洳”“碧荷缃芰,上挺平敷”等各种场景下的可爱形态。然末尾一转至自身:“嗟人生之旅寄,同兹物之非扶。遇荣而若泰,又谁槁而谁枯。不荏苒於池籞,不曲折於江湖。但蔽蛟龙之蛰,不随雁凫之呼,此亦漱流者之共赏,而亦乐水者之兴徒。”此时的彭师度羁旅长安,虽然当道贵人争欲招置门下,但这并非作者的志向,故有“蔽蛟龙之蛰,不随雁凫之呼” ⑫之语,蹇塞不遇,颇有自伤漂泊、羁游无定之感。

作者作《燕子赋》时,亦是先写燕子的形态和行径,如其不忘故土,常恋昔游,春来秋去,除旧增新等特质。而在末尾则又归到自己身上:

“怜余生之飘荡,似翼折而心摧。感旅踪之适合,舒陶以开怀。睹人事之莫定,惧秋风之见催。渺关河之云远,盻弱羽之徘徊。思故乡之旧侣,方宴处於楼台。舍南枝之故荫,恋北地之浮埃。愿微禽之秋去,席桑梓之苺苔。因抒管而道意,喻鹪鹩以寄哀。” ⑬

作者自感人生飘荡,似折翼之燕,人事莫定,秋风见摧。自己思念故乡和故乡的友人,愿化作燕子回到故乡,但又不得,只得借助手中的笔抒发怀抱,将自己比作卑微的鸟来寄托哀思。作者化物为人,曲曲描出,而羁愁相思一旦与物相触,如怨如慕,如泣如诉,使人读之潸然泪下。

前已述及,作者曾五次奔走长安。古代交通工具并不如现在发达,作者要在旅途中浪费大量时间。旅途的寂寞、奔走的辛苦都极易引发作者的诗兴,因此在作者的诗集中不仅有许多描写沿途风光的作品,也有许多表达羁旅之思的作品。

如《客中》:

“人言客中乐,不知客中悲。譬若离群鸟,东西随风吹。六翮本自锻,长路空差池。鸾凤不我惜,鸟雀反见嗤。中心不自得,哀鸣当告谁。云中有鸿鹄,翩翻万里波。吾欲往从之,弱羽畏路歧。何时凌汛风,矫首慰长饥。人言客中乐,不知客中悲。” ⑭

此首五言排律首句和尾句相同,颇有诗经之风,意在强调自己客居在外的悲苦。之后作者将自己比作离群之鸟,不被鸾凤爱惜,又被鸟雀嗤笑,意指自己怀才不遇。自己心中闷闷不乐,满腹哀愁不知该向谁述说,心怀凌云壮志似要喷涌而出,但自己位卑人轻,只祈求何时能遇着知己,能够帮助自己腾飞万里。作者以鸟的口吻诉说自己的悲苦,诗中充满了羁旅之悲与怀才不遇的悲怆。

3.卖文为生、贫困交加之叹

由上述彭师度生平事迹可知,自彭宾被罢官后病逝,彭家的经济状况便不甚乐观。也就是这种经济状况驱使彭师度走上了羁旅长安,谋求仕途之路。但几十载间,彭师度都未能实现自己的抱负,生发出的情感除了老骥伏枥之悲和羁旅愁思外,还有时常被贫困所扰、不得不卖文为生的苦楚。

在《彭师度文集》中,有一种体裁的文章数目众多,即祭文,共四十一篇。这些祭文有的在题目中就说明是代祭之作,有的则未说明。

这些祭文还有一个特点即是多为士子官员或官员的母亲或夫人所作。

如《代祭叔母某氏》作为代祭之作,以侄子的口吻书写,内容主要是追念死者生前主要经历,颂扬死者的妇德,寄托哀思。而大量地为官员女誊写祭文,且风格庄重,没有自我情感的表现,不难推断这是作者在京城用来谋生的事业。作者满腹经纶、才华横溢,却大材小用,内心怀才不遇的凄凉之感愈加深重。除卖文为生外,笔者并未在文献中找到彭师度从事其他工作的痕迹,而这种营生所能获取的钱财显然不足以支撑生活开销。

如《饥士赋》中,作者描绘了在面对饥饿之时,四民之三都只志在温饱,独有名士,谋道不谋食,“宁为瘠於溝中,不受怜於肆市。瓮牗多啼号之儿,蟏窻多粗粝之痔。多靦面而自惭,恒乞食之为耻。”名士多有气节,宁可挨饿,不肯乞食。大有为名士壮色之意。但作者对于饥饿并非完全是无谓的态度,“悯游户之鸠形,辞华门之故里。虽日乞夫壶浆,曾勿踰乎糠粃。惟饥士之苦怀,含百辛而莫诉。”“爰作赋以代陈,雪饥士之衷愫。谅痌癏之在心,勿弃言於聋瞽。” ⑮作者如远游的鸠鸟离开家乡,日日祈求温饱,所能吃到的也只是粗劣的食物。满怀苦楚,无处诉说。并表示自己作赋的目的是代天下饥寒之士述说苦衷,希望当政者能够关怀士人疾苦,而不是装聋作哑,视而不见。这与前处为士子安贫乐道而鼓掌欢呼的模样稍有矛盾,可见作者虽心怀高志,显然却被向现实的贫困孤苦所困扰,希望当权者能够给予士子关怀。

他的作品中也存在大呼贫苦的诗歌。

如《金尽寄赵天台》:

“金尽难为客,沉吟只自怜。云山空怅望,杖履更屯邅。旅迹如飘絮,归心逝比川。清风怜仲叔,安邑古来传。” ⑯

这首诗写于作者囊中羞涩之时。

首联即点出作者羁旅在外,但钱财已经用尽,自怜自叹的状态。登山游水已然是奢望,自身如飘飞的柳絮,无处安身,想要回归还故乡没有金银可以支撑行途。此诗风格自然流畅,作者有意识地展现自己凄惨的处境,希望赵天台能给予自己资助。

当然,除上述主要情感外,在彭师度诗歌中还能发现其他情感的抒发,如为友人送别时的依依不舍、相互劝勉之情;感叹战乱时期、百姓民不聊生的凄怆之情等等。

综上所述,彭师度出生于云间望族,其父闻名遐迩,其本人作为云间诗派的后起之秀也表现出卓越的文学才能。但其一生蹉跎,仕途不畅,五上京城,也没有得到出仕的机会。

长期的羁旅生涯、贫困交加的生活状态,都表现在他的诗中,且从其丰富的交游诗中可以了解云间诗派成員的交游活动和生活状态。因此,其诗文具有一定的研究价值。

注释:

①杨开第修、姚光发纂:《华亭县志·卷十六》,成文出版社1970年版,第1184页。

②④⑤⑥彭师度:《彭省庐先生文集七卷诗集十卷》,《四库全书存目丛书》集部第209册,齐鲁书社1997年版,第626页,第629页,第626-627页,第628-629页。

③叶梦珠:《阅世编》卷六《赋税》,上海古籍出版社1981年版,第136-137页。

⑦⑧⑨⑩⑪⑫彭师度:《彭省庐先生文集·卷三》,《四库全书存目丛书》集部第209册,齐鲁书社1997年版,第664-665页,第724页,第724页,第729页,第820页,第636-637页。

⑬⑭⑮⑯彭师度:《彭省庐先生文集·卷一》,《四库全书存目丛书》集部第209册,齐鲁书社1997年版,第634-635页,第721页,第637-638页,第746页。

参考文献:

[1](清)彭师度撰.彭省庐先生文集七卷诗集十卷[M].济南:齐鲁书社,1997.

[2]《四库禁毁书丛刊》编纂委员会编.四库禁毁丛刊(史部)[M].北京:北京出版社,1999.

[3](清)宋如林修,孙星衍纂.嘉庆松江府志[M].上海:上海书店,1990.

[4](清)叶梦珠.阅世编[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

1981.

[5]吴江安.晚清江南望族与社会经济文化[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1.

[6]朱姝闻.彭宾研究[D].浙江大学,2014.

[7]汪孔丰.云间诗派研究[D].苏州大学,2005.

[8]刘勇刚.云间诗派诗学的盲点与新变[J].中国韵文学刊,2010,(3).

作者简介:

孟文华,女,汉族,河南睢县人,硕士在读,研究方向:中国古代文学明清诗文。

猜你喜欢
情感
体会审美的情感等
情感
台上
情感体验
基于情感特征的用户聚类分析
冲动购物源于情感
我的情感
主题素材阅读之“情感”篇
真挚的情感,动人的细节
让孩子把情感画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