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婷
摘要:目的:评价在护理精神分裂症患者中应用协同护理模式的效果。方法:以60例精神分裂症患者为例,时间为2019.05-2021.01之间,将60例按照不同干预分为2组(各组30例)。应用常规护理干预参照组,实验组基于前组上应用协同护理模式。比较2组NOSIE、SSPI、PANSS等量表评分变化、生活质量、总满意率。结果:2组对比干预后NOSIE各因素及SSPI、PANSS等评分的数据后发现实验组更优,统计显示差异明显较大(P<0.05)。2组对比生活质量各评分的数据后发现实验组更优,统计显示差异明显较大(P<0.05)。2组对比总满意率的数据后发现实验组更优,统计显示差异明显较大(P<0.05)。结论:在护理精神分裂症患者中应用协同护理模式的效果显著,即可改善其病情和社会功能,且可提升其生活质量,患者普遍较为满意,可做进一步推广。
关键词:精神分裂症;协同护理模式;应用效果
在精神疾病中,精神分裂症较为常见,该病症严重危害人类健康,在住院精神疾病患者中,其占比约为75%【1】。在医院精神科,此类患者的诊治是重要护理工作,且为了减少该疾病造成的不良心理社会性事件和严重影响,并预防疾病复发,对患者采取有效的护理措施加以干预尤为关键【2】。对于患者而言,护理开展时要求能预防疾病反复复发,并改善其病情,提升社会适应能力,以促进其康复【3】。而作为一种新兴护理手段,协同护理模式近几年获得了广泛应用,其可将患者自护能力充分发挥出来,以协助疾病治疗和康复,进一步改善其生存质量【4】。本文以60例精神分裂症患者为例,时间为2019.05-2021.01之间,将60例按照不同干预分为2组(各组30例)即探讨了在护理精神分裂症患者中应用协同护理模式的效果,现做下述阐述:
1.资料与方法
1.1资料
以60例精神分裂症患者为例,时间为2019.05-2021.01之间,将60例按照不同干预分为2组(各组30例)。2组各因素信息经统计软件处理:实验组统计男性、女性、年龄、病程均值分别为17例、13例、(45.5±3.8)岁(区间18-59岁)、(6.2±1.5)年(区间2-10年),参照组统计男性、女性、年龄、病程均值分别为18例、12例、(45.8±3.4)岁(区间18-59岁)、(6.4±1.3)年(区间2-10年),2组对比结果发现各组结果对比无较大差异,P值>0.05。
1.2方法
应用常规护理干预参照组,包括心理疏导、饮食干预、用药指导等常规措施。实验组基于前组上应用协同护理模式,具体为:(1)构建协同护理小组:首先由精神科护士、护士长、医生、康复治疗师、志愿者、社会工作室等共同组建协同护理小组,组长由护士长担任,负责组织全体组员参与协同护理的相关知识和技能培训,以有效开展护理服务。(2)制定并实施协同护理:①自我管理:首先将自我管理药物、症状、情绪的正确方法告知患者,将情绪疗法、负面情绪正确处理措施、身心健康受情绪的影响、如何预防疾病复发、遵医嘱坚持用药的意义、有效管理离院请假时药物、简单处理药物不良反应、疾病常见症状表现等详细向家属及患者做介绍和讲解,并督促其学会管理和控制自身情绪,一般60min/次,1次/w。②技能训练:通过多种形式如角色扮演、游戏训练、情景模拟、授课等方式组织患者展开自信心、生活及社交技能等训练,一般60min/次,1次/w。通过基本社交如搭乘交通工具、超市购物、买菜等模拟技能训练其基本日常生活技能和人机沟通能力。③同伴支持:即通过兴趣小组活动,按照患者爱好兴趣等鼓励其积极参与,鼓励患者与患者之间分享治疗体验,鼓励成功案例介绍自身经验,以发挥榜样作用,取长补短,相互借鉴,以增强治疗信心,提升患者依从性,干预90min/次,1次/w。④家庭及社会支持:即医护人员需与患者结束每周进行1次联系和沟通,注意将患者心理状态、治疗过程详细告知家属,可组织家属俱乐部活动,将患者康复知识和家庭照护技巧详细告知家属,每月在院内组织社会志愿者活动,将外面世界分享给患者,促使其可直接接触社会人员,以提供更多支持供患者精神康复。⑤心理干预:即对患者心理状态定期评估,并对其存在的不良情绪,如抑郁、紧张、焦虑等进行及时疏导,以保持良好心态积极配合治疗。
1.3评价指标
比较2组NOSIE(工具为护士观察量表【5】,包括两个因素,消极和积极,各项采取0-5分计分,分值越高越好。)、SSPI(工具为社会功能评定表【6】,采取0-5分计分,分值越高越好。)、PANSS(评估临床症状,工具为阴性症状与阳性症状量表【7】,分值越低越好。)等量表评分变化、生活质量(工具采用SF-36量表【8】,评估项目为4个功能因子,即物质、社会、心理、日常生活等功能,满分为100分。)、总满意率(工具为自制调查问卷,评估结果分值100分,分为不满意、一般满意、滿意等三个选项。)。
1.4分析数据
文中数据由统计人员处理分析并得出结论,工具为SPSS22.0软件,计量、计数等结果资料用X2、t检验差异大小,分别用“”和(%)表示结果,当P<0.05时,统计显示差异明显较大。
2.结果
2.1对比2组NOSIE评分
表1中所示,2组对比干预后NOSIE各因素评分的数据后发现实验组更优,统计显示差异明显较大(P<0.05);但干预前2组对比数据差异较小(P>0.05)。
2.2对比2组SSPI、PANSS等评分
表2中所示,2组对比干预SSPI、PANSS等评分的数据后发现实验组更优,统计显示差异明显较大(P<0.05);但干预前2组对比数据差异较小(P>0.05)。
2.3对比2组
表3中所示,2组对比干预后生活质量各评分的数据后发现实验组更优,统计显示差异明显较大(P<0.05)。
2.4对比2组
表4中所示,2组对比总满意率的数据后发现实验组更优,统计显示差异明显较大(P<0.05)。
3.讨论
临床在治疗精神分裂症时,要求患者长时间住院,此种情况下患者从社会环境脱离较长时间,且活动量减少,其社会功能和自护能力会不断降低,从而严重影响其家庭和社会回归【9】。由于现代医学模式的发展和医疗技术的进步,临床治疗疾病时,除了对症治疗之外,还需采取有效护理改善其生活质量和预后效果,以促进患者快速康复【10】。近几年,临床新型的护理模式中,协同护理模式发挥了极大作用,且开始在临床上大力推广和使用,同时在护理期间更加注重患者自身的重要性。此種护理模式可帮助患者改善生活方式和自护能力,可针对患者病情提供相应的训练和护理指导,以帮助其缓解病情,提升总体疗效。同时此种护理模式对患者社会性予以了高度重视,可通过医护人员等协同作用,将患者自身的主观能动性充分发挥出来,以避免传统护理缺陷,发挥患者自身积极性,进而节约医疗资源【11】。在开展协同护理时,其要求家属、医生、护士、康复治疗师、志愿者、社会工作师等共同协调,可进一步强化相互合作,可建立跨学科的工作模式,有社会志愿者和家属积极参与,并以护士、康复治疗师、患者等为中心,从而增强患者的自我管理和护理能力,促使其社会功能尽早护理。同时此种护理具有人性化、系统化、全面化等特征,可结合患者自身基础资料和实际病情指导护理方案的制定,促使护理措施更具有针对性,所以能极大的影响患者预后恢复和总体疗效。另外此种护理模式还可帮助患者纠正错误认知,消除不良心理,提升疾病认知,并增强治疗信心,进一步确保其病情有效康复【12】。本文结果显示,2组对比干预后NOSIE各因素及SSPI、PANSS等评分、生活质量各评分及总满意率的数据后发现实验组更优,统计显示差异明显较大(P<0.05)。可见,在护理精神分裂症患者中应用协同护理模式发挥着极大优势。
综上,在护理精神分裂症患者中应用协同护理模式的效果显著,即可改善其病情和社会功能,且可提升其生活质量,患者普遍较为满意,可做进一步推广。
参考文献:
[1]杨琴,胡建平,龙梅香,等. 协同护理模式在精神分裂症患者护理中的应用研究[J]. 广州医科大学学报,2019,47(3):152-154.
[2]傅慕君,乔惠君,张红霞,等. 协同护理模式在精神分裂症患者护理中的应用[J]. 国际护理学杂志,2018,37(12):1628-1631.
[3]肖燕. 协同护理模式在慢性稳定期精神分裂症患者中的应用效果[J]. 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18,20(11):1330-1332.
[4]宁小玲,麻景贤,唐全胜,等. 协同护理模式对精神分裂症患者出院后服药依从性的影响[J]. 国际护理学杂志,2017,35(22):3060-3062.
[5]高丽梅. 协同护理模式在精神分裂症患者护理中的应用对日常生活能力的影响[J]. 饮食保健,2020,11(41):234.
[6]李敬娟. 探讨协同护理模式在精神分裂症患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J]. 中国保健营养,2020,30(17):360.
[7]凌蜜,时云文. 协同护理模式在精神分裂症患者护理中临床效果观察[J]. 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2020,7(60):5,7.
[8]常洁,朱海燕,谢洋. 协同护理模式在精神分裂症患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观察[J]. 实用临床护理学电子杂志,2020,5(25):9,34.
[9]牛少芳. 协同护理模式在精神分裂症患者护理中的效果分析[J]. 家有孕宝,2021,3(1):130.
[10]梅飞. 协同护理模式在精神分裂症中的应用效果观察[J]. 中国民康医学,2019,31(17):95-96.
(江苏省连云港市康复医院 222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