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教师在历史教学中有效巧用思维导图这种新的教学模式,能把一系列相关的知识点通过点、线、面的画图方式联系起来,以重难点知识为中心,从不同的方向形成分支,把知识组成色彩鲜艳、条理清晰、一目了然的网状结构图示,从而帮助学生在短时间内、花费少量精力、条理清晰地学习历史知识,并更好地记忆和掌握知识点,有效发展学生的历史思维,让学生明确区分事件发生的年代、事件、人物,明白自己应着重记忆的知识点,形成完整的思维结构,掌握更多的历史知识,不断提升历史学习能力,获得更大的进步和发展。
关键词:思维导图;初中历史;有效巧用;策略探析
中图分类号:G4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9192(2021)15-0021-02
引 言
思维导图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有效运用,是提高教学有效性的方式之一。它是一种新的教学模式、一种有效的思维模式,被广泛地应用于工作和学习中。它用具有一定意义的连接线或符号等,把庞杂的一系列有内在联系的相关知识,通过有代表性的色彩鲜艳的图文、条理清晰的符号或连接线、一目了然的数据等形式绘成一定图案,使之成为一幅中心明确、重点突出、清晰明了、系统化、整体可视的结构化思维图。它能帮助教师优化教学设计,厘清思路,建立完整的知识体系,提升板书效果,帮助学生梳理、归纳、总结、学习和记忆知识,方便学生快捷、简单高效地理解与记忆知识,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观、情感思维,促进学生历史思维的发展,从而提高教学的有效性和学生解答各种题型的综合能力。下面,笔者从历史日常教学的课前预习、课中学习、课后复习等教学环节出发,对如何科学、合理地巧用思维导图辅助教学,提高历史教学的有效性,谈谈自己的一些浅显体会和看法[1]。
一、用于课前进行有效备课与预习
(一)有效备课
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科学、合理地运用思维导图进行课前有效备课,可使教师清晰、合理地规划好教学流程,把本节课的主要教学环节——学情分析、教学要求与目标、重难点、方法、过程、练习与小结等完整、系统、连贯地展现出来,增强教学流程与学习内容的连贯性和系统性,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有效减少或节省备课内容和书写时间,并及时调整各个流程,以适应学生的身心发展[2]。
例如,在学习“盛唐气象”时,首先,教师要进行有效备课,结合当时的历史背景,抓住真实的历史事件和人物,使本节的重点内容尽量简洁明了,并以这些内容为主线,具体介绍唐朝民族融合的大发展与中外文化在交流中的大变化。这就要求教师丰富自己的知识储备,提高自身的教学能力,在教学中有效采用思维导图,用不同的色彩、图形、线条按照几条不同的线索,以及一定的顺序(时间顺序、逻辑关系、演变过程等)组织知识,画出一张思维导图,精确梳理唐代与各个民族交往的基本历程,主要说明当时经济的繁荣、民族交往与交融的真实情况、社会风气的大转变和文学艺术的大发展等,让学生清晰了解盛唐时期的状况与气象,并全面分析其与其他民族交往的历史背景及其交往后所产生的深远影响,从而充分、有效地找出重点内容,切实厘清各个知识点间的关系,并进行有效记忆。这样,教师利用思维导图帮助学生梳理了相关内容,加深了学生对课堂所学知识的理解和记忆,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效率。
(二)有效预习
在初中历史课前预习时,教师可让学生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与兴趣,巧用思维导图,便捷、高效地进行预习。学生可先浏览课本找出各个段落的关键词,再用不同颜色的彩笔在短时间内画出基本结构,整体感知新课内容,较好地了解历史事件的概况,明确学习的目标、重难点及疑难点,以便集中注意力,在听课时有重点、有目的地接受知识,满足自身学习需要,从而更好地掌握知识,为知识的记忆和复习打下基础,增强学习的高效性。
二、用于课中进行有效教与学
在初中历史新授课中,由于许多历史概念、历史史实等复杂、抽象且有内在联系,学生不易理解其内涵,但若科学、合理地运用思维导图,便能有效拓展教师的备课思维,使其優化教学设计,整体设计出教学目标、内容、环节、方法等,避免出现教学遗漏,有效讲解抽象知识。这样,学生更容易掌握历史知识的本质,调动自身历史学习的积极性和兴趣,发挥自身的主体作用,积极主动思考,整体把握课程结构,深化理解、掌握、记忆重点知识。此外,教师在初中历史教学中利用思维导图,还能帮助学生进行有效学习,使其运用创新思维深入分析和思考问题,有效理解和掌握历史知识,同时学会灵活运用所学知识有效地解决历史问题,激活自身的思维,提高历史综合能力。
例如,在讲授八年级“甲午中日战争”这一课内容时,教师可先出示提纲:甲午中日战争概况是怎样的?日本发动这场战争有哪些具体的原因?为什么要把这次战争称作“甲午中日战争”?在此次战争中具体有哪些重要的战役?其中涌现出的英雄人物有谁?对于邓世昌,讲述了他的哪些英雄事迹?这次战争的结果如何?中日《马关条约》的主要内容有哪些,在当时产生了怎样的影响?学生如果死记硬背,是不能深入地掌握这些内容的。这时,教师就可以巧用思维导图设计教学内容,把分散的知识点条理化、系统化、完整化,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使其更好地掌握知识,提高学习的有效性。
又如,在教学七年级“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与发展”时,教师可有效利用思维导图模式进行教学,将课堂教学结构化,重点介绍清朝政府对待少数民族的政策,把其政策的方位作为第一层“枝干”;然后把“树叶和果实”,即具体历史事件镶嵌在其中,完成思维导图;再与平时课上记录的思维导图联系起来,将每课时的结构粘贴为单元复习的分支,整合形成单元结构的思维导图,并在后面的复习中有效进行利用,提高复习效率。
三、用于课后进行有效复习与反思
在初中历史课后,教师需要及时有效地进行反思,并带领学生复习、巩固知识,而这也可借助思维导图来实现。通过思维导图,教师能清晰地了解课堂是否达到预期的教學目标,教学内容与方法是否得当、合理,以准确了解每个教学环节的优点和不足,进而有效改进教学环节、发扬优点、改进不足、积累经验,提高自身专业素养、历史素养及教学的有效性。学生借助思维导图进行有效复习,能科学、系统、清晰地掌握和记忆较多琐碎、易懂却难记的历史知识点,分析、解决问题,巩固所学新知,进一步掌握不同题型的不同解题思路、不同做题顺序和方法,增强复习的趣味性,激发自身的求知欲和学习兴趣,进而培养自身健康、正确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提高复习的有效性和解题的正确率。
例如,在学习初中八年级历史下册“土地改革”的这部分内容时,教师可先让学生详细了解“土地改革”全过程,再巧妙利用思维导图,清晰完整地呈现“土地改革”的方方面面,让学生真正理解“土地改革”的内涵与外延,促使他们全面透彻地理解历史,掌握更多的历史知识,提升历史理解能力与学习的有效性。
结 语
综上所述,在初中历史课前预习、课中教与学、课后复习等教学各个环节中,教师有效巧用思维导图辅助教学,能调动学生的历史学习积极性,改变传统教学方式,使学生清晰地梳理历史知识,构建完整的知识体系和时空观念,集中零散知识点,并用纵横比较的方法加深记忆,从而快速记忆复杂的知识点。此外,教师在初中历史教学中有效利用思维导图,还能帮助学生方便快捷、简单高效、快乐有趣、全面有效地理解与掌握历史知识,使其进行有理有据的史料实证,培养学生全面建构、创新知识的实践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积极发展其核心素养,进而提高教学的有效性。
[参考文献]
徐元益.浅谈思维导图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有效运用[J].新课程(中),2019(03):159.
陈玉忆.初中历史教学中思维导图运用的误区及应对策略[J].课程教育研究,2018(45):70-71.
基金项目:本文系2019年度武威市“十三五”教育科学规划课题“思维导图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应用研究”(编号:WW〔2019〕GH197)的成果。
作者简介:许英(1971.11-),男,甘肃武威人,本科学历,一级教师,研究方向为初中历史教育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