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可为
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教育,就是“用生命点亮生命,用灵魂唤醒灵魂”。教师,就是为了这个目标而奋斗的一群劳动者。作为一线老师,我深知自己责任重大。每天上课下课,批改纠错,一天,一周,一学期,一年,周而复始。每天做着平凡的工作,却孕育着无数的不平凡。作为三中大家庭的一员,我始终坚信并努力践行着“奉献三中,贡献教育,尽职尽责,增光添彩”的箴言。
教育,是心血和智慧的付出;奉献,就是把我的智慧投入到学校发展中去。
几年前,因为学校化学老师短缺,我每年要带四个班的化学课,每个班每周有五节课和一节晚自习,每天都是口干舌燥,嗓子沙哑。那时,我的办公桌上和身上也一直常备着“金嗓子喉宝”。每天下班回家,家人们都聚在一起有说有笑,而我却独坐一旁一言不发。这样子持续了好长时间,我老婆终于忍不住问我:“是不是谁惹你了?还是家里人谁欠你了?你干嘛老是绷着一张黑脸?”
我这才弱弱地回答:“我每天上四五节课,扯开嗓子喊了几个小时,说的话已经够多了,实在是说不动了, 其实我也很享受一家人在一起欢声笑语的气氛。现在你们说,我听着!”渐渐地,家人们对我回家后的这种表现也理解了。
这期间,由于管理学生多,自己也太过较真,曾和违纪学生在课堂上僵持过,也曾把不按时完成学习任务的学生罚抄、罚站过,一度与学生对立起来,使课堂气氛凝固。课后,我还要一一检查纠错,工作量确实很大,自己也因此厌烦过,懈怠过。后来,我尝试着和这群孩子交流,聆听他们的心声,放手让他们自主管理,尝试着用他们喜欢的方式,来开展教学活动,在轻松、随和的氛围中解决问题,得到了学生的认可,收效甚好。
正如大教育家陶行知所言:我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作为教师,在给孩子进行知识灌输的同时,以身作则、言传身教的给孩子的思想和行为教育,也是無私的。也正因为如此,教师在孩子人生成长道路上的重要性,是包括父母在内在任何人无法取代的。我们以校为家,以生为子,爱校园,爱学生,怎能不赢得学生的喜爱,怎能不赢得领导的信任,又怎能不赢得家长和社会的爱戴呢?
教育工作的开展,不能使教师和学生处在完全的对立面,一定有双方心灵交融的时刻。它不是工厂流水线上的死板作业,它需要用教师的个人魅力和渊博智慧去点亮孩子的心扉,去擦亮孩子渴求知识的眼神,去引导孩子飘忽不定的信念。
因师生结对帮扶工作,我认识了现在的九年级(6)班学生贾小东。他来自农村,刚入校时,还带着小学生的稚气,和人说话时声音很小。他家有6口人,因病致贫,爷爷奶奶年龄大,而且他爷爷和妈妈都做过大手术,家里唯一的劳动力----他爸爸也因体力活繁重,腰椎损伤。为了减轻家庭负担,他妈妈也强撑着病体外出打工。尽管国家对贫困家庭通过各种途径进行精准帮扶,但对于这样一个六口之家,既要维持生计,还要支付几个人的医药费,仅凭这点收入和国家资助,实在是难以维持。我就替他们家拟写材料,向民政部门申请特困救助。经过调查核实,他们家最终得到了当地企业和县政府的大力资助,家庭困境得到缓解。尽管三年来我没给贾小东的班里上过一节课,但一直以来和他及其家人的频繁交流中,我对他们家了解不少,也帮助不少。赠送资料,讲解疑难,处理早恋问题,化解同学纠纷……这样的点点滴滴,我觉得值!
柳校长曾告诫我们:大家既然选择了教书育人,也就选择了平凡一生,清贫一世。教师,干一辈子,没有几个人是轰轰烈烈地,也没有几个人是因为教书而发家致富的,大家只有干好自己的本职工作,教出好成绩,才能赢得学生的尊重,才能赢得家长和社会的认可,学校才能得到发展。反思自己,我对三中的整体发展又有几份贡献呢?
刚参加工作时,我曾抱怨过工资低,不能养家,也曾抱怨过工作环境差,连个像样的办公室和教室都没有。然而,随着国家经济基础的日益强大,教育经费的不断投入,我们的教学环境不也逐步得到改善了吗?大家的腰包不也慢慢鼓起来了吗?
两周前的“化学名师中考报告会”上,来自西安的庞老师说:“教师要想有大的发展,应把握住两条,一是自身业务能力的突破,二是教学管理模式的提升。”我以前所带的学生们在给我的毕业留言中多次指出,我的课堂上语言幽默、有趣,爱用冷笑话和生活中的趣事联系化学知识,上课时不紧张,也易懂。看来,我整体驾驭课堂的能力确实有待改进,决不能因偶然的外在环境的改变而影响我的上课风格,影响学生的学习效率。
一个人的智慧和精力虽有限,但只要大家的智慧和精力集中起来,就会变得无限,1+1就会大于2。学校的发展需要每个人的默默付出,需要我们用宽容心去权衡工作和利益的关系。站在学校和工作的立场上,我想,只要学校整体得到发展,我们就成功收获。
百花园中花似锦,花红要靠育花人。滴滴汗水花上洒,喜看来日满园春。
我因我是三中人感到骄傲和自豪,我会用我的行动去诠释我的诺言,用一颗感恩心、赤诚心去对待我的工作,珍惜学校荣誉,关心学校发展。
清晨,步入校园,抛开生活琐碎,以积极饱满的热情投入工作;夜晚,披星戴月,满载而归,坦然入眠。
我愿献身教育,并为之奋斗一生。已然青丝不复,两鬓斑白,我也无怨无悔。我愿为大三中的辉煌增光添彩!
作者单位:定边县第三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