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聃 邢越男
摘要:建筑的原始功能为人们遮风避雨住所,随着生产力的迅速发展,早期祭祀功能的出现,建筑的功能便由此分化为实用与象征两个方面。建筑的独特性源于建筑精神属性,其呈现出基于特定文化、环境等因素综合影响下的一种审美情趣的体现,是建筑象征意义的实体外化。建筑的象征功能与社会和个人的个性形成之间有着多种类推,建筑的三原则:经济、美观、适用也始终提醒着我们设计者要关注建筑的实体本质改变千城一面的局面,从设计独特性思考入手,是解决问题的关键。提炼设计的独特性,并非要浮夸的哗众取宠,也不是丧失乐趣的平铺直叙,如何在品质、经济、文化方面寻得和谐统一是对建筑设计的挑战。
关键词:独特性;全球化;形式与风格
1、建筑属性
建筑的原始功能为人们遮风避雨住所,随着生产力的迅速发展,伴随早期祭祀功能的出现,建筑的功能便由此分化为实用与象征两个方面,前者为其本质,后者则是建筑被赋予的精神内涵,同时建筑业呈现出了等级的不同,通过人类协作生产出的这一构筑物便有了超越本身实体的意义。
从古希腊、古罗马、再到中世纪,建筑的象征属性依然与最原始的祭祀,也就是宗教紧密相关;至文艺复兴,将建筑的形体塑造以和谐的尺度和组织的秩序来进行约束,再到后来的古典时期。对于建筑的象征意义渐渐大于实用功能,工业革命的发端,使得功能与形式的争论随着现代主义的诞生了。
而设计从始至终都是统一二者关系方法论。
2、独特性危机
建筑的独特性源于建筑精神属性,其呈现出基于特定文化、环境等因素综合影响下的一种审美情趣的体现,是建筑象征意义的实体外化。
发源于中国的亚洲式传统建筑,木构结构,起翘的飞檐,对称的布局,通过院落层进格局来加强秩序感等,这一系列特征都是根植于中华文明对于空间的理解以及对于敬天飞升,一种哲学崇拜。希腊古典柱式也一直是西方建筑的本质特征,并且作为一种文化意向被西方人所认同。
近代,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和全球化的加快,现代主义建筑风格横扫世界,强调“建筑就是居住的机器”、“形式追随功能”,建筑可辨析特征逐渐模糊,这也引发了建筑界关于现代主义的反思,随着后现代主义对现代主义的重构,建筑设计理论走向了多元论。
3、独特性的塑造
建筑的象征功能與社会和个人的个性形成之间有着多种类推,建筑的三原则:经济、美观、适用也始终提醒着我们设计者要关注建筑的实体本质,对于这个实体的理解无论是精神与物质都是最基本。
形式与风格
建筑物的形象特取决于其形式与风格,是建筑独特性直观体现。基于地方特性或文化主导来确定建筑的形式和风格。在形式与风格的设计中,要谨慎对待功能主义的思维,抽离了形式与风格的轨道,设计的结果往往是杂乱和无意识的。抛弃矫揉造作的复杂图案或则夸张的表现主义。而建筑形态流于浮夸,标新立异的确可以完美的诠释独特性,然而,种完全沉溺于表现主义的设计手法的没有在“实”与“表”之间取得平衡。
复杂性
高速的发展将建筑作为工业产品,设计同时也沦为生产线上的一环。一天出图、一套设计用全球,这种极致荒谬的设计经验居然在高速城市化的过程中被资本倍加推崇,到处可见随意的符号化复制。因此,重构独特性,要重拾建筑设计的复杂性。建筑大师罗伯特·文丘里直言建筑设计中的复杂和矛盾令人着迷。在设计中尊重设计的复杂性,根据输入条件来分析解决问题,运用合理的构成方法,使设计方案达到内在与外在的统一,而不是非此即彼的简单一元化,实现建筑真实的独特性。
社会性
最伟大的建筑作品更多的是由社会而不是个人所创造出来的,它是民族的遗产,也是文化的财富,也是共同的记忆。一个特征鲜明的风格是能适应复杂现实环境的,没有一个建筑是完美的。当人们看到一个均衡了形式、功能和技术的建筑时,妥协与折衷会带来一种模糊感,让使用者无法与之产生共情。
在关注建筑的社会属性的同时,也要避免审美风格的流俗和设计主导的无意识。设计要反应积极的审美情趣和主流价值观。
地域性
地域性不是一种风格,他也不能被模仿。地域性是从材料到建构,从设计到落成的一个具有连贯性的整体。地域性体现着一种内在的平衡,这种平衡不是对于经济技术条件制约的一种平衡,而是一种对尺度、规模、自然环境、社会文化以及传统的一种适应。
精神内核
传统是一个民族的血脉联系,因此中国传统建筑的审美需求同样与当下的文化自信的大环境相统一。在这里笔者并非要批判科学和技术以及新材料为建筑设计带来的更多可能,而是要将所有的构成要素统围绕统一的内核来展开。传统的审美并非就是斗拱、屋顶、套院,而是比例、尺度、符号化、色彩等多种构成语言,在这种语境下,才能让不同的使用者产生情感之间的联系,这是一种文化的纽带,是基于中华文明所带来的精神感受,这也恰恰与文化自信的要义是高度统一的。
整体对于设计的认知
设计在很多情况下不单单是建筑师在自我封闭状态下的纯粹思想物化品,不同于其他艺术门类。建筑设计由于投入资源巨大而且其有极为具体的使用属性,常常在设计过程中被众多因素所制约,包括社会审美接受度、业主方的意见、行政主管部门的审批要求等。若要实现设计的高质量发展,就必须尊重行业的客观规律,同事提升整个社会对于设计行业的认知,对于理论实践的敬畏。这里不仅局限于建筑设计行业,还包含其他领域的设计工作,设计研发能力是衡量国家创新能力的重要指标。
4、结语
追求所谓的全球化与现代感,是审美迷失的无意识,也是设计不自信的体现。建筑占用大量社会资源,其自身是巨大的象征图腾。大到地标性建筑,小到住宅楼宇,每一栋建筑都是城市风貌的构成要素。改变千城一面的局面,从设计独特性思考入手,是解决问题的关键。提炼设计的独特性,并非要浮夸的哗众取宠,也不是丧失乐趣的平铺直叙,如何在品质、经济、文化方面寻得和谐统一是对建筑设计的挑战,因此设计不应该被资本裹挟成生产线的批量输出,而应该回归本源,用科学的设计理论来指导建筑实践。
参考文献:
[1]外国建筑史,陈平,东南大学出版社。
[2]概念、理念、理论与分析框架,韦亚平,城市规划学刊,2006.01
[3]建筑与个性——对文化和技术变化的回应,[美]克里斯·亚伯,全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第二版,ISBN7-112-05219-X
[4]城市特色研究与城市风貌规划,世界华人建筑师协会城市特色学术委员会2007论文集[C],同济大学出版社
[5]楚尼斯·勒费夫尔 著,王丙辰 译,批判性地域主义——全球化世界中的建筑及其特性[M],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作者简介:李聃,1982nian 10月4日出生,男,汉族,吉林省通化市,硕士研究生,中级,五矿地产东北区域公司,设计管理部,建筑设计及建筑设计管理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