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戴维·赫伯特·劳伦斯的诗歌主要讲述了工业文明对人性产生的巨大负面影响。伴随着工业文明和科技的迅猛发展,人类生存的环境变化飞快,人与人、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的矛盾也越来越尖锐。在拜金主义、享乐主义盛行的时代,他强烈呼吁人性真、善、美的回归,深切地表达了他对人类精神扭曲的担忧。本文进一步论证了劳伦斯的三个希望即:希望人与人和谐相处、人与自然和人与社会和谐相处。更重要的是,它仍能激起当代社会的反思。
关键词:劳伦斯 诗歌 人类精神
一、劳伦斯简介
劳伦斯出生于19世纪末期,是世界上极富有影响力的诗人之一。劳伦斯的第一次文学创作是写诗歌。对他来说,诗歌不仅是散文创作的有益补充,也是精神道路的载体。自从劳伦斯发表了他的第一部诗集《爱情诗及其他》以来,人们对他诗歌的评价就开始了。劳伦斯在他短短的一生中创作了大约八百首诗。仅从数量的角度来看,他可以说是一位精通诗歌的诗人。劳伦斯的诗歌主要用来表达对人类践踏自然环境的不满,谴责工业文明对社会产生的不利影响,批判人类精神世界的扭曲。他主张回归生态自然的生活,希望促进人性的真善美。
二、劳伦斯创作诗歌的时代背景
维多利亚时代的英国,经过多次社会变革,如工业革命和议会改革,逐渐在世界上处于领先地位,已成为世纪末永不落日的帝国。渐渐形成的维多利亚精神对英国的辉煌起到了促进作用。但这种精神也带来了许多坏处。劳伦斯在他的生活中看到了现代英国社会道德和习俗的陈旧,工业文明对人性的异化,拜金主义和享乐主义的盛行,以及人类精神世界的日益扭曲和资本主义发展的过程。反映在现代社会环境中,最明显的一点就是人的个性被压抑。除了服从,人类已经失去了他们自己的个性和灵魂,而且他们已经变形了。正如劳伦斯在许多诗歌中所描述的,人类已经成为劳动的工具,赚钱的机器,战争的受害者,失去了他们的个性。
三、解读劳伦斯诗歌中人类精神的扭曲
《城市生活》主要表现了当时英国社会的生存环境,描述了人类沦落为劳动的工具。在《城市生活》一诗的开头,作者就写出了对大城市生活的绝望。至于人民,只剩下空壳,等待着死亡的到来,就像行尸走肉。
在这首诗的第二节,诗人把人类比作脸上挂着铁钩的木偶。但谁是掌管傀儡的领导者呢?整首诗呈现出一种恐怖的感觉,因为人们被视为工业森林中机器的依赖者。诗人是其中的一部分。他觉得自己的灵魂在尖叫,但他的行为不能太疏离,也不能唤醒人类。那是因为他们脸上的铁钩、他们身上的钢丝与他们的血肉相连,他们除了工作还是工作,别无他法。
在《城市生活》一诗的结尾,诗人揭示了控制工业世界的木偶大师。在工业化的世界里,所有的人从一出生就被工厂自动地变成了死鱼。所有的资本家都像“恶毒的渔夫”一样,不断地控制鱼儿工作,把所有的人都同化在这个世界上。这里没有一个人有不同的意见,没有人想要战斗。如果他们想挣脱“钢丝”和“摇摆”,他们只能耗尽自由,摧毁工业世界良好秩序的灵魂。
工业化的迅速发展使人们的生活环境变成了一个工厂世界。充满绝望的人变成死人,就像醒着的死人或木偶,没有灵魂和自己。他们的肉体里流淌着鲜活的血液,但是目光呆滞,没有自己的想法和主张。这首诗反映了现代机械文明中人们被机械所控制,过着没有灵魂和思考的死亡生活。
劳伦斯在《疯狂的金钱》一诗中集中描写了当时英国社会疯狂追求金钱的荒谬行为,无情地讽刺了以金钱为导向的等级制度。在资本主宰一切的现代英国,人们成为了金钱的奴隶。物质世界的狂热削弱了精神世界的神圣性。在以货币为标准的等级分层下,人性被压抑。除了服从,人已经失去了他的独特性和真实的灵魂。特别是底层的人们已经变成了上层贵族赚钱的机器,一文不值。
《疯狂的金钱》这首诗写道,如果他没有钱,就让他“吃土,然后变冷”。在工业化迅速发展的时代,人类被分为不同的阶级,货币成为人类唯一的统治者。如果一个人是穷人,让他吃土。人们优先考虑金钱,扼杀自我的情感,没有怜悯,只有金钱留在他们的心中。只要有钱就可以摧毁一个平凡人辛辛苦苦建立的一切。人们的情感被物质主义扭曲了,他们的灵魂只剩下空壳。
从《机器的胜利》这首诗中,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工业文明对人类的危害。机器的咆哮彰显了工业文明的伟大胜利。在机器的声音中,云雀优美的歌声不复存在,甚至它们的巢穴也无法保存,湿地和湖泊被污染了。这样,生物链被打破,天鹅不能在湖中优雅体面地玩耍,只能无望地寻找下一个栖息地。这样的危害深刻地改变了人类的道德和精神层面,也创造了人类精神的荒野。
四、对现今社会的反思和启示
劳伦斯想通过作品警告人类,自然的力量非常强大,但是工业文明的唯一出路,就是与自然好好相处。社会的发展和科学技术的进步导致生态环境质量的下降,这是人类文明进步付出的惨痛代价。为了子孙后代的生存,我们必须学会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保護自然环境。我们也绝不允许恶性竞争使人类彼此疏远,导致社会生态的不平衡。我们要不断丰富精神文明,充实内心,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开拓人类精神发展前进的新方向。
参考文献
[1]段华.劳伦斯诗歌中的人类忧患意识[D].内蒙古大学,2020.
[2]郝红玲,王欢.生态批评视角下的D.H.劳伦斯诗歌解读[J].湖南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25(04):53-57.
作者简介:仙畅畅(2001年—),女,汉族,籍贯:河南周口,河南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2018级英语(师范)专业在读本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