费望
摘要:“零余者”这一人物形象是中国现当代文学中的重要人物形象之一,它起源于十九世纪俄国文学中的贵族知识分子。受到他的感染,中国现当代文学中也涌现了大量的“零余者”形象。本文通过对中国现当代文学中“零余者”形象的综合述评,揭示其代表的时代特点,帮助更好的理解这一类人,同时研究作家们是如何、为何塑造这一形象的。
关键词:零余者形象;述评;知识分子
一、“零余者”形象溯源
“‘零余者’也就是所谓的‘新人’‘世纪病患者’‘多余人’,一般指沉沦、与现实社会格格不入的知识分子,出自于俄国文学中一类人物角色,自屠格列夫《零余者的日记》的出版而广泛流行。“零余者”形象是一个时代中一类人物的缩影,他们是时代的产物,身上都烙着时代的印记。作为一个时代中最不被关注的人,他们的处境非常尴尬,在现实的社会中找不到自己的位置,内心渴望被关注,心中怀着一种害怕被社会孤立和抛弃的心态,郁郁寡欢,总是想让自己被大众所认可,做着一些自认为能引起别人注意的事情,可是最后落得个抑郁苦闷、无疾而终的结果。
二、中国现当代文学中“零余者”形象
中国现当代文学中的“零余者”这一人物形象对中国整个现当代文学都具有了不可磨灭的意义。他们从小在封建的环境中长大,遭受封建的束缚与折磨,但是他们又接受了文明的洗礼,文明给他们带来了希望与激情,所以他们在封建与文明的“双重折磨”下徘徊,从而变得与社会格格不入。
(一)产生的原因
文学作为时代精神的产物,能够完整、深刻的反应出一个时代、甚至多个时代的社会状况。在社会的过渡时期,零余者们遇到了无法倾诉的苦恼,于是迷茫、忧郁、颓废的情绪在他们心里开始蔓延,这种现象实际上就是对世界、人和自我感受的憂虑。当这些负面的情绪在社会上出现时,就需要一种缓解的方式或者说是治疗手段。在当时的背景下,文学或许是最好的药方,它能够直击人们的内心深处,达到根除这种情绪的效果,因此“零余者”形象便出现在当时的文学作品中。
从五四开始,中国无论是在政治、思想还是文化上都从一个时代跨向另一个时代,时代的变化反作用于人们的思想,引发剧烈的转变。对新时代、新环境的不适应变便产生了一批世纪病患者,他们往往无所事事、碌碌无为,有着一个改变现状而又力不从心或是无从下手的心态。
(二)如何被塑造
中国的作家在塑造“零余者”这一形象时,时代背景、人物背景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人物刻画时也是十分的精致,通过个别人物的描写反映出社会上一类人和社会现实。
时代的更迭造就时期性的现象,一代青年试图把自己造就成不同于他们前辈的“新人”。作家们往往情不自禁地处于激情的状态,写青年的同时也写进了自己,用青年来寄托自己的理想与信念。
自我叙事的方式使得主人公与作者之间的距离被拉近,二者间的经历、遭遇、情绪与生活道路基本处在相互融合的状态,主人公成为了作者的“代言人”。用郁达夫的话说就是:“赤裸裸把我的心境写出来”以便让读者能够更深刻的体会我内心的悲伤与苦恼。但是这里的自我叙事又不完全等同于自传,只是通过揭露自我(或者说是作者的自供状),融合主人公的主观抒情和独白式的抒情话语来表达主人公的内心感受,使得一切场景、冲突和细节都带有强烈的主观色彩。
同时不刻意要求周到的构思、曲折的情节,仅利用叙述结构的散文化着重表现个人情绪和心理的变化与流动。只是在时间的叙述中要求真切坦率的情感和大胆的自我解剖,甚至不惜用长篇独白去触动读者的心弦。
(三)具有的特点
阅读“零余者”作品总会让人感到压抑,有的人要求突围出现实生活对他们形成的包围圈,但是社会却添加重兵把守。他们的苦闷感正是在这种斗争之中产生的。他们不关心具体的生活和周围的客观环境,只是单纯的传达自己的主观感受和内心体验。
“零余者”的苦闷与孤独感可以称之为世界性的文学主题,无论时间或地域如何孤独是他们最普遍的处境。孤独于苦闷就想一面镜子,反映着零余者的现实本身,既令人看到社会变动在他们这里的独特的心灵映像,同时也看到时代矛盾在具体任务那里的心灵映像。
三、研究“零余者”形象的意义
“零余者”这一形象是中国现当代文学中非常重要的人物形象之一,他们不仅反映时代特点同时也反映时代的问题。通过这一人物形象的研究,我们可以从他们身上发掘更多的时代问题,通过对于它的研究,可以不断地探索和发掘其价值所在,也是当前研究他的意义所在。
1.现实意义
通过对小人物的描写,作家探索了社会的大问题,展示了知识分子们艰辛的奋斗史,在与残酷现实的斗争中虽然坎坷多于平坦,但他们依然砥砺前进。“透过窥探普通人的生活,给予他们温暖与关怀。关注普通人的生活,并提出关于‘零余者’的时代问题,虽然并没有提出具体的解决办法,但这些作品带来了新的视角和笔法。”
2.历史价值
当精神压力融入到历史与文化当中以后,便会形成一种普遍的社会现象,社会问题也就应运而生。可以说任何一个社会、一个时代不可能没有“零余者”,他们可能会因为时代的更迭发生不同的变化,但是其本质并没有变既“多余人”、“新人”......,他们的存在都能在某种程度上反应出他们生存的社会的一些弊端以及问题,供后世参考。
3.文学价值
艺术来源于生活而高于生活,“零余者”形象是文学形象的一种,也是现实生活中某些人物的映照,或是作者本人,或是作者熟悉的人物。作家们通过对于“零余者”的叙述和书写,给后人展现了多姿多彩的人物形象,同时引发读者对这种文学现象和文学人物的深刻思考,就好比反抗不得其路的贾宝玉、在沉默中爆发的林冲、碌碌无为的于观等,如一股清新的空气吹过文坛,不仅拓宽了读者们的视野,同时也展现了在表面颂扬声音之下的现实生活,其意义是巨大的。
四、结语
中国现当代小说中的零余者形象与俄国文学中塑造的多余人有着异曲同工之妙,但又有所区别,他们是不同时代的产物,在现实面前挣扎,都具有各自的性格特点。通过对“零余者”形象的综合述评,不仅对这一文学形象有了新的认识,对认识或是解决这一世界性的难题提供不少帮助。同时也有利于了解小人物在这一人物形象,从而较为深刻剖析人性内涵以及这些人物形象背后所蕴藏的作者对于时代、社会以及对于人生的思考。随着新时代的来临,时代更迭所产生的问题也随之出现,新的“零余者”“多余人”也就应运而生了,当然就需要新的文学类型或是题材来反映新时代的“零余者”,这也是当前以及未来“零余者”研究的新大陆。
参考文献
[1]郁达夫.郁达夫小说名篇[M]. 吉林:时代文艺出版社,2000
[2]赵园.艰难的选择[M].上海:上海文艺出版社,2001
[3]王朔.顽主[M].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2007.
[4]张晓宸. 时代的孤独者[D].天津:天津师范大学,2014.
[5]肖玉林. “零余者”笔下的“零余者”[D].湖南:湖南师范大学,2004
[6]韩琛. 叛逆者·孤独者·零余者——论二十世纪中国文学中的三类知识者形象[D].山东:山东师范大学,2004
[7]刘瑞林.中国现当代文学中“零余者”形象之窥探[J].文化学刊,2017(05):45+48.
[8]李鹃妍.中国现代小说中的零余者形象[J].现代交际,2015(08):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