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标
摘 要:在我国生猪养殖当中,非洲猪瘟是影响其安全的重特大传染性疾病,有着严重的危害。非洲猪瘟有着较短的发病过程,其有着极高的急性感染死亡率,对猪是十分致命的。该传染病一年四季都能发生。本文分析了非洲猪瘟的传播因素,探究了规模养猪场非洲猪瘟的防控措施。
关键词:规模养猪场;非洲猪瘟;防控措施
非洲猪瘟有着多种病毒基因,发病比较的急,有着较高的死亡率,给我国养猪户带来了很大的恐慌,很多中小型养殖场降低了生猪养殖的数量,但是对于一些大型猪场来说,特别是上万头的养猪场,由于有着较大的养殖规模,若是发生非洲猪瘟,会给其带来严重的经济损失,因此,需要采取科学有效的措施来防止非洲猪瘟的发生。
一、非洲猪瘟的传播因素
(一)异地调运生猪及其产品
在我国生猪的生产区域和销售区域往往都是分离的,消费者普遍需要热鲜肉,为了满足消费者的需求,大量生猪会从生产地长距离运输到销售地。非洲猪瘟有着较长的潜伏期,生猪若是感染后,最长的潜伏期是3周,在这期间内不会有临床症状出现,这样在长距离运输的过程中,若是有生猪出现了感染,在潜伏期内会将病毒快速的进行传播。相关调查研究显示,由于异地调运生猪及其产品所引起的疫情有38起[1]。
(二)饲喂生猪餐厨剩余物
在生猪养殖当中,普遍存在着饲喂生猪餐厨剩余物。在屠宰携带病毒生猪或对其进行加工的过程中,泔水和下脚料就会使传播的风险增加,相关调查研究显示,这样饲喂形式引起的疫情有55起,这成为我国非洲猪瘟最主要的扩散方式。
(三)运输车辆及人员缺乏全方位的消毒
在运输过程中,人员和车辆在不知情的状况下,可能会接触发病猪,或者携带污染产品,但是没有采取有效的防控措施,从而为传播疫情提供了条件,使疫情传播风险进一步加大。
二、规模养猪场非洲猪瘟的防控措施
(一)强化封闭管理养猪场
在养猪的过程中,规模化生猪养殖场必须要严格执行封闭化养殖管理,防止非饲养人员和管理车辆任意进出养猪场,对一切参观形式都要谢绝。若是需要非饲养人员与物资进入猪场,必须严格做好全方位消毒工作,并且不能让这些人进入到生产场所,要尽可能降低逗留的时间。若周围地区发生了非洲猪瘟疫情,需要停止调出猪群或者调入种猪,降低由于引种增加的疫情风险。若是确实需要引种,就一定要严格调查产地流行病学,防止引入疫区种猪,要从正规要种猪场引入,并且通过官方兽医的严格检验,有检疫证明的才能引入。在生产生猪的过程中,需要对生猪贩运户和运输车辆做好严格的管理,也是有效防范病毒传播的措施。规模养猪场在出售生猪的时候,可利用视频的形式进行操作,这样能够避免生猪贩运户或车辆的进入。
(二)建设安全隔离带
生猪禁养区是指在规模化养猪场周围建设一个3km的安全隔离带。一些小型养猪户缺乏对非洲猪瘟严格的防控意识,缺乏足够的防控措施,若是发生疫情,会对周围的养猪场造成波及,对此,需要建设安全隔离带,来对非洲猪瘟进行防控,对于一些小型养猪户来说,可以在政府的协调下并入大规模养猪当中,或者进行转行。建设隔离网,这样能够对家猪与野猪间的病毒传播进行阻止,家猪和野猪都是易感染体,年龄不同、种类不同的猪都会彼此感染,对此可以建设一个隔离网[2]。
(三)增强日常消毒工作
规模化养殖场需要依据相关法律法规,制定出完善的防疫制度,增强日常的消毒工作。在消毒时,首先需要科学选择消毒剂,对于地面的环境消毒,主要运用的是生石灰、氢氧化钠,并且需要严格依据配比科学使用。对于猪圈内带猪消毒来说,可以使用的是聚维酮碘,起有着比较好的消毒效果,并且能够最大限度地减少对猪皮肤、眼睛、黏膜的刺激。对于生猪的饮水来说,在消毒上可以使用漂白粉、次氯酸钠等含氯消毒剂。对于办公室、公共食堂、宿舍等场所,也需要全方位进行消毒。要合理运用消毒剂,防止发生耐药性的问题。严格消毒进入的车辆、饲料等,对于所有人员来说,都需要进行全身消毒,只要进入养殖区,就需要清洗手部、更换衣鞋。若是当地存在可疑疫情,养殖户需要对圈舍每天进行全面的3次消毒,且需要持续一个月。对于空圈也需要做好全面的消毒工作,这是由于消毒剂不能对排泄物中的病毒进行完全的杀灭,因此生猪出栏后,需要彻底冲洗圈舍,并且全面消毒后需要至少空置一周的时间。
(四)严格管控生猪的流通
在饲养的过程中,若是需要进入猪时,需要先确定生猪是不是来自非疫区,要进行全面的检测,并具有专业的检测报告。在运输的过程中不能接触其他猪,运输车輛必须进行严格的消毒。依据非洲猪瘟的特性,需要至少观察新猪30d,保证没有任何问题,才能混养。在对生猪进行外销的过程中,圈舍需要与装猪台保持一定的距离,车辆完成消毒后再装猪, 装猪的车离开后不要返回。完成销售后需要全面消毒装猪台、工作人员以及用具,猪舍人员不能参与到装猪的活动当中,对于销售的猪需要先测试有没有非洲猪瘟,合格后再检疫,签订合同后进行运输,防止发生退货的情况[3]。
(五)严格管理饲料
对于饲料的管理来说,首先需要建立饲料原料供应商核查报备制度。猪所使用的所有饲料,生产企业需要将主要原料的来源地与供应商情况进行报备,由各地饲料管理部门对相关情况进行严格的核查,对原料是不是来自疫情进行核查。对于运输饲料的车辆必须做好消毒工作。生产饲料的企业需要严格执行相关法律法规,对运输车辆进行严格的检查,依据企业的实际情况,配备合理的消毒设备,装载前对所有运输车辆实施消毒。在对猪料进行运输的时候,需要遵循点对点、一对一的原则,防止同车两地或者多地分卸。对督查进行强化保证措施得到有效的落实,生产猪饲料企业需要将消毒设备购置照片、现场消毒视频等上报备案,同时,各级饲料管理部门需要对生产企业进行明查暗访、抽检督查,保证各环节能够落实到位。
(六)打造良好的养殖环境
再养猪生猪的过程中,需要将猪舍调整到适宜的温度,依据生猪生产的不同阶段来对温度进行合理的调控,为生猪打造良好的生长环境。另外,需要高度重视对猪舍的通风换气,这样能够对有毒有害气体进行及时的排出,确保空气的清新,减少发生非洲猪瘟的几率,增强生猪的抵抗力。对猪舍粪便需要做好重点的清理和管控,将粪便运到指定位置,进行发酵,对粪便中的致病原进行杀灭。
(七)对粪污及病死猪采取无公害处理
对于养殖场粪便和污水的处理,需要先对粪便做好全面的收集,尽量运用资源化处理方式,比如,沼气发电、氧化塘储存、干湿分离等措施,对于剩余的残渣物还能用在农田当中,避免污染地下水。对于病死猪的处理,需要规模化养猪场建立无害化处理厂,利用高温高压杀菌等方式来进行处理,在这一过程中需要专人收集病死猪,该工作人员要配备专门的防护服,使用专门的工具。完成处理后需销毁一次物品,严格消毒循环物品[4]。
(八)严格控制人员、物品进出
不能将猪肉及其产品带入猪场,不能将疫区的物品带入猪场,非本场人员禁止携带物品进入,且进入的物品需要严格消毒。外来人员进入猪场,须采取严格的隔离措施,外来人员需要进行淋浴两次洗澡,更换场区工作服、鞋后才能进入。场内人员需要减少外出,不能去疫区,不去生猪交易市场,不与发病猪接触,不接触污染的制品、运输工具。
三、结束语
非洲猪瘟是通过非洲猪瘟病毒,对猪造成感染,引起一种出血性、急性、烈性传染病。非洲猪瘟传染猪的主要传播途径是接触性传播,但是也能通过昆虫叮咬进行传播。尽管我国对处理猪瘟取得了一定效果,但防控工作是艰巨长远的工作,规模养殖场的责任重大,要给予高度的重视,严格做好制度管控,将各种防控措施落实到位,促进我国养猪业的健康稳定发展。
参考文献:
[1]许红秦,李建荣,李红梅.小规模猪场非洲猪瘟防控的几点措施[J].畜牧业环境,2020,No.23(7):42+96.
[2]覃熙珀.规模养猪场非洲猪瘟防控措施[J].中国畜禽种业,2020,v.16(5):111-111.
[3]孙杰龙,郭义华,刘劲兵,等.规模猪场应对非洲猪瘟的主要防控措施[J].猪业科学,2019,v.36;No.292(10):98-99.
[4]韋富康,孙如水,梁龙华,等.规模化传统猪场的非洲猪瘟防控措施[J].养猪,2020,(2):81-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