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睿
摘 要:韩语专业人才的就业方向通常为外贸、物流、旅游等服务型行业,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能只局限于教材的知识,应多拓展职场能力。以旅游职业为导向的復合型韩语人才培养,首先必须明确人才发展方向,遵循行业发展规律,采用新颖的教学理念,调整以“语言灌输”为主的传统教学模式,做好复合型韩语人才培养课程规划。
关键词:职业导向;旅游类专业;复合型人才
就韩语而言,传统的听说读译能力训练已不能适应当下旅游行业对韩语复合型、应用型人才的需要。这要求在高校旅游韩语教学中,注重韩语知识、专业技能、文化素养的综合教育,注重以行动为导向的在“做”中“学”,通过项目、工作任务驱动学习,与社会、旅游市场接轨,以提升学生实际应用韩语解决问题的能力,进而满足以“优质服务”为要求的旅游行业对复合型、应用型韩语人才的需求。
一、高校韩语课程教学存在的问题
(一)教学模式落后,教学内容单一
在过去很长一段时间内,我国高校教师在韩语课程教学中多是采用教师讲、学生听的教学模式,学生在教学过程中处于被动状态,学生的参与感较低,这种情况下,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较差,久而久之学生会对韩语课程教学产生抵触心理,进而加大教学工作开展的难度,影响教学工作的进度及质量。而且我国现有韩语教材内容较为单一、枯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对信息化技术的应用较少,教学资源不够丰富,课堂趣味性较低,往往难以激发学生的兴趣,这也对韩语课程教学的效果造成了一些负面的影响,韩语教材内容还需进一步丰富。
(二)应用韩语专业实践教学模式过于传统与滞后性
在进行应用韩语专业实践教学时,很多教师沿用的实践模式多是那些较为大众、传统、普通的实践教学模式,学生实践与应用韩语的主动性与积极性缺乏有效地调动与挖掘,不利于应用英语专业实践教学质量的更好提升。与此同时,过分依赖传统化、老套化的实践教学模式,使得韩语应用实践教学模式缺乏一定的新意与创新,对于培养学生实际应用韩语的能力是非常不利的,也影响了学生听、说、读、写韩语能力的成长与提升,最终影响应用韩语专业实践整体教学水平的提高。此外,在信息化、科技化不断发展的大环境与大背景下,应用韩语教学的观念应该具有一定的时代性与信息性,但是很多教师缺乏应用信息化、现代化教学手段与方式的思维与理念,从而不利于应用韩语专业的高效教学。
二、对高校导游韩语专业人才培养发展的建议
(一)建设师资队伍
学校要培养复合型韩语人才,首先要强化师资力量,教师必须具备渊博的专业相关知识,并且能够及时洞察旅游市场发展对新型人才的各种要求变化,加强自身综合素质的培养。在聘用教师的时候,不仅要考察对方的基础专业知识,并且需要对方具备相关的外贸、旅游等实际工作经验。同时,学校方面也可以组织教师进行国内外访学、定期定向培训、专业拓展讲座等,为教师提供学术交流平台,及时更新教师的传统观念并且宣扬以职业为导向的教育理念,扩大教师在商贸、自然、人文、地理等各领域的知识面,引入先进的教学资源,展开丰富的教学活动,提高整个教师团队的综合素养,为培养复合型韩语人才提供必要的条件。
(二)科学地进行课程设置
高校应充分认识到韩语课程设置中存在的不足,并对课程设置进行适当的调整,以提高课程设置的科学性,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进而降低韩语课程教学的难度。高校在课程设置中应转变以往的工作理念,应对理论知识、韩语文化背景及历史等相关课程的比重进行合理地分配,避免单一进行理论知识灌输而导致的课堂枯燥无味,在保证教学目标得以实现的前提下尽可能提高教学的趣味性,进而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教学过程中来,降低韩语教学的难度,确保教学工作的高效有序开展。
(三)拓展教学内容,提高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
一个优秀的复合型韩语人才,必须具备一定的中韩文化知识,不同的文化孕育不同的人,要想在韩语相关职业中与人进行顺畅的沟通交流,学生必须强化自身的跨文化交际能力,不仅要有扎实的韩语语言运用基础,还要有广泛的韩国科学文化知识,在韩国语言课程的基础上,增设韩国概况、韩国历史、韩国经济等能增强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的课程,大致了解韩国的社会文化、历史、文学、经济、政治等,传递“在语言中学习文化,在文化中学习语言”的理念,在韩语课堂上形成一种语言文化的教学风格,不断拓展学生的知识面,提升学生内在气质。还可以与韩国大学构建合作办学模式,展开国际学术交流,学生能够更近距离接触韩国国情,形成更加的学科专业优势。
(四)在职业教育角度方面对应用人才的培养
高校教育主要以高级应用人才的培养为主,它的特色有很多,其中之一是在能力本位基础上的人才培养模式,也就是工学交替与产学结合。(1)同时重视对专业能力的培养和对理论知识的学习这两个方面,做好对“通才”与“专才”以及“现时就业”和“终身学习”这些矛盾的解决。五个学期的时间内,因为时间较短,学生不能学会韩语、熟练去讲韩语,也不能把韩语的专业知识全部掌握。在学生学习韩语的过程中,要对他们的韩语能力进行重点培养,让他们能用韩语去真正解决问题。要引导和教授他们学习韩语的方法,形成好学、爱学的品质,让他们有意识去让自身变得更加优秀。(2)重视实践在教学中的作用以及实习实训的效果,让校内实习实训基地更加真实,使其仿真情景能力不断加强,对校园外的实习实训力度得到提高,符合岗位要求。课堂上,可以将工作场景当作学习语言时主要的背景,课堂中加入工作内容,让学生学到的内容和工作岗位的需求实现无缝对接,使他们更能满足岗位的需求。(3)特色的人才能吸引社会力量,实现并推进校企、校际合作,在这一过程中再次突出人才培养特色,引进更多的力量,形成特色办学,且达到循环发展。
(五)利用信息技术营造拟真环境
现在信息技术在教育中的应用已经十分普遍,韩语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在课堂上为学生创造简单的拟真环境,用投影仪展示图片、音频、视频等材料,在声音和图像的渲染下,引导学生进入教师创设的拟真化体验式教学环境中,播放的多媒体资源根据专业内容来选择,在旅游类专业中,教师通过播放景区实景参观视角的画面,再配以韩国旅行团的提问,让学生根据所学语言知识给出相应的导游词,不仅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也能减少传统教室教学的非真实语境带来的不良影响。
(六)积极组织多种韩语实践教学活动,建立教、产、研合作机制
在韩语实践教学方面,学校以及教师不仅要重视日常教学模式的革新,而且也要花费一定的时间去企业调研,不断调整应用韩语专业人才培养模式、优化应用韩语专业实践教学结构,及的探索与韩语行业相关的合作模式,创新多方面产、学、研合作模式。学校可以聘请企业专家来对应用韩语专业学生实施实际案例教学、韩语实践应用教学,将韩语应用技巧与经验教授给学生,丰富学生良好的韩语素养、提升学生实际应用韩语的能力。与此同时,学校以及教师在改革实践教学模式的过程中也要重视应用韩语教材的改编与优化,重视实训指导类教材的编制与研发,使得应用韩语专业实践教学从理论到实践都能够得到更全面的改革与创新,更好地实现培养优秀应用韩语专才的目标
三、结束语
传统的韩语教学机制使得学生写作阅读能力较高,而听力口语能力较差,韩语语言能力评价是以韩语考试等级证书为准,这与职业为导向的复合型韩语人才培养的目标是冲突的,学校必须及时进行教育改革,重视学生的韩语应用能力,合理建设韩语教师队伍,跟随市场的发展,不断探索研究培养复合型韩语人才的新模式,实现教学成果的新突破,为社会各个行业输送综合能力优秀的技能型人才。
参考文献:
[1]乔宇琼.情境教学法在高校韩语教学中的应用措施分析[J].现代经济信息,2019(22):447.
[2]郭蕾.高职高专院校韩语专业存在的问题与对策研究[D].山东大学,2019.
[3]贾俟萌.高校韩语教育中跨文化教学策略探究[J].传播力研究,2019,3(33):250.
[4]张群.“职业教育”特色在韩语教学中的体现[J].开封教育学院学报,2019,39(11):156-1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