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心理阻抗行为的调查分析

2021-09-10 03:10张兵
客联 2021年5期
关键词:心理健康教育大学生

张兵

摘 要: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是高校教育的重要内容,为探究心理健康教育中学生心理阻抗行为的实际情况,为大学生心理教育工作提供思路,本文采用问卷调查的方法,对大学生心理教育阻抗进行测试与统计分析。通过问卷统计与分析得到大学生心理教育阻抗的五个因素,然后通过对这五个因素的分析,获得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阻抗的特点,进而提出了针对性的教育建议。

关键词: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阻抗

大学心理健康教育现状来看,对大学生心理阻抗的研究不足,而心理阻抗行为又是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必然出现的现象,心理阻抗的存在严重影响心理健康教育的实施。在心理健康教育中弄清心理阻抗本质与因素,对引导学生克服心理阻抗,提升心理健康教育的效果具有积极的教育意义。

一、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阻抗分析

结合问文献资料查阅与分析,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的心理阻抗行为应被定义为:对心理健康教育不能正确认识,出现不配合行为和消极情绪,不认同甚至排斥心理健康教育,或出现拒绝、逆反的现象,并与教育者不能建立教育同盟关系,不愿敞开心扉,甚至对心理健康教育者产生敌对情绪。在抽取学生进行随机访谈后,结合文献资料分析,本文认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的心理阻抗,可初步假设为对心理教育认知的阻抗、交流形式的阻抗、教育者品格的阻抗、态度阻抗、消极应对、教育关系的阻抗等几个维度。结合这几个维度,设置调查问卷,对我校学生实施问卷调查。

二、大学生心理教育中阻抗特点问卷

(一)目的与方法。结合前文大学生心理阻抗的初步假设,编制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心理阻抗的调查问卷,并将问卷发放给学生实施调查。在研究方法层面,本文以我校学生为调查测试对象,其中测试对象的基本资料中区分性别、年级、学科、生源分布等几个维度。然后在初期开放式访谈的基础上,编制封闭式调查问卷,问卷采用Likert5点法记分,非常不同意为5分,逐步过渡,非常同意为1分。

测试的过程为:采用初测问卷对学生进行团体测试→对问卷做探索性因素分析并确定问卷因素结构→分析问卷内部一致性信度和半信度→对问卷做验证性因素分析并考察问卷结构效度。

初测问卷设计为57个题目,当问卷收回并整理后,分析阻抗问卷因子结构及各项目的因子负荷,通过各项目因子共同度验证,分析各项目间的临界比率值,以验证这些题目的区分度,进而形成最终的调查测试问卷。

(二)结果与分析。通过初测问卷分析、信度分析、验证性因素分析,最终确定的问卷包括五个因素,共计23个项目。

(1)消极应对包括老师与我谈话时注意力不集中;老师找我谈话时总是找理由推脱;容易忘记与老师约定的谈话活动;老师教育我的话“左耳进右耳出”;与老师谈话时心不在焉;运用琐事避开老师谈话;忘记老师教育我的话;

(2)人格阻抗包括信服“博才多学”的老师;希望老师一视同仁,公正公平;愿意接受感兴趣的心理教育;希望老师理解和尊重学生心理感受;出问题接受教师教育时,反感不问缘由的批评;

(3)教育形式阻抗包括不愿意听“不以身作则”的教育;不喜欢太啰嗦的谈话形式;讨厌强制形式的谈话教育;反感老师高高在上和“打官腔”;认知阻抗:课业重时不愿接受心理健康教育;感觉心理健康教育对自己作用不大;心理教育不能解决我的根本问题;心理健康教育只使用不心理不健康的人;

(4)交流形式阻抗包括老师找谈话时我很能说;偏向于老师单独与我谈话;喜欢与老师当面交流;

经过信度分析,本问卷总体水平尚可,具有较好信度。通过验证性因素分析,本问卷拟合度较好,各项目间的相关系数不显著,说明结构效度良好,能够投入到下一阶段的问卷调查中。

三、问卷讨论

将前文设计的问卷通过互联网的方式发放给我校学生,共发放调查问卷1070分,回收有效问卷964份,有效率90.09%。对问卷进行统计分析,可得出以下结论:

(一)年级与性别特点。问卷统计结果显示,不同年级在心理阻抗中的表现显著不同,大一得分明显高于大二、大三,F=3.678,P=0.012;从因素分析来看,阻抗因子的得分从高到低依次为:人格阻抗、教育形式阻抗、消极应对、认识阻抗、交流性阻抗。从年级对比来看,大一学生在认识阻抗和消极应对这两个因子层面的得分显著高于其他三个年级;大二学生除交流形式阻抗外的四个因素得分均低于其他三个年级;大三学生在交流形式阻抗因子得分上明显低于其他三个年级;大四学生在教育形式阻抗和人格阻抗方面得分明显高于其他三个年级。从性别维度来看,大学生在心理健康教育阻抗因素调查中,各因素差异不显著,P=0.499。

不同年级学生的心理状态不同,心理阻抗的表现行为也不同。大一学生面临学习、生活等方面的转型,需要一个适应过程,因此在心理健康教育中的心理阻抗程度较高;大二、大三学生则度过了适应期,生活与学习状态趋于稳定,因此在心理健康教育中的心理阻抗程度较低;但调查结果显示,大四学生虽然度过了适应期、稳定期,但其又要面临新的适应期,即毕业与就业,心理压力了较大,因此在心理健康教育中阻抗程度较高。此外,从性别维度来看,男女生的需求趋于相同,因此在心理健康教育中的心理阻抗方面不存在差异。

(二)学科与生源地区特点。学科维度上,根据学生的文科与理工科区分,总体上看,学生在心理阻抗因子得分方面的差异不显著,P=0.494,这说明在心理健康教育中,学生的学科维度并未产生显著影响。在生源地区特点维度上,以城镇与农村进行区分,结果显示二者的差异不显著,P=0.528,这说明无论是城镇来源学生还是农村来源学生,在心理健康教育心理阻抗行为方面的差异不显著。

大学教育虽然区分文理科,但在课程设置和课程性质上看,公共基础课程基本相同,专业课虽差别巨大,但学生的综合培养方向与目标类似,而且文理科学生在生活与学习状态方面差异不明显,因此在心理健康教育中的心理阻抗差异不显著也就可以理解了。从生源地区维度来看,无论是城镇学生还是农村学生,在经历类似的高中学习后,其心理素质的差异越来越小,而且在大学较为宽松的学术氛围下,二者对学习、职业规划、情感等方面的理解和管理亦为表现出不同,因此二者在心理健康教育中的心理阻抗行为不存在差异。

(三)应对策略的讨论。从问卷调查的结果与分析可知,大学生在心理健康教育中心理阻抗的五个维度均存在已定的问题,因此从这些因素分析中可以发现学生实实在在存在的问题,进而将心理健康教育的注意力集中于以上方面,及时发现阻抗行为,进而针对性的改变教育方法。

(1)要认真分析大学生心理状态,坚持将学生放在教育的主体地位,并结合学生的特点开展针对性的心理健康教育,因材施教,有效实施心理健康教育。比如针对“多血质”气质类型的学生,多采用引导启发方式,开设主题讲座,开诚布公的进行心理健康教育。

(2)要对学生进行全面的了解,正确诊断其心理阻抗问题,了解阻抗产生的原因,调动学生主动性,引导他们积极的面对阻抗,并最终超越心理阻抗。

(3)在大学生中开展心理健康教育,首先要做到的就是给予学生足够的尊重,而且教师要保持终身学习的态度,坚持以身作则,用自己的人格魅力影响学生。此外还要针对不同年级学生的特点,开展多样化的心理健康教育。

(4)学校层面要加大宣传力度,让大学生充分认识到心理健康教育的本质和重要性,让学生有科学、准确的认识,并从心理健康教育中得到有益的帮助。

参考文献:

[1]韩晓晔.解析大学生心理教育过程中的阻抗及对策研究[J].才智.2012.30

[2]俞国良,王浩.社会转型期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观念的思考:访谈证据[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7.3

[3]冯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大学生的心理阻抗及对策研究[J].祖国.2017.3

[4]楊冬梅,周晓晔.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阻抗心理分析[J].长春师范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3.2

[5]方瑗.中国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创新体系的构建[J].高教学刊.2017.3

猜你喜欢
心理健康教育大学生
第29届世界大学生 冬季运动会精彩掠影
大学生就业趋势
大学生“双创”进行时
暑假调查 45%的大学生仅给自己放十天假
心理健康教育融入小学音乐教学的重要举措
高中班主任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现状及对策研究
基于移动互联网的心理健康教育初探
心理健康教育在高中体育教学中的全面渗透
党中央给大学生留下啥印象?
构建网络环境下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新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