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基于需求导向开展经济学类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有利于充分发挥出教育的作用,同时也有利于提高人才的综合水平。在此过程中,需要教育机构作出全面的分析与研究,并且采取相应的教育模式,从而使经济学类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充分满足社会对于应用型人才的迫切需求,使社会与人才的供需关系达到平衡,以维持社会的高速运转。本文首先探讨与剖析应用型人才培养在社会建设与发展中的作用,随后研究以需求为导向开展经济学类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的重要意义,最后根据该项工作的关键点提出相应的人才培养对策,希望可以为我国经济学类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工作的高质量完成贡献绵薄之力。
关键词:需求导向;经济学类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社会需求
中图分类号:F272.92 文献标识码:A
DOI:10.12245/j.issn.2096-6776.2021.09.25
在我国社会的建设与发展阶段,人才培养在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人才质量的优劣也会在一定程度上与社会中各个领域的发展质量产生密切的关联,因此便需要积极开展人才培养工作,从而满足社会在建设与发展阶段对于人才的迫切需求。而在经济学类专业人才培养工作期间,为了提高人才培养的实效性,便需要注重以需求为导向构建其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从而促使人才培养工作条理分明地进行。
1 应用型人才在社会建设与发展中的作用
1.1 满足社会发展对人才的需求
人才是社会发展之本,同时也能够为我国社会的各个领域发展贡献出智力因素,同时人才所掌握的专业知识以及实践能力对于社会中企业的建设与发展也可以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进而助推社会的蓬勃发展。从本质上来说,社会发展需要拥有足够的人才作为支撑,而这也充分符合我国人才驱动战略的发展需求,人才可以通过自身的专业知识以及实践能力助力企业的建设与发展水平得到提升,同时也可以开辟出全新的发展路径,因此加大力度培养应用型人才在我国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发展中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此外,企业的核心技术发展创新也离不开人才的贡献,只有拥有足够的人才团队才能发展企业核心技术,从而使企业在市场中拥有更强的核心竞争力,用以助力企业实现稳定且高效的发展,从而共同助推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事业持续走向繁荣。
1.2 强化社会建设与发展的效率
大力培养应用型人才对于我国社会建设与发展效率的提升同样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因此国家也提出了科教兴国战略,目的便是为在我国社会主义建设期间拥有足够的人才作为支撑。因此,需要积极落实科教兴国战略,以科教兴国战略作为我国社会发展的根本手段,从而培养出源源不断的高素质人才,这样就可以使社会各行各業拥有足够的人才作为支撑,从而为社会和企业的发展注入活力。此外,人才在社会中的奉献也可以使我国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展现出良好的发展空间与前景,使我国公共事业发展更加完善,工商业、农业、建筑业、制造业等行业展现出良好的水平,同时也促进行业技术的发展创新,而这样就可以促使我国社会建设与发展的效率得到提升。
2 需求导向下的经济学类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的重要意义
我国是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同时也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社会经济的发展质量与广大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之间产生密切的关联,经济发展水平良好,同时国家也可以拥有更多的税收用以完善我国公共服务,落实各项惠民工程。而在社会发展期间,则需要足够的人才作为支撑,人才也是强化社会行业发展效率的关键性因素。所以在我国经济学类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的过程中,便需要进行全面的思考与研究,因此就有必要基于需求导向开展人才培养工作,从而促使人才培养工作井然有序地进行。总结来说,在需求导向下开展应用型人才培养的重要意义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2.1 强化人才对社会岗位的适应性
在经济学类专业人才培养工作中,为了强化人才培养的实效性,提高人才培养的质量,便需要基于需求开展人才培养计划,从而为我国社会企业的发展培养出源源不断的应用型人才。与此同时,在人才培养的过程中,以需求为导向也可以促使人才培养工作更具条理性与层次感,使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各个环节以及流程有条不紊地进行,并且提高人才对于社会岗位的适应性,从而在开展教育工作期间使人才逐渐了解到企业对于人才技能的需求情况,进而在后续的学习中有针对性地补足自身知识盲点,强化在学习中的目的性与目标感。从本质上来说,以需求为导向开展经济学类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也是当前我国人才培养工作的创新模式,不但可以使人才理论知识学习以及实践的过程完美衔接,也可以强化培养工作的实效性以及水平,从而使我国在人才培养工作中所投入的诸多资源充分发挥作用。
2.2 满足社会岗位对实践型人才的需求
人才决定了社会企业的发展效率以及核心竞争力,人才的专业水平以及实践能力也对企业的运行效率以及业务拓展起到关键性影响。因此,在人才培养工作中以需求为导向进行实践型人才培养便可以满足社会岗位对实践型人才的需求,从而使企业在日常运营与发展期间拥有源源不断的优秀人才作为支撑,切实强化企业的业务能力以及水平,助力企业在市场中拥有更为强劲的市场竞争力[1]。而在经济学类专业教学工作中以需求为导向开展人才培养工作也是基于需求侧进行人才培养的一种模式,这种模式可以使人才培养工作充分了解到社会对人才的需求情况,从而使社会的人才储备和供需达到平衡,这也可以使社会的建设与发展达到最佳状态,在提高企业发展水平的同时也不会产生人才供大于求的情况,不但有利于人才就业,也可以为社会企业提供可持续的人才供应,从而在企业与教育机构之间构建起一条良性的发展循环,用以助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事业的扎实向前迈进。
3 需求导向下的经济学类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着力点
3.1 密切关注市场需求情况
为了在经济学类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的过程中切实做到以需求为导向,必须要做到密切关注市场的需求情况,从而及时掌握市场对人才能力的需求动态,这样便可以在后续的人才培养过程中采取具有针对性的培养模式,从而使人才掌握岗位的特定技能,进而在参加工作之后能够及时适应岗位要求,并且胜任工作,而这也达到了经济学类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教育目标[2]。例如,相关工作人员需要对当前人才的需求情况进行定期的社会调研,可以通过发放调查问卷以及密切关注相关企业招聘信息的方式,及时了解到企业对于应用型人才能力的需求情况,随后便可以针对需求定制人才培养计划,促使人才培养过程更具目标感与目的性,从而取得良好的培养效果,为社会提供源源不断的应用型人才,而这也达到了高质量完成经济学类专业教学工作任务的目的。
3.2 加强人才的实践技能培养
实践技能培养是促使人才逐渐满足社会岗位技能需求的关键性教育措施,同时也是以需求为导向开展经济学类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核心手段。基于此,在经济学类专业人才培养工作中,便需要注重加强人才的实践能力培养,从而使人才能够逐渐适应岗位需要,并且学习到丰富的专业知识以及实践能力,工作后能够以饱满的情绪状态面对各项工作内容,这样便可以在强化人才专业水平的同时促使人才在工作岗位上充分发挥出作用,在助力社会企业发展水平得到提升的同时,也可以为人才谋得更为广泛的职业发展空间与前景[3]。例如,可以在人才培养中针对于社会中某个岗位所需要的技能情况进行实践锻炼,在人才培养期间通过情景模拟的形式锻炼人才的特定岗位技能,从而使人才对社会中某个岗位的工作内容更加熟悉,而这对于人才培养工作实效性的提升也可以起到积极的影响,满足社会企业对于应用型与实践型人才的需求。
4 需求导向下的经济学类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策略
在人才培养工作开展期间,首要任务是确定人才培养的方向。为了做到以需求为导向开展人才培养,相关教育从业人员要认真负责、不懈努力,根据社会的需求情况定制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具体环节,从而在教育期间强化人才的专业水平以及职业认知,而这对于经济学类专业人才培養工作水平的提升具有极大的促进作用。
4.1 开辟灵活多样的人才培养方式
在经济学类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阶段,为了提高该项工作的实效性以及水平,并且切实做到以需求为导向开展人才培养工作,首要任务便是开辟出灵活多样的人才培养方式,从而实现教育手段的多样化。例如,可以针对当前经济学类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工作的现状进行全面的统计与调研,并且细致剖析与研究在当前人才培养过程中所存在的不完善之处,随后采取具有针对性的措施对于其中的缺点进行补足,用以完善经济学类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工作的实效性[4]。此外,也要注重学习与借鉴,也就是说需要对于行业内优秀从业专家以及学者的教育经验进行学习与运用,而在此阶段则需要注意到在借鉴中进行改善,并且确保所选择的人才培养方式充分适应经济学类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工作的实际情况,根据人才的兴趣爱好、性格特点以及思想认知等方面完善当前教育模式,从而助力经济学类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工作取得更加良好的教育效果。
4.2 围绕市场需求强化人才专业能力
切实围绕市场需求强化人才的专业能力,对于经济学类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工作质量的提升同样具有积极的影响,因此便需要注重在开展人才培养工作阶段对市场的需求情况进行全面地分析与汇总,从而全面掌握市场对于人才专业技能的需求情况,并且具有针对性地制定人才培养计划以及方案,用以切实提高人才的专业能力以及职业素养[5]。例如,可以加强企业与学校之间的联系,通过校企合作的模式开展人才培养,由企业委派资深从业人员到学校中进行人才培养指导,同时也可以适当地对学校之中的人才进行就业规划培训,从而使人才能够逐渐明确自身毕业之后的职业发展方向,这样便可以使人才在学习专业能力的过程中更加具有目的性与目标感,从而逐渐成长为应用型专业人才,并且切实满足市场需求,达到提高经济学类专业人才培养工作质量的目标。
4.3 定期带领人才进行岗位实践
定期带领人才进行岗位实践也有利于强化人才培养工作的实效性,促使教育工作井然有序地开展,并且达到良好的成效[6]。例如,可以由学校中的就业指导教师走入企业了解企业对于人才的需求情况以及不同岗位对于人才专业能力的要求,随后对学生进行岗位技能特训,并且能够在特训完毕之后要求学生加入到社会企业的岗位中进行实践,而这个实践的过程则可以帮助人才将自身所学习的理论知识充分付诸到实践中,从而在持续不断的实践中探索理论与实践之间的差异性,并且通过自身的努力逐渐补足这种差异,进而使人才在企业的工作岗位中拥有更加良好的工作表现,切实达到高质量完成经济学类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的目标。
5 结语
综上所述,在我国社会的建设与发展中,人才在其中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因此便需要强化对人才培养工作的投入力度,力求促使人才培养工作井然有序地进行。而在经济学类专业人才培养工作中,则需要注重以需求为导向开展应用型人才的培养,从而使人才在毕业之后能够充分适应社会岗位需求,助力提高社会建设与发展水平。
参考文献
徐艳,王振国.基于社会需求为导向的经管类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研究——以海南大学经管学院为例[J].高教学刊,2017(01):68-70.
李文涛.以企业需求为导向的经管类专业人才培养体系的研究[J].当代旅游,2018(08):76-76.
刘生,李桃.经济学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教学实践体系分析[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0(11):120-122.
王丙毅.“应用型”人才培养与经济学专业课程体系改革之路[J].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2016(06):36-40.
孟小春,芦丹.企业需求导向下“应用型”本科经管类实践化教学管理建设研究[J].中国产经,2020(16):108-109.
刘世鹏.技术“应用型”本科院校经济学专业课程体系设计研究[J].时代金融,2015(32):235.
黑龙江工业学院 魏婉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