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教师工作的主阵地是课堂,通过对每一节课的教学案例进行分析,可以促进教师专业能力的提升。案例式研究是提升数学教师专业能力的“利器”。笔者认为,数学教师可以通过基于微格研课,奠定案例研究基础;开展专题研讨,提升案例研究品质;进行项目式学习,推进案例研究深度等策略,逐步提高自己的专业能力,并收到事半功倍的研究效果。
关键词:小学数学;案例式研究;专业能力;微格研课
中图分类号:G4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9192(2021)13-0011-02
引 言
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是学校教师培训的重要内容,但传统的教研模式存在教研内容枯燥、教研形式单一的问题,且教师参与度不高。教师开展教学研究的载体是课例,而案例式研究是提升教师专业能力的“利器”。因此,结合具体的课堂教学活动开展案例式研究活动,能够有效地促进教师专业能力的提升。
一、基于微格研课,奠定案例研究基础
在传统的教研模式中,一些教师将教研活动视作负担的思想制约着集体备课模式,而这也造成传统集体备课缺陷和漏洞频出,如没有为学生备课,也没有重视学生在加工和处理知识方面的能力;仅仅关注教材知识的讲授,忽视对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教师在此种类型的研究学习活动中普遍对学校的安排言听计从,缺乏主动意识,未能充分发挥自身的能动性和创造力。
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微格教学逐渐成为教育发展过程中的一道秀丽风景。微格教学也称为微观教学,是指在一定的时空条件下,综合使用现代化教学技术来培训教师。微格教学实质上是为教师提供模拟情境,进而把平常复杂的课堂变得更为简约,使研课的主题能够获取到更多的意见和反馈[1],具体而言,就是教师试讲某个教学难点或者教学重点,将时间控制在10~15分钟,并且将整个试讲过程以录像的方式记录下来。在课后,大家一同观看,从中剖析试讲的优势和漏洞,随后继续训练,直到教师能够把握科学的教学技能。
上述方式能够帮助参加训练的教师更好地攻克教学难点,掌握教学技巧。在微格研课的说课、评课等教研活动中,每名成员都可以转变角色,或是互相成为各自的评委及教师,不断批评和改正,那么每名参与该活动的成员都会从中受益。我校的小学数学教研团队便时常利用具有代表性的案例开展微格教学,针对教材、教学方略及数学思想等各方面进行详细的探究,不仅能够化解教师教研时过于枯燥的问题,还可以为教学实际与研究搭建起一定的桥梁。另外,我校的小学数学教研团队为了最大限度地发挥微格教研的优势,格外關注现代信息技术的应用,以实现优秀的课堂教学效果为目标,提升了生生、师生等人际互动的质量。
二、开展专题研讨,提升案例研究品质
联系小学数学学科的特征,组织数学专题研讨活动,将教学活动中的难题和热点问题凝练成小课题开展探究,将会产生很多令人惊喜的效果。比如,以“数学思想方法”为专题开展的探究活动,围绕培养学生计算能力的探究,围绕师生一同培养数学核心素养的研究等。在组织数学专题研讨活动时,教研组应当以解决课堂教学问题为切入点,从理论和实践的高度融合出发,以教学策略作为立足点,切实地使研究成果服务于课堂、服务于实际教学[2]。
例如,我校小学数学教研团队曾针对“‘植树问题’的数学思想方法”开展专题系列活动,在明确研究主题过后,团队先后引导骨干力量开展研学,选择科学的立足点。经过团队成员不断讨论,最终得出的观点如下:教学植树问题时,解题并非最重要的教学目标,最重要的目标在于为学生介绍数学思想,因此教师在设计教学活动时需要向学生渗透数学思想;“植树问题”属于重点数学问题,在生活中较为常见,具有很高的数学思维价值和探究意义,所以该部分问题始终是教学研究的重点及热点。最后,我们选择该内容来开展团队课例研究。
为了能够顺利地完成团队课例研究,团队中的成员在预备教学的过程中要一起仔细研读教材,深度剖析课程案例[3]。教学经验不同的教师处理这节课的方式各不相同。比如,某些教师仅仅关注区分“植树问题”的三种情况,这三种情况为“两端都种”“只种一端”及“两端不种”。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这些教师会利用协作探究、自主探究、教师归纳的模式,把区分植树问题的“三种情况”及相应的计算模式当作规律,让学生死记硬背。那么,该部分的教学内容只需要划分三个情况并且了解其计算法则吗?有没有更加深入的内涵呢?团队成员在进一步剖析教材后得到如下结论:植树问题的“三种情况”属于明显的学习内容,教师对此部分的讲解耗费了大量的精力,以至于忽视了其中所暗含的隐形数学思想,也没有将其视为重要的内容。团队成员的结论在教学用书中得到了证实,即该课程的目的在于利用“植树问题”来培养学生的数学思想,以日常生活中随处可见的问题来引导学生寻找规律,让学生在头脑中搭建起相应的数学模型,并利用在数学知识中得出的规律解答生活实际问题。
以团队研学、上课研讨及微格教学的模式开展教学后,这节渗透数学思想的课堂教学思路逐渐明确。教师可以将创设情境、导入题目、先学后教及展示反馈几个模块作为课堂的线索,为学生介绍简易的化归、数形结合、数学模型、逻辑推理等数学思想。以此为基础,团队成员继续对“存在问题”进行深入思考:设计何种教学模式才可以使学生产生强烈诉求?如此多的数学思想无法同时关注,要利用何种取舍方式才可以使学生记忆深刻?剩下的数学思想具体在教学中的体现方式是什么?
三、进行项目式学习,拓展案例研究深度
数学项目学习普遍采用教师和学生“一对一”的方式开展,其目标在于以团队协作的方式来提升学习的效果。此种模式不仅可以激发教师的学科整合意识,还能够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在小学高年级可以设计“解决问题”的案例主题研究,如“生活中的合理消费”这一实践项目便和数学知识关联性较大,还与生活中的消费问题联系紧密。教师可以借助这一项目着重培养学生的数学实践能力。纵观教材内容,我们可以发现,“小小商店”“折扣问题”等课例的数学知识都和日常生活有很大的关联。在组织学生团队研学时,教师可以借助问题来推动学生调查同学们零花钱的用途,进而让学生形成正确的金钱观、价值观。另外,教师还要将信息技术和数学教学进行结合,让学生学习和掌握计算机网络知识,培养学生的计算机实践操作技能,使其利用好互联网平台互相交流学习成果及生活实际中的节约、预算等信息,引导学生规划自己的职业生涯。在该数学实践项目中,每个团队有四至六名学生。团队之间要分工协作,共同完成以下任务:(1)利用问卷调查的形式掌握同学们使用零花钱的状况;(2)鼓励同学形成正确的理财意识,并且以理性的方式完成消费任务;(3)感受简易的投资方案,设计团队经营计划,组织模拟投资活动。
学生在团队实践项目中形成了观察、协作及探究的精神,而且在此过程中,学生的計算机实践水平及数学解题素养均有了明显的提升。这不仅落实了培养数学核心素养的目标,还使学生获得了更好的学习效果。
结 语
总之,时代在不断进步,教育也在随之改革,教育思想及策略也相应得到了进一步创新,这也对教师的教学工作提出了新的标准和要求。作为新时代的教师,我们需要在教学改革中时刻表现出强大的生命力,而借助案例式研究可以不断提升我们的教学能力,进而促进教学质量的逐步提高。
[参考文献]
钟苇笛.教育信息化背景下中小学教师专业发展提升策略[J].中国电化教育,2017(09):125-129.
周启泽.信息化背景下小学数学有效教学的策略[J].甘肃教育,2017(17):101.
张琳.核心素养下的小学数学信息化课堂实践教学[J].小学生(中旬刊),2021(03):112.
基金项目:本文系泉州师范学院2020年基础教育教学改革项目“小学数学教学案例库的研究与建设”(项目编号:09)的研究成果。
作者简介:洪丽菊(1971.1-),女,福建泉州人,本科学历,高级教师,研究方向为小学数学教育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