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志聪
摘 要:当下高校学生处于互联网时代,随着互联网走进学生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和新媒体技术的不断发展,高校党建教育面临着新机遇与新挑战,在此前提下,将党建教育结合新媒介的运用,是互联网时代开展党建教育工作的必然要求。新媒介环境下实现基于“3S”模式的高校党建教育,需要思政工作者认真了解新媒介环境,将高校党建的教育目标、教育形式、教育效果与新媒介环境充分融合,使高校党建教育工作得到跨越式发展。
关键词:新媒介;“3S”模式;党建教育
在高校党建教育工作中,党课仍然是主要的教育形式,然而集中面授课的形式比较单一,且学生的反馈也认为这一教学过程较为枯燥。所以,高校思政工作者需要探索党建教育的方法,优化党建教育效果的教育机制。新媒介环境下,将课堂作为党建教育的主要阵地的同时,需要巧妙运用多种媒介手段向学生解读文件精神,帮助学生理解党建教育理论知识。
一、创新运用马克思主义的教育思想,掌握“3S”模式对高校党建教育的意义
“3S”模式为“Strategy”(谋略)、“Style”(方式)和“Success”(成绩),这是做好高校党建教育工作的模式,也是结合我国高校实际情况应用马克思主义的育人理念。“3S”模式首先是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知识,重视高校党建教育的教育方针,认真分析高校党建教育的理论问题,精准提升高校党建工作者的教育能力。其次是坚持深化教育改革创新,关注高校党建教育的教育形式,了解培养学生的规律,用学生熟悉的、喜爱的形式关注学生和培养学生。最后是坚持构建党建教育体系,优化教育效果,建立高校党建教育的运行机制,提高其绩效性和长效性。
(一)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关注教育方针(Strategy)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讲话时,曾提到与高校党建教育方针相关的内容,希望高校了解国情、把握教学规律和创新前行。高校党建教育由两部分组成,分别是政治教育和思想教育。政治教育需要教育工作者正确引导学生,加强学生的政治修养和政治站位,明确政治方向。高校思政工作者需要培养学生认真研究马克思主义,树立正确的价值观。高校党建教育的核心是信仰問题,因为马克思主义的教育思想是共产主义理论的信仰问题。高校思政工作者需积极引导学生端正思想、坚信中国共产党和培养共产主义信仰,这是党建教育的目标,也是中国共产党的教育方针。高校需重视党建教育的教育方针,认真分析党建教育理论问题,精准提升党建工作者教育能力。
(二)坚持深化教育改革创新,重视教育形式(Style)
从马克思主义教育思想来看新时代的高校党建教育,它一定有着如今的时代特征。[1]高校思政工作者需要多方面关注时事热潮和了解社会变化,准备把握教育时机并坚持创新,关注高校党建教育的教育形式,了解培养学生的规律,用学生熟悉的、喜欢的形式关注和培养学生。[2]高校党建教育需要结合新时代党的教育方针,用多种良好的教育形式把学生培养成为具有端正共产主义信仰的人才。
(三)坚持构建党建教育体系,优化教育效果(Success)
马克思指出教育具有社会性,这意味着高校党建教育不能脱离社会实际,同时还需培养学生为社会服务的意识。因此高校需坚持构建党建教育体系,优化教育效果,建立高校党建教育的运行机制,提高其绩效性和长效性。
马克思主义理论与我国的实际情况结合后,更加具有我国的发展特征和时代特色,同时也被赋予了具有中国意义的历史使命。它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是值得人们学习和思考的理论知识。高校党建教育工作可以顺利开展,就是因为我们将实践和理论相结合。因此,我们要积极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知识,将其中的教育理念结合我国国情,在新媒介环境下开展党建教育,使其融合与统一,推动高校党建教育工作在新媒介环境下沿着良好的道路发展。
二、了解党建教育的发展背景,正确认识高校党建教育发展原则
高校思政工作者需要重点关注新媒介环境的发展,它对于党建教育事业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在新媒介环境下,基于“3S”模式的高校党建教育必须要注意遵循政治方向原则、学生为主原则和实践创新原则。
(一)政治方向原则
快速发展的互联网让高校学生可以迅速接收各种信息,这一过程存在着制度和法规不完善的问题,给监管网络等许多媒介带来了巨大的麻烦和困扰,因此如何做好对新媒介的使用和监督对高校党建教育来说至关重要。各高校思政工作者需要做好对信息资源的编辑和发布,良好发挥媒介灵活性和开放性的优势,重点关注一些错误的、虚假的信息和观点,要做到及时辟谣和更正,投入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来做好舆论监督工作,为高校党建教育工作创造量好的氛围和条件。在新媒介环境下,高校党建教育需要留意部分西方思想对我国高校学生的渗透,教育学生端正思想、树立正确的三观、看清我国国情和主流理念,防止学生思想被错误思潮侵蚀。所以在新媒介环境背景下,基于“3S”模式的高校党建教育必须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和马克思主义教育思想,把党建教育工作的目标落实到学生,为社会培养优质人才。
(二)学生为主原则
在新媒介环境下,基于“3S”模式的高校党建教育必须坚持学生为主原则,关注学生在接受党建教育过程中的想法和感受。高校思政工作者可以计划教育效果和规划教育过程,但不能决定学生接受教育的程度,只能在活动中起引导的作用。因此高校党建教育需要了解学生的需求和关注的事物,用学生熟悉的形式培养学生,开展形式丰富的党建教育活动,提高学生的参与率,优化党建教育活动的教育效果。高校党建教育需要以学生为主,特别是如今处于互联网时代,面对飞速发展且复杂多样的互联网,党建教育更应多方面关注学生所思所想,努力做好高校网络党建教育的应用和宣传,让更多人了解到其中的积极意义,使更多的高校思政工作者投入其中,以学生为主,一起结合网络做好教育,不断地优化教育效果,共同营造良好的教育环境。所以在新媒介背景下,基于“3S”模式的高校党建教育必须以学生为主,加强对学生三观的引导教育,发挥网络党建教育的良好作用,让学生树立正确的三观。[3]
(三)实践创新原则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迈入了新的发展时代,高校党建教育需要结合新的发展时代做好实践创新。面对各种价值取向和思想意识的冲击,高校需认真思考和规划应培养什么样的学生和培养学生的方法,将传统文化融入高校党建教育,坚定马克思主义的教育理念,形成在新媒介环境下高校党建教育内容、形式等实践的创新。基于“3S”模式的高校党建教育需要将新媒体技术融入其中,重视实践创新原则,将高校党建教育与新媒介环境形成良性互动,优化党建教育的效果。[4]这种实践创新需要紧跟新的发展时代,不断创新和突破,积极完善高校党建教育的时代发展要求,使其更好地服务和教育学生,实现高校党建教育在新时代的创新。
三、重视融合新媒介环境,科学研判基于“3S”模式解决党建教育的工作困境
在互联网时代,新媒体技术的创新发展和广泛应用既满足了学生的个性化选择又创新了传统信息传播的媒介,因此新媒体技术受到了高校学生的极大关注。新媒介环境可将媒介分为微媒介、自媒介和融媒介,高校需将党建教育融合新媒介环境,打破传统党建教育工作的局限性。[5]基于“3S”模式解决党建教育的工作困境,需要掌握高校党建教育发展的教育方针、注重高校党建教育发展的教育形式和把握高校党建教育发展的教育效果,使党建教育得到创新性发展,为高校党建教育工作的发展营造良好的氛围。
(一)微媒介环境下要掌握高校党建教育发展的教育方针
如今是互联网时代,互联网已走进学生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互联网+党建教育”模式是高校党建教育需要关注和学习的重要模式,这是高校思政工作者面临的机遇与挑战。微媒介是要借助学生的心理情绪、感官感受变化等表意来达到共意的过程,因此微媒介环境下需要结合互联网技术与党建教育,掌握高校党建教育发展的教育方针。学生对党建教育知识的了解程度不高,新媒介环境下党建教育结合互联网技术是较为普遍的现象,面对这些情况,高校思政工作者需要结合党建教育发展的教育方针,创新工作理念,把握微媒介环境下的工作机遇,利用新媒体网络技术更好地创新党建教育工作。
(二)自媒介环境下要注重高校党建教育发展的教育形式
在自媒介环境下,高校党建教育的模式出现了些许问题,传统意义上的党建教育传播形式单一、教育长效机制不完善等问题越来越严重,所以高校思政工作者需要对教育形式进行改革。如今大部分高校的党建教育的主要模式为“线下的党课+线上的群资料分享”的党建教育模式,然后线上的群资料分享主要是将授课的课件与相关文件上传至QQ群等网络平台,有的资料因课程内容不能充分调动学生兴趣等原因下载量非常低,学生缺乏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也直接影响了党建教育的效果,因此还需要高校思政工作者良好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首先,高校需要充分了解黨建教育所在的自媒介环境,搭建高校党建教育的自有媒体交流平台,鼓励学生积极通过抖音、微信、微博等自媒介主动学习和分享党建教育内容,提高党建教育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其次,高校需完善教育长效机制,在自媒介环境下准确把握党建教育意识形态标准,注重党建教育的传播内容,结合时事热点话题和政策文件丰富党建教育内容。最后,充分利用抖音、微信和微博等自媒体网络社交平台和软件,调动广大学生群众学习党建知识,提高学习积极性和学习主动性,增强党建教育文化意识,多渠道传播党建教育内容。
(三)融媒介环境下要把握高校党建教育发展的教育效果
高校思政工作者在课堂之外的教育活动中,需要多方面挖掘不同种类的媒介融入到党建教育中,积累党建教育的资源和素材,通过许多方法对学生进行党建教育,潜移默化地引导学生学习和思考,把握高校党建教育发展的教育效果。同时,高校思政工作者需要充分利用新媒体技术,把握互联网时代的优势,不断为网络党建教育搭建新的教育环境,积极利用新媒介传播党建教育的理论知识和文件精神,在网络教育过程中引导学生在新媒体平台中做出正确的价值选择和文化选择,优化教育效果。
四、结语
新媒介环境下的高校党建教育发展需要思政工作者积极探索,在微媒介、自媒介和融媒介环境下将新媒体技术融入党建教育,需要多方面的配合和思政工作者的耐心。总而言之,只有基于“3S”模式才能做好高校党建教育工作,只有结合新媒介环境创新党建教育的教育方针、教育形式和教育效果,才能为高校党建教育工作提供理论支持,在此基础上再结合高校的实际情况,推动高校党建教育的发展,从而培养出综合素质高、思想品德端正的大学生。
参考文献:
[1]石维海,高昆,汪亚云.高校学生党建教育的新时代效应[J].吉首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9(S1):33-36.
[2]蔡英谦.使命自觉:新时代背景下高校思政课践行党建教育探赜[J].思想政治课研究,2018(01):86-90.
[3]李妩祎.新媒体视域下高校学生党员先进性教育探讨[J].长江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12):147-148.
[4]任天波,李颖.手机媒体视阈下移动教育模式研究——以高校学生党建工作为例[J].河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6(05):43-48.
[5]张丽伟.新媒介环境下高校思政教育的“时度效”[J].传媒,2020(07):84-86.
责任编辑 姜淑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