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拓展性补充材料的运用

2021-09-10 07:22蔡芸芝
新教师 2021年4期
关键词:梅兰芳圆明园恐龙

蔡芸芝

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经常会补充一些材料进行拓展性教学,这些材料包括文字材料、图片材料、音频资料、影像资料等。科学合理地利用这些拓展性补充材料,有助于学生对课文的理解感悟,增强学生语言文字运用的能力,提高学生语文综合素养。那么,如何运用拓展性补充材料,如何发挥它们的最大作用,让它们服务于语文课堂教学呢?

一、拓展性补充材料的运用要有依据

拓展性补充材料的运用不是无根之木,不能随心所欲,而是要有所根据,有所依托。

(一)基于教材

入选语文教材的课文,都是集思想性、时代性、典范性为一体的文质兼美的文章,教师一定要秉持一个原则:选择拓展性材料必须基于教材,必须在认真钻研教材,领会编者意图,正确理解、把握教材的基础上,选择和运用拓展性材料。

(二)紧扣目标

教学活动要紧扣教学目标,服务于教学目标,最终达成教学目标。每一节课的教学活动都要依据教学目标来设计,语文课堂教学中的拓展性材料的运用也不例外。比如,统编版五年级下册《祖父的园子》一课的教学目标之一是“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的心情,感悟作者的表达方法”。在教学时,教师可以先补充《呼兰河传》中“吃鸭子”这部分内容,让学生认真阅读补充材料,感受作者童年的自由和快乐,并交流是从哪些地方感受到的。然后对比原文,找出相似之处,再次感悟作者“孩子气十足的腔调,春天的泥土般新鲜的语言,诗意浪漫的景物描述”这一表达特点。这里,借助拓展性补充材料,通过比较,双倍强化学生对作者特别的表达方法的感悟,达成教学目标。

(三)关注学情

语文教学要从学生这个学习的主体角度考虑,在选择拓展性材料时,应考虑学生的认知水平、年龄特点等因素。比如,《少年中国说》是统编五年级上册的一篇节选文,对于五年级的学生来说,这篇文章学习起来比较有难度。一位教师在教完这篇课文后,补充了这篇课文的原文让学生阅读。因文言文的阅读障碍,学生花了好几分钟才基本读通,至于原文所表达的意思,学生更是一头雾水。像这样的补充拓展,对于这个年龄段的学生来说,太过于有深度和难度了。因此,教师在运用拓展性材料时,要充分考虑学情,要把握好拓展性学习的深度和难度,以适合学情的方式,深入浅出,使学生易于接受、乐于接受。

二、拓展性补充材料的运用要适时适量

(一)找准时机,适时运用拓展性补充材料

1. 铺垫导入时。在课始的导入环节,学习补充材料的主要目的是让学生了解作者、了解课文的写作背景、了解与课文相关的一些知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整堂课的学习做铺垫。如在教学统编版四年级上册《梅兰芳蓄须》一课时,在导入时可以运用补充材料,按以下几个步骤进行教学:(1)播放梅兰芳的京剧选段,向学生介绍京剧这一国粹,让学生对京剧有初步的认识和了解,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2)出示梅兰芳剧照和梅兰芳的日常照片,介绍梅兰芳在京剧方面的成就;让学生对比照片,了解旦角的扮相是什么样的,看看梅兰芳表演时和不表演时有什么不同,从而理解胡须对梅兰芳表演的影响。(3)简要介绍梅兰芳,让学生知道,梅兰芳不仅是举世闻名的京剧大师,同时还是个有着不屈的民族气节的志士,由此导入课文。本文的时代背景与学生的生活相差太远,而补充材料拉近了课文和学生之间的距离,使学生能顺利地走进文本,展开学习。

2. 解疑克难时。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学生难免会遇到这样那样的困难,这时就可以选择运用拓展性补充材料进行点拨梳理,帮助学生消化难点,清除学习障碍,甚至能帮助学生实现自主学习。如在学习《我的伯父鲁迅先生》一课时,学生不理解“四周围黑洞洞的,还不容易碰壁吗?”这句话。教师给学生分发记录着鲁迅及其他革命志士遭到反动派迫害的材料,学生通过阅读这些拓展性补充材料,了解了当时社会的黑暗,明白了“四周围黑洞洞”的含义。

3. 深化主题时。王崧舟老师在教学《圆明园的毁灭》一课时,先是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关于圆明园、关于圆明园的毁灭,还想知道什么?在学生形成期待,迫切想知道答案时,王老师补充了一份拓展材料《圆明园之最》。王老师先让学生阅读材料,然后抓住材料中的一些数字与学生进行交流:圆明园生肖塑像的铜首,拍卖价将近一亿人民币;圆明园是世界上建造用时最长的园林,前后共用了151年;等等。接着,王老师一边激情地说着导语,一边播放火烧圆明园的视频。视频末尾,是大火不停燃烧的画面,这时,低回伤感的二胡曲子响起,屏幕上出现一行字:这把火,烧毁了    。学生拿起笔,完成填空。拓展材料《圆明园之最》让学生为曾经熠熠生辉、精美绝伦的圆明园所震撼,同时,巨大的落差让他们对圆明园的毁灭无比痛心。强盗的野蛮无耻,清政府的昏庸无能,都让学生产生了强烈的愤慨。学生的感情深受触动,语言文字的训练也完成得很精彩。

4. 课末(后)延伸时。学完一篇课文,学生习得了一些方法,掌握了一些技能,思想情感受到了一些触动,此时趁热打铁地进行拓展性学习,可以开阔学生视野,使学生从课堂上获得的收获得到巩固和提升。这样的拓展,可以是單纯的补充性的知识积累,也可以是由此及彼的迁移和比较;可以指向人文性,也可以指向工具性。如学习完《饮湖上初晴后雨》后,可以出示另一首写西湖的诗《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比较两首诗的异同,感受西湖的美与诗人写法的精妙。

(二)拓展性补充材料的使用不能过多过滥

语文课堂教学,还是要以教材教学为主要任务,不能主次不分,重心失衡,要根据课文的需要,精心筛选合适的材料服务于课堂教学。比如,《飞向蓝天的恐龙》是统编版四年级下册中的一篇课文。虽然学生对恐龙都很感兴趣,但对恐龙的相关知识却并不是很了解。有位教师在教学本课时,就补充了许多与恐龙相关的资料:在导入环节,教师先以一组10多张恐龙的图片激趣,再出示霸王龙和马门溪龙的图片,并辅以文字介绍;在学习第二自然段“20世纪末期,我国科学家在辽宁西部首次发现了保存有羽毛的恐龙化石”这部分内容时,出示相关图片及当时的新闻稿让学生阅读;在学习第四自然段介绍恐龙的各种形态时,结合文字,出示10张相应的恐龙图片;播放近5分钟恐龙进化成鸟类的视频。教师原是希望通过补充一些恐龙的相关知识来帮助学生了解恐龙,使恐龙的形象在学生脑子里更具象化,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但是教师补充了过多的材料,学生在课堂上花了大量的时间来补课外知识,却没有足够的时间学习课文。整堂课偏离了语文课要“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和发展”这一要求,上成了一节科普课。

总之,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要科学合理地选择和利用拓展性补充材料,发展学生的思维,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让课堂教学更加有成效。

(作者单位:福建省福鼎市城西小学 责任编辑:庄严)

猜你喜欢
梅兰芳圆明园恐龙
梦回圆明园
梅兰芳评传
珍贵老照片,还原圆明园
游圆明园有感
圆明园里过大年
梅兰芳家族:国重于家,德先于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