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美出发 与美同行 以美抵达

2021-09-10 07:22:44陈爱华
新教师 2021年4期
关键词:节气美的教材

陈爱华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以下简称《课程标准》)强调要通过“优秀文化的熏陶感染”来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那么,如何讓《课程标准》的理念落地,培养学生审美情趣,提高学生审美能力,促进学生和谐发展呢?我们开展了“基于二十四节气读写的审美力培养的研究”活动。我们找准的支撑点是二十四节气资源;切入点是读写结合;落脚点是审美力培养,即以二十四节气的资源为依托,开展阅读与写作活动,让学生在感受母语之美、自然之美的同时,学会运用语言文字来表达美,从美出发,与美同行,以美抵达。

一、从美出发——以双线推进为引擎,文本内外互联,唤醒审美意识

以怎样的素材唤醒美的意识?这是首先要思考的问题。我们紧扣教材内与教材外两条主线,精心选择文质兼美的学习资料,给学生以美的熏陶。一方面,充分挖掘小学语文教材中隐藏着的二十四节气元素,链接教学资源,指导学生读写。另一方面,有机整合课外节气文化资源,在唐诗宋词、绘本美文的学习中,培养学生的审美力。

1. 基于文本品读,自然融入节气元素,捕捉美的踪影。

我们研读统编版小学语文教材中的唐诗宋词及美文,以审美的视角解读教材,厘清脉络,发现训练点,自然融入二十四节气元素,引导学生徜徉其中,得到美的滋养。

依着时令学习古诗,融入节气知识,体会经典诗词之美。如在霜降时节,引导学生学习杜牧的《山行》,融入惊蛰和霜降节气有关知识,加深学生对自然美与情感美水乳交融的特点的感悟。先引导品读,赏春花之艳;再引导比读,品霜叶之美;最后引导美读,悟诗人之情。学生对诗人的情感有了更深的体悟。

发现课文潜在特点,融入节气资源,展现教学和谐之美。如《大自然的声音》一文语言富有韵味,尽显大自然声音的美妙。在课末总结时,相机引入春分、夏至、秋分等节气资源,推荐阅读绘本《聆听二十四节气》,引导学生听听大自然的声音,写写内心的感受,激发阅读兴趣,唤醒审美意识。

2. 巧于资源开发,适时引入节气文化,丰富美的积淀。

诗歌,以其独特的美学特征为学生审美的发展提供了重要的载体。我们运用有关节气的诗词,引导学生在诵读中感悟节奏之美、意象之美、节气之美。

我们指导实验校教师编辑校本教材,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引进校园,融入课堂,让师生在诗意盎然中共享时节之美。2019年,实验校编写了校本教材《诗话节气——二十四节气诵读古诗词》。我们指导学生一个节气读一首唐诗、一阕宋词,确定一个“飞花令”主题词,唱一首歌,引导学生踏着节气的节拍,与祖先的情感同频共振。依托校本教材,引导学生诵读,让学生在经典诗词的熏陶中重拾民族记忆,感悟节气中所蕴含的诗情画意与人生哲思。如引导学生读有关梅花的诗词:读崔道融的《梅花》,品“香中别有韵,清极不知寒”的高洁;读陆游的《卜算子·咏梅》,感受词人坚贞不渝的品格,并以“梅”为飞花令主题词,读陆游的其他和梅有关的诗词。

二、与美同行——以双管齐下为路径,课堂内外互融,沉浸审美情境

以怎样的渠道实现美的浸润?我们随着节气开展课堂教学研讨与课外主题实践活动,引导学生观察、想象、表达,学会发现美、欣赏美、创造美。沿着二十四节气这条主线,立足课堂,进行阅读与写作指导,在文字构成的美的磁场中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适时开展实践活动,引导学生在与节气同行的旅程中感受和记录生活的美好,促进审美能力的提高。

1. 立足课堂教学,激活审美感知。

立足课堂教学,培养学生的语感和美感,触发学生的灵感,丰富学生的精神世界。如夏至节气,带领学生学习《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从鸣蝉、稻田、青蛙这些夏夜乡间平常的景物中,品读诗人以一片深情串成的有声有色有情韵的诗篇。教师既为学生呈现了乡村月夜的优美画面,又引领学生感受了词人的那份心系民生的甜蜜与深情。

2. 延展课外活动,增强审美体验。

二十四节气是一本读不尽的时间之书。我们引导学生循着生命的节奏投入阅读与实践活动中,引导学生养一颗诗意、细腻的心,从字里行间、从节气变化中发现美、感受美。

2020年春天开始,我们依着节令,引导学生与美同行,每三个节气推出一个微信报道,师生一起触摸节气的脉动,共享时光的馈赠。如:“立春 ”“雨水”“ 惊蛰”节气,推荐学生阅读《老祖宗说节令》《时节之美》《二十四节气诵读古诗词》《中国人的二十四节气》等,引导学生在阅读中“听春天的旋律,悟时节的美好”;“立秋”“处暑”“白露”节气,引导学生“剪秋风筑梦,听时节清韵”,读节气故事,设计节气邮票,用文字作画,用文字歌唱,让笔尖流淌着节气的芬芳气息;“立冬”“小雪”“大雪”节气,引导学生“伴冬日暖阳,吟节气歌韵”,打通语文与生活、与自然的天然通道,读名作识节气,调动思维,丰富感受,积淀语言。

三、以美抵达——以双翼并展为旨归,阅读写作互促,表达审美感受

以怎样的方式抵达美的彼岸?我们注重在课题研究中,以时节为经,以读写为纬,构建一幅美的教育图景,引导学生聆听自然的节奏,感受生命的律动。通过二十四节气的读写活动,让学生从字里行间学会感受文字之美、文学之美、文化之美,从节气文化中感受风景之美、风俗之美、风气之美。

1. 构建读写结合支架,触发美的情感,滋养灵性。

围绕二十四节气的主题,开展相关的读写实践活动,给学生提供更多的想象与创造的空间,引导学生在诵读积累的基础上,进行审美表达,提高审美能力。如冬至节气,我们引导学生将白居易的《邯郸冬至夜思家》和王维的《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两首诗进行对比学习,发现两首诗的异同。在诵读想象、了解习俗的基础上,以“家中人会对远行的白居易说些什么?请结合冬至习俗写一写”为任务驱动,引导学生写出自己对“每逢佳节倍思亲”的感悟。

2. 搭建习作比赛平台,展示美的表达,飞扬诗性。

在二十四节气阅读活动中,我们引导学生感受汉语的节奏感、韵律感,同时引导学生发现文本的内容与形式之美,让学生学会思考和迁移运用,在表达中培养审美创造力。我们充分发挥学生的审美主体作用,给学生搭建展示的平台,展现学生的语言之美、思维之美,实现语文教育引导生命向善、求真、审美的目标,引导学生走向诗与远方。如开展“与节气同行”为主题的习作比赛,童心悟节气,妙笔书美文,古老的节气在学生的心中鲜活了起来。学生在习作中抒写对节气文化的个性感悟,字里行间流淌着节气的美好,绽放着传统文化的光辉。

在节气之旅中,学生得到了审美的熏陶,汲取了文化的营养。我们将继续带着学生行走在传统文化的天空下,和着光阴的节拍低吟浅唱;引导学生在与节气共舞、与美好同行的过程中,感悟农耕智慧,品味天地大美。

(作者单位:福建省福州市长乐区教师进修学校 责任编辑:庄严)

猜你喜欢
节气美的教材
教材精读
教材精读
教材精读
教材精读
打破平衡
好美的雾
出来“混”,总是要美的
都市丽人(2015年4期)2015-03-20 13:33:05
24节气
24节气
24节气一小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