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敏芳
随着新课标的全面推进,对小学教育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将信息技术融合到小学语文教学活动中,能够进一步促进小学语文教学方法的创新,带动小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从而促使小学语文整体教学效率的提高。语文学科是一门基础学科,也是小学阶段教学工作内容的重点。本文主要研究了新课改下小学语文和信息技术相融合的应用,以进一步增强小学语文教学质量。
在新课标教学改革的全面推进下,小学语文教学模式也有所创新。将信息技术融合到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活动中,能够全面调动小学生的课堂积极性,让小学生能够主动学习语文。小学语文是一门涉及很多领域的学科,仅仅依靠传统的教学方式是不能够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的,将逐渐被社会所淘汰。借助信息技术开展小学语文教学活动,能够让小学生直观地感受语文知识的奇妙之处。
一、借助信息技术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小学语文老师应该从小学生的兴趣爱好出发,将信息技术融合到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活动中,以此进一步培养小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促使教学任务顺利完成。老师要将小学生置于课堂主体位置,指导小学生通过老师提出的问题进行思考,鼓励小学生积极、大胆、勇敢地发言,这样才能进一步活跃课堂氛围。除此之外,小学语文老师还应该借助多媒体信息技术中的音频、视频、图文等相关资料,为小学生制作精美的语文课件,在讲课过程中为小学生播放,从而进一步激发小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
例如,老师在讲解《梅花魂》这一课时,可以事先在网上搜集一些关于“梅花”的图片,比如,红梅、春梅、黄梅、腊梅等;或者找一些和“梅花”相关的歌曲,比如,《红梅赞》《当雪花爱上梅花》《梅花》等。将这些制作成精美的课件,在上课之初播放给学生看,让学生在观看课件、听着关于“梅花”的歌曲中,渐渐喜欢上梅花,并且以此来引出本节课的学习内容。
二、借助信息技术创设生动形象的教学情境
小学语文学科的基本目标之一是加强小学生在阅读教学过程中的审美能力以及感悟能力,小学生基本核心素养的培养对于小学生的日后发展有着重大的影响。小学生受到生活经验、时代环境的限制,在培养基本核心素养的过程中,有一定的困难。面对这种情况,小学语文老师应该借助信息技术手段进一步为小学生创建情境化教学模式。情境化教学模式对于小学生的思维开发、想象力开发等方面有着深远的影响。小学语文老师在进行课堂教学的时候,要根据文章内容来创建教学情境,从而进一步加强小学生基本核心素养。
例如,在学习《金色的草地》时,如果仅仅是通过简单直白的文字叙述,那么学生肯定不能深刻地感受文中作者抒发的美感,也就达不到较好的课堂教学效果。老师可以借助信息技术手段,将文章内容在多媒体大屏幕上显示出来。例如,文中有一段“蒲公英的花就像我们的手掌……草地就变成绿金的了”的内容,老师就可以借助多媒体信息技术,将其中“蒲公英”“草地”“手掌”等相关内容的图片,通过大屏幕放映出来,让小学生通过观看多媒体课件,来体会文中景色的美丽。
三、借助信息技术手段扩充课堂教学内容
语文作为基础学科之一,对于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具有重大的帮助。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活动中,小学生在学习古诗词的时候很难理解其中的意境美,需要小学语文老师通过借助信息技术手段,来帮助学生进一步感受古诗词中的意境之美,从而丰富整节课的课堂教学内容。
例如,在《春芽》这一课文中,老师通过信息技术手段为学生制作和文章相关的课件,让学生加深对文章的理解,扩充整节课的教学内容,促进小学生更好地理解《春芽》。
总的来说,现代科学信息技术已经逐步走进课堂,并且为小学语文的教学模式创新提供了新的发展契机。将信息技术融合在小學语文课堂教学过程中,能够把小学语文教材中的内容借助多媒体课件的方式呈现在小学生面前,进一步吸引学生的课堂注意力,让学生聚精会神地学习语文,提高语文成绩。老师通过将语文教材中的内容具象化,帮助小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意思,顺利完成教学任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