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林
中图分类号:G804 文献标识:A 文章编号:1009-9328(2021)02-059-02
摘 要 近年来,大学生的体质明显下滑,这不仅影响了他们的学习生活,更对他们的精神和意志带来一定的损害。为了让大学生能够顺利肩负起民族复兴的大任,必须要及时采取措施对其体质下降情况予以干预。为此,本文从外部因素和内部因素分析了大学生体质下降的原因,并从增进其体育运动的角度展开对体测干预路径的探究,总结经验,提出改进策略,以供参考。
关键词 大学生体质 体质测试 干预
大学生的体质及健康发展问题一直是党和政府关注的重点。近年来各个高校也相继启动了“阳光体育”等主题活动,一方面是为了丰富大学生们的校园生活,另一方面则是为让学生增强体育锻炼,通过提升运动量强化其自身体质[1]。不过活动的效果并不明显,有关调查显示,大学生的力量、柔韧性和肺活量虽然在活动中有所提升,但肥胖等亚健康现象在校园中仍比较普遍,这就需要高校深入分析原因并进一步采取干预手段。
一、大学生体质下降的外部因素
(一)体育教育理念与形式落后
体育教育作为学生综合发展中一项不可缺少学科教育,一直以来都被应试教育制度所弱化。“重文轻武”的主流教育理念在一定程度上压制了体育教育的重要性和多样化发展,使得学生的体育锻炼没有随着学生年纪的增长而有所加强,反而在中考、高考的升学重压之下逐渐形成半“搁浅”状态,而学生的体质自然而然会有所下降,到了大学(学业压力转小),更会有一个比较明显的体现。除此之外,体育教学的形式也是导致学生体质没有得到提升的一个重要因素。从小学到大学,体育课的开展形式几乎没有什么转变,都是教学内容的讲解、体育活动的实践,且体育项目的实践内容也没有太多改变。以篮球为例,小学时的教学内容是运球和投篮,到了中学、大学篮球教学内容还是这些技术内容。这种没有新意的教学形式早已让学生感到厌倦,课下就更不会花时间对这些内容进行练习[2]。
(二)体育运动设施机制不完善
体育教学在大学校园中不被重视的情况由来已久,除了教学理念与形式方法上比较落后,且缺乏创新意识以外,教学的基本设施、资源也存在一定的不足,大大影响了大学生开展体育锻炼的积极性,更限制了其体质的提升与发展。首先在基础设施上,高校会考虑经费问题而不对老旧体育设施进行更换。事实上,高校由于对体育运动的重视度不足,体育设施建设或活动组织都流于表面,尤其在设施采购方面缺乏投入力度,导致校内的体育器械始终处于短缺情况[3]。教师在体育重视度不足的环境下也比较缺乏改进动力与创新精神,“出工不出力”现象时有发生。此外,由于高校没有建立好学生运动训练的安全教学与防范机制,导致学生在剧烈的竞技运动项目中时有受伤情况发生。而为规避此类风险,体育课程安排范围都会有所缩减,从而减少了学生提升自身体质的机会。
二、大学生体质下降的内部因素
(一)对体育运动重要性认识不足
抛却外部因素,实际大学生体质下降其主观因素也占据了较大的比例。虽然最新修订的《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为学生的健康达标情况明确了标准、带来了借鉴,但其将学生参加各项评奖比赛的标准定得较高,只有成绩达到良好才能获得评奖资格,也让许多学生望而却步,参与评奖的积极性也大幅下降,如此难以让学生深刻理解体育运动及体质的重要性,其失败心理的产生则是其减少、放弃体育运动的另一方面原因。《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中指出但凡测试成绩处于50分以下的学生就要受到结业或肄业处理,导致大学生在强制锻炼的要求下产生了对体育运动的应付甚至抵触心理,要么将视线聚焦在如何快速提高体育测试成绩上,要么则“破罐破摔”,采取“走一步看一步”的消极应对措施,从而失去了深入认识体育的时机。
(二)生活习惯不健康
大学生脱去了高考的压力,加上没有家长每日监管,生活方式方面来到了一个“报复式”的放纵层面。他们每日凭借自己的喜好展开三餐,摄入较多的脂肪、热量和高蛋白质,对于水果蔬菜等于健康有益的食品却甚少摄入,导致一部分学生长期处于營养失衡状态。同时,一些大学生自律性较差,对于喜欢的事情没有自制力,常常通宵达旦打游戏,甚至不惜为游戏而旷课。这不仅为其学习生涯带来了不好的影响,还在一定程度上损害了他们的身体。睡眠是人体缓解疲劳的最有效途径,长期缺乏睡眠会对人体造成不可逆转的伤害。然而据调查,80%以上的大学生都有晚睡的习惯(0点之后),有的甚至到凌晨三四点才进入睡眠。这种不良的生活方式必然会导致其体质下降,而这也通常是没有健康运动习惯的人身上会发生的事情。
三、体质测试对大学生体质下降的干预路径
(一)思想干预
针对大学生体质下降的干预方法主要为体质测试干预,而这种干预方式还要从思想和行动两方面展开[4]。首先在思想上,高校应强化体育教师对十九大精神中提升国民健康有关内容的学习,深化对加强学生健康体魄的认识,在学科教育的交流会议上促进体育学科教学改革的发展,从而借助教学理念和形式的改变引起学生对体育运动的重视,激发其对体育运动的参与积极性。同时学校方面也应加大力度增加体育运动场地、设施等基础项目的建设,在此基础上加强对日常体育运动重要性的宣传,营造“活力校园”的运动氛围,建立系统的体育活动组织、监督体系,促进学生在日常学习生活中加强体育锻炼。另外,还要定期开展体质测试,通过体质测试的方法,使学生养成良好的运动习惯,从而在思想上将体育锻炼的重要性深植于学生脑中,使学生远离不良生活习惯,将思想上的改变转化成行动,进而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形成终身体育意识。
(二)行动干预
学生在学校组织下定期开展体质测试,测试结果既是对测试干预阶段性效果的反馈,又决定着下一阶段测试干预的开展。而所谓行动干预就是针对学生在体质测试中的结果进行分析,进而根据结果制定出相应训练干预方案的一种干预方式。例如,学生在耐力上普遍存在欠缺,对应干预人员(教师)就应集中对他们展开有关耐力的训练,如接力跑、俯卧撑等。根据测试结果的不同,干预人员要对学生的情况进行统一分类并记录,围绕学生的状况制定相应的训练方案以及具体的训练内容,同时要求学生在课余时间按照规定进行自主锻炼,直到下一次测试对学生的体质改善情况进行评估,然后再根据学生的提升轨迹展开分析,并适当地调整训练方案。这一过程中负责测试干预的教师应注意以下几点:(1)为学生制定锻炼(训练)方案时要注意综合考虑学生的自身情况,如饮食习惯、作息习惯,然后就方案的调整给出建议;(2)注意把握运动干预强度,制定相应的安全防护机制,如嘱咐学生出现不适症状应当如何调整等,帮助学生正确开展锻炼。
(三)结果分析
测试干预在开展的半学期内收获了较好的成效,学生体质多较以往有所提升,但也有部分学生始终无法达到测试标准。对于这类学生的情况进行分析,发现了肺活量是影响学生体质达标的主要因素。影响学生肺活量的因素有很多,通过测试运动干预基本能够排除学生缺乏运动这一点,剩下的就是超重和吸烟。身体肥胖的学生如今在大学校园中不在少数,且其肥胖成因复杂,饮食、生活不规律是一方面,肥胖引起的自卑、消极从众心理则是另一方面[5]。通过对测试结果的反馈分析,发现肥胖的学生本身对自身身体素质的评价就偏低,加上对提升身体素质不抱希望,所以在训练中也多报以从众心态,训练过程并不积极,且肥胖学生普遍存在畏难心理,一旦碰到练习的瓶颈就以自己身体特质为理由放缓训练,缺乏长期坚持一项运动的毅力与品质。而吸烟的学生则是心肺功能受损,且形成烟瘾多是由于心理层面的一些原因。因而对以上两类学生的体质提升不仅要细化干预方案,还要结合其他社会资源对学生心理进行深化干预。
(四)提升机制
基于以上测试结果分析,可知对于一些学生测试通过难的情况不应拘泥于学校的教育干预,还应将方法的探寻调转向社会层面,通过与一些社会机构建立合作,实现对学生的综合、深化干预。PPP模式是建立在企业与政府部门合作基础上的学生体质测试干预模式,其展开主要由企业负责前期的测试干预设计、建设与管理,当项目成熟后(测试达到预期目标)再交由学校(运营方)使用[6]。基于实施学生体质测试干预战略是由国家体育总局主导,各个学校负责实施的,所以学校在这一环节中具有政府公共部门的属性,符合PPP模式的展开条件,而PPP模式的以下优势将会为高校强化学生体质下降测试干预带来优化:(1)对于学生在测试干预中呈现的不同态度,PPP模式除了能帮助分析原因外还具有更多应对的理论支持,相比学校内部干预体系更加专业;(2)PPP模式中的测试干预程序更加完善、严谨,能让学生在通过体质测试方面的生理、心理得到良性的引导与改善。不过高校在应用这一模式时要注意与企业的利益共享和风险均摊,不断完善合作监管机制,推进项目长效发展。
四、结语
大學生体质下降的原因与外在教育环境有关,也与内在思想和生活习惯有关。要对其体质下降情况进行干预,人性化的测试干预是一条较科学的路径。但要使干预的效果更加深入,还要跳出学校范围选择更先进的模式,以期使学生体质进一步获得提升。
参考文献:
[1]王薇.健康管理视角下大学生体质下降的成因分析[J].体育风尚,2020(08):11-12.
[2]崔森蕊.基于体育动机视角探讨大学生体质下降的原因[J].当代体育科技,2019,9(31):237-238.
[3]连蒙蒙,李瑞琴.我国大学生体质下降析因及对策研究[J].当代体育科技,2019,9(32):116-117.
[4]王超.高职院校学生体质健康测试干预测试研究[J].现代经济信息,2016(19):361.
[5]张佳佳,刘晨晨,王二亮,等.高校体质健康测试未达标学生的因素分析和后续干预机制的研究——以安徽粮食工程职业学院为例[J].投资与创业,2018(04):216+218.
[6]李江涛,胡兴黎.困境与出路:大学生体质健康测试PPP模式研究[J].体育科技,2019,40(06):84-85+87.
西安科技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