恩施州体育产业与旅游产业耦合发展的研究

2021-09-10 07:22王露
体育时空 2021年3期
关键词:民族体育体育旅游恩施州

王露

中图分类号:G812   文献标识:A     文章编号:1009-9328(2021)02-041-04

摘  要  恩施自治州是湖北省主要的少数民族聚集地之一且具备一定的旅游业基础,是发展少数民体育族旅游产业的核心地区。独特的地理优势使得该地地质地貌复杂多样,山水资源丰富,可开展各种形式的少数民族体育活动。丰富多样的自然环境和富有特色的少数民族传统文化为当地发展少数民族体育旅游奠定了一定的资源基础,其独特性亦可从多方位吸引顾客,从而促使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表演市场和旅游市场向阳而生。本文采用文献资料等研究方法,明确了恩施州体育产业与旅游产业耦合发展的探索思路,通过相关概念的介绍、体育旅游开展的现状、耦合发展的可行性分析,寻找到耦合发展的对策,以求达到互利共赢的效果,逐步形成内容丰富且形式多样的少数民族体育旅游发展新格局。

关键词  恩施州  民族体育  体育旅游  耦合发展

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社会发展迅猛,经济发展也明显加快了脚步,人们生活水平明显提高,有了更多的时间和金钱去追求更高的生活质量,有力的促进了体育、旅游等第三产业的发展,对促进我国社会经济协调、健康发展的影响也愈加明显。同时,随着我国旅游业的快速发展,一些阻碍少数民族体育旅游业发展的因素也随之凸现出来,譬如:我国学者石晓峰的《我国中部地区体育旅游资源开发策略》、汪德根的《体育旅游市场特征及产品开发》和林闯的《我国少数民族体育市场培育与开发对策研究》等文章都对其进行相关的研究与分析,一定程度上完善了少数民族体育旅游业发展所需的相关理论知识。近些年来,依据“政府主导、行业管理、企业运作、部门配合、社会参与”的发展思绪,初步形成了以自然生态与民族风情为主题和民族文化为内涵的系列产品[1]。随着国家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人们对生活质量的追求,有力地促进了旅游业的发展,同时旅游市场发展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和局限性,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体育+旅游”的进一步融合发展。所以,开发体育旅游资源以及壮大体育旅游业均受到中外学者的广泛关注,并逐渐成为学术界的一个热门研究话题。在当今社会文化经济大背景下,旅游逐渐成为了人们体验不同文化背景、感受不同文化环境的一种生活方式。

“耦合”一词最初是物理学概念,随后逐步引入经济学领域,使产业经济学的研究范围更为充盈。产业耦合,就是指借助资源、政策、市场、技术等要素的干预,两个或者两个以上产业相互影响、相互作用,根据不同的情况做出适时调整呈现一种动态的联系[2]。近年来,恩施州大力发展体育旅游产业,并将其作为推动该地区振兴发展的重要举措。基于此,本文将体育产业与旅游产业进行耦合,探索其发展的可能性,为少数民族体育产业与旅游产业的耦合发展提供建议。

一、恩施州少数民族体育旅游业现状

掩映于林荫中的恩施州有着60.4%的森林覆盖率和独特的生态环境,故其拥有“武陵山区后花园”的美誉(见表1)。该地区少数民族运动包含的主要民族体育项目有毽球、蹴球、陀螺、押加、高脚竞速、跷旱船、武术、巴山舞、民族式摔跤等项目[3]。而传统的少数民族体育项目也是形式多样,独具特色,如地龙灯就有多达12种的舞蹈套路和动作。我国民间舞龙形式基本上都是木棍舞龙,舞者通过摇摆木棍让龙飞舞起来,故称“高龙”。“地龙灯”舞龙方式则与“高龙”不同,省去了木棍的支撑,取而代之的是除舞龙头者以外,其余人全部藏在龍身内部,需要较高的默契才能达到完美的配合,较之“高龙”,“地龙灯”难度更大,特色更为鲜明。恩施州少数传统体育旅游已经形成了以民俗风情旅游和体育旅游服务业为主导,多业并举的产业格局,同时以非公有制经济为主导的多元化投资格局己经形成。例如,州民委投资2400万元修建了展示土家族、苗族、侗族等少数民族文化的恩施土司城,福建雷云投资2000万元租赁梭布垭石林景区,深圳客商王忠投资400万元取得清江漂流旅游20年经营权等等[4]。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旅游市场的发展对恩施州国民经济具有重要的拉动作用,有力促进了恩施州社会、经济的协调发展。

恩施旅游市场半径的扩大提高了景区质量,增强了品牌吸引力和经济效益。2019年有7117.71万人次游客带来旅游收入530.45亿元,同比增长16.5%。全州现有A级景区32个,其中5A级景区2个,4A级景区17个。三星级及以上酒店共计48家,五星级农家乐酒店14家,旅行社121家。全州有9个文化馆、10个博物馆和9个公共图书馆,共计藏书107.18万册。全州有共9个体育中心、11个大型体育场馆、49个大型健身广场、96片羽毛球场、2179块篮球场,实现2000多个行政村、188个社区完成了体育健身训练、健身工程、健身路径、新型全民健身示范工程、体育广场建设实现全覆盖,城市15分钟健身圈已基本形成。2019年成功举办中国山地马拉松利川站、巴东高山森林国际马拉松两项国际赛事;举办宣恩水运会、巴东长江冬泳、梭布垭自行车爬坡赛3项全国赛事;举办各类群众赛事2000余场[5]。《2019年湖北省游客满意度调查报告》表明,恩施州2019年游客满意度在全省市州中排名第一,旅游核心竞争力进一步提升。

尽管近几年来湖北省加大了在少数民族体育旅游产业上的投资力度,但由于它仍然是一个新兴市场,人们对其发展都不太了解,甚至觉得体育旅游可有可无,导致其发展受限,故其发展还有很长一段历程。

二、恩施州体育产业与旅游产业耦合发展的可行性分析

(一)政策条件

在国家体育总局2016年5月发布的《体育事业发展十三五规划》中,初步确立了体育与旅游产业合作的政策导向。2017年底,恩施州人民政府办公室发布实施《恩施州旅游业发展“十三五”规划》(以下简称《规划》),指出要加快发展山地运动、户外运动和低空水上运动项目,鼓励发展群众性户外运动,建设一批集登山、徒步、穿越、露营、滑雪、蹦极等活动为一体的复合型体育基地,并要推进“体育+旅游”,启动体育旅游示范基地建设工程[6]。《规划》的提出无疑为体育产业和旅游产业的耦合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政策保障。

(二)硬件条件

本文主要从地理位置来分析恩施州体育产业与旅游产业的耦合发展的基础要素。首先,恩施州地处武陵山脉,拥有奇特的自然景观和琳琅满目的少数民族文化。巫山、大巴山、武陵山余脉在恩施融合,造就了恩施州奇特的地质地貌现象。其次,由于近些年的不断发展,在大峡谷、坪坝营等景区的推波助澜下,整个恩施州的交通、住宿、餐饮等配套设施日趋完善,进一步为其体育旅游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支撑。

(三)需求条件

随着人们对消费质量要求的不断提高,消费服务需求更加丰富,游客不再满足于单一的产品或者是服务,而是逐步多元化,更加倾向于通过一套系统集成方案来实现所有的需求,跨行业的“一站式”服务便因此应运而生。这无疑对少数民族地区体育产业与旅游产业的耦合发展提出了新的要求,势必会驱动产业的深度耦合。

三、耦合角度下恩施州体育产业与旅游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

(一)缺乏相应的耦合管理机制,市场秩序紊乱

随着国民经济的飞速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以及人们对更高生活质量的渴求,旅游已经成为人们日常生活的一部分,旅游业成为国民经济发展新的增长点。根据相关统计数据,2019年湖北省完成生产总值45828.31亿元,增长7.5%。作为全省绝对经济支柱省会武汉年GDP总量达到16223.21亿元;次之是襄阳,年GDP达到4812.84亿元;宜昌市的经济总量与襄阳相差不大;恩施州则以6.6%经济增长率远超仙桃和潜江。2019年,湖北省完成生产总值45828.31亿元,增长7.5%。其中,第一产业完成增加值3809.09亿元,增长3.2%;第二产业完成增加值19098.62亿元,增长8.0%;第三产业完成增加值22920.60亿元,增长7.8%[7]。恩施全州旅游产业实现综合收入超515亿元,在建旅游项目21个,投资金额达18.16亿元,完成全年计划投资的95.68%。另外,共有63个文旅项目入选全省十四五规划长江经济带重大项目库;中国土家泛博物馆项目入选全国优选旅游项目;恩施青云崖文旅特色小镇、巴东绿葱坡滑雪小镇等12个项目入选全省旅游重点谋划项目;恩施旅游观光铁路项目等7个项目入选2019年全省新谋划文旅重点项目;恩施土司城、巴东花天河等4个项目入选省直重点文旅谋划项目,同时也为多个景区争取到大额融资,从而助推项目进展。因此,恩施州结合湖北省少数民族地区日益成熟的少数民族体育资源,大力宣传少数民族传统文化,发挥少数民族体育休闲、娱乐、参与功能,形成具有湖北少数民族特色的體育旅游资源,促进了湖北省社会经济的协调发展,为湖北省旅游产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强大的动力。

近几年来,随着国家政策的调整和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旅游业对于促进国民经济发展的影响愈加明显。为此,湖北省加大了对少数民族地区的资金投入,鼓励这些地区大力发展旅游业,推动了少数民族体育旅游市场的发展。但少数民族体育旅游产业的发展仍处在初级阶段,仍然存在着很多问题。湖北省少数民族地区特色资源丰富,根据中商产业研究院对体育产业结构占比情况的分析数据来看:体育服务行业仅占比21%,其开发不足、市场结构不合理,且体育服务产品没有统一的市场价格标准,都阻挡了民族体育旅游产业前进的脚步。少数民族体育旅游市场的发展还处于初级阶段,且存在着一系列的问题:没有统一的经营销售体系、价格和质量不统一、管理分散、混乱以及少数民族体育表演市场存在着随意性和自发性等[8]。旅游业是促进国民经济发展新的增长点,随着国家发展政策的调整和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旅游业呈现出井喷式发展,急需大量的专业人才,但许多从业人员缺乏相关的专业技能和理论知识,在经营管理过程中出现一些缺乏服务意识,管理松散,专业技能缺乏等不规范的操作行为。

(二)宣传力度不足,市场推广程度低

恩施作为湖北省主要的少数民族聚集地,是湖北省新兴的、远离客源市场的少数民族体育旅游目的地。随着经济的复苏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升,以及人们对更高生活质量的追求,旅游业的发展节奏越来越快,少数民族地区的人文文化和奇特的自然景观吸引了众多的国内外游客。同时,政府也看到了旅游产业发展的机遇,把发展少数民族旅游产业放在较高的位置,发展和建设一批融合民俗文化、自然风光和历史风情为一体的民俗风情园,将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但由于当地政府财政有限和缺乏实力雄厚的本地旅游公司,在宣传上也仅仅依靠简单的广告以及依靠特色促销等方式进行,没有与市场或者社会团体建立长期、稳定的合作发展关系,如此导致宣传和推广十分有限,进而国内外游客对本地区少数民族文化和民俗民风了解不多。

(三)专业人才紧缺,缺乏科学的市场规划和管理

虽然湖北省少数民族体育旅游产业的发展有着无限优势和机会,但就目前而言其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就是资金不足和专业人才缺乏,毕竟经济基础决定着一个产业发展水平。而湖北省少数民族地区的社会经济发展水平较低,资金经费紧张,仅仅依靠国家和政府的支持很难带动产业的发展。少数民族地区旅游市场开发尚处于初级阶段,缺乏既有专业理论知识又具风土人情的专业人才,且市场缺乏管理和创新,没有完善的市场体系,这将在很大程度上阻碍少数民族体育旅游产业未来的发展。

四、促进恩施州体育+旅游产业耦合发展的对策

(一)发挥优势、突出重点、打好基础、形成特色

湖北省少数民族的优势和特色在推动少数民族体育旅游的发展过程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首先,国家推动实施了改善地区发展不平衡的经济状况、缩小贫富差距的相关战略,比如国家采取倾斜政策促进西部经济发展。其次,湖北省少数民族体育旅游事业在近几年得到了快速发展,为少数民族体育旅游的发展奠定了一定的夯实基础。在此基础上,落实少数民族体育旅游特色项目开发,推动少数民族体育旅游产业的发展。再者是《全民健身计划纲要》的实施和2015年国务院文件《关于加快发展体育产业促进体育消费的若干意见》以及2019年《体育强国建设纲要》的颁布,有力促进了湖北省少数民族体育旅游业的发展,提高人们对民族体育的参与度,丰富人们的日常生活,有利于更好地开展群众性的民族体育活动。与此同时,也会吸引更多的体育运动爱好者,为其发展积极培养,从而提供更多的专业人才[9]。

(二)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并加大宣传力度

制约湖北省少数民族体育旅游产业发展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传统观念的严重影响是其中之一。发展少数民族体育旅游产业必须解放思想,转变发展观念。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掌握市场经济发展规律,牢固树立科学发展观念。打破传统思想的束缚,吸收引进国内外先进的管理经验和专业人才是促进湖北省少数民族地区民族体育旅游发展的重要途径。恩施等地区社会发展水平较高,基础设施服务相对完善、少数民族旅游资源相对集中,可通过优化、优先扶持发展,打造区域性少数民族体育旅游产业发展核心和良好口碑,进而利用新媒体技术和互联网平台推动本区域和周边区域少数民族体育旅游产业的发展,增强对少数民族文化的宣传和推广,如此使开展多种多样的少数民族体育活动成为可能。其次,要充分利用少数民族民族文化的吸引力和多样化功能吸引更多的人群参与其中。

(三)加强对体育旅游资源的保护开发及专业人才的引进

为了加快湖北省少数民族地区社会经济的协调发展,促进传统体育旅游市场的发展,必须保护和发展少数民族文化。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文化与经济的关系日益紧密,经济的文化含量不断提高,文化的经济功能日趋明显,文化产业已经成为推动国民经济快速发展的新兴产业,其对经济增长和经济发展模式的转变的贡献日益增大。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以来,中国少数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快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进一步提高。民族地区的民族文化资源极其丰富是推动少数民族地区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是促进少数民族地区社会协调发展的强大动力。为此,要愈发充分的发挥少数民族的文化资源优势,大力培育、发展和壮大少数民族地区体育文化产业,将资源优势转变成经济优势,促进少数民族地区体育旅游产业的发展,推动湖北省少数民族地区社会经济健康、协调发展。

同时,充分利用湖北地区丰富的高校资源,如武汉体育学院、武汉大学以及中南民族大学等相关的对口专业,丰富少数民族体育旅游产业化的内容,并结合湖北省少数民族地区体育旅游产业的发展,尽快培养一批适合湖北省少数民族体育旅游产业发展所需要的集理论知识和实践经验于一体的专业人才。

五、结语

体育产业和旅游产业作为“十三五”时期需要大力发展的五大幸福产业的两个重要产业类别,二者的融合发展已是当代服务业发展的热点[10]。本文通过恩施州体育与旅游发展的耦合,用具有少数民族特色的体育产业带动恩施州全方位多角度的发展,是对积极促进体育产业和旅游产业耦合发展的最好诠释。作为湖北省少数民族集聚点之一,恩施州应抓住后疫情复苏振兴的良好契机,加速体育产业和旅游产业耦合发展的脚步,并在发展体育旅游业的基础上带动周边产品逐步形成多领域、全方位的体现少数民族特色的体育旅游新格局。

参考文献:

[1]田孟清.恩施州旅游业发展初论[J].中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5(03):119-123.

[2]吴华慧.黑龙江省冰雪体育产业与冰雪旅游产业发展耦合的思考[J].哈尔滨体育学院学报,2020,38(06):37-41.

[3]尹志胜,刘景裕,代梦菲,何梅.生态文明视野下湖北省少数民族体育的可持续发展研究——以利川市为例[J].湖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7,37(06):141-144.

[4]龚群,黄银华.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旅游发展的现状及对策——以湖北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为例[J].中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8(04):69-72.

[5]恩施州统计局国家统计局恩施州调查队.2019年恩施州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N].恩施日報,2020-04-13.

[6]恩施州人民政府办公室.《恩施州旅游业发展“十三五”规划》[EB/OL].2017-12-22.https://www.lyunx.com/article-30585-1.html.

[7]湖北省统计局国家统计局湖北调查总队.2019年湖北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N].湖北日报,2020-03-23.

[8]林闯.我国少数民族体育市场培育与开发对策研究[J].体育文化导刊,2013(09):115-117+122.

[9]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体育强国建设纲要》[EB/OL].2019-09-02.http://www.gov.cn/xinwen/2019-09/02/content_5426540.htm.

[10]许金富,陈海春.中国体育产业与旅游产业发展耦合关联性测度及空间相关分析[J].山东体育学院学报,2020,36(01):9-16.

武汉体育学院研究生院

猜你喜欢
民族体育体育旅游恩施州
“改变”让城市更“优雅” 恩施州老旧小区“变身”记
论民族体育与校园文化
西安市体育旅游影响因素的调查研究
体育旅游产业的特征及发展策略探讨
恩施州提高公共卫生服务质效的对策
新加坡发展之路对恩施州的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