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维 周振乾
中图分类号:G87 文献标识:A 文章编号:1009-9328(2021)01-071-01
摘 要 大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已成为高等教育重要的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在高校体育舞蹈教学实践中培养大学生的创新能力对教育目標的完成以及体育舞蹈教学事业的发展都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价值。本文在分析了体育舞蹈教学中培养大学生创新能力的必要性和可行性的基础上,提出了几点促进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建议,以期为高校体育舞蹈教学的开展、培养符合社会需求的创新人才提供参考。
关键词 高校 体育舞蹈教学 创新能力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时代的变迁,社会对合格人才需求标准也在不断变化。在各行各业都在飞速发展的当下,对大学生人才的创造创新能力的要求尤为突出。创新是发展的动力,只有具备了创新能力,大学生才能在今后的学习和工作生活中不断进步,走上人生的成功之路。体育舞蹈因其独特魅力而深受大学生喜爱,又因其对学生素质培养的多元性而对大学生产生深远的影响。正是由于体育舞蹈运动构成因素的多样性,给大学生提供了更大的创新空间。在高校体育舞蹈教学中培养大学生创新能力是高校教师和相关学者需要不断探索的课题,对高校体育教育和人才培养有着重要的价值和意义。
一、在高校体育舞蹈教学中培养大学生创新能力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一)高校体育舞蹈教育的发展本身要求必须重视创新能力培养
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进行,高校体育舞蹈教育教学工作要取得良好效果、满足长远发展趋势就必须要不断创新。而培养大学创新能力是体育舞蹈教学创新中一项重要任务,也是人才培养的一项关键要求。
(二)创新型人才的培养目标要求必须在体育舞蹈教学中加强创新能力的培养
创新是各行各业发展的动力,当今高校要为社会输出的是具有较高专业能力和综合素质的创新型人才。在体育舞蹈学习中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习惯,激发其创新潜能,对其生活成长以及毕业后的事业发展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三)体育舞蹈项目特点及其教学过程为大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提供了肥沃的土壤
体育舞蹈是集体育运动、舞蹈、音乐、审美等学习要素为一体的项目。因此,在体育舞蹈的动作创编、音乐选择或创作、服装设计、色彩搭配等方面都可以尽情创新。在体育舞蹈教学过程中可以说无时无刻不存在着创新的可能性。如此,就需要教师尊重学生的个性化发展,发挥其自主能动性,如此可挖掘出学生对体育舞蹈的学习潜力、激发学生的创造力。
二、高校体育舞蹈教学中培养大学生创新能力的策略分析
(一)加强创新理念的融入和创新意识的培养
创新是对人类思想的拷问,它可能是一秒钟的灵感,也可能是冥思苦想多日的所得。要在高校体育舞蹈教学中培养大学生的创新能力,就必须融入创新理念,时刻想创新,主动去创新。在教学中要注意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引导学生进行创新性思考,逐渐培养其创新意识。
(二)以兴趣为切入点,循序渐进地开展体育舞蹈教学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同时兴趣也是创新的动力。因此,在高校体育舞蹈教学中一定要尊重学生的学习兴趣,在体育舞蹈学习内容选择上给予大学生最大的权利,积极支持其选择自己所喜爱的舞蹈种类。然后,再根据学生的舞蹈基础情况以及舞蹈难易程度,要循序渐进地开展教学活动,注重体育舞蹈学习本身的系统性和逻辑特点,逐步提升学习效率,让学生的创新能力得到保护和成长。
(三)注重体育舞蹈教学模式和方法的创新,加强新技术的应用
大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与体育舞蹈教学的模式、方法与手段关系密切。古板、陈旧的教学形式往往使学习过程乏味、单调,阻碍了学生学习积极性的形成,更限制了其创新性和想象力的发挥。高校体育舞蹈教学中应不断探索新的教学模式、方法和手段,为学生提供舒适的学习情境和愉悦的学习氛围,以期提升学生的运动能力、观察能力、艺术感知能力、审美能力,激发其创新思想,增加其创作、创新成功的几率。另外,还应在体育舞蹈教学中加强多媒体技术、大数据技术以及新的音乐合成技术、3D技术等的运用,以期使学生的创作创新更加便捷。
三、结语
培养大学生的创新能力,为社会输出创新型人才,是高等教育的重要目标,是长期的、需要渗透进各学科教育中的指导理念。在高校体育舞蹈教学中培养大学生创新能力是必要的,也是可行的。体育舞蹈教育发展的本身要求中就包含创新,体育舞蹈项目本身也为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提供了平台。要促进大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在高校体育舞蹈教学中就要融入创新理念、积极培养创新意识,要从学生兴趣着手逐步开展体育舞蹈教学。教师也要不断创新教学模式、手段和方法,以创新促创新,让学生在体育舞蹈创新实践中不断增强创新能力,最终成为具有创造创新能力、综合素养较高的人才。
参考文献:
[1]刘鑫.高等院校体育舞蹈教学促进大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研究[J].运动,2017(17):91-92.
[2]张晓白.高校体育舞蹈教学现状与教学优化策略研究[J].湖北经济学院学报,2020(04):158-160.
[3]杨辉.创新能力在高校体育舞蹈教学中的培养[J].内蒙古体育科技,2015(03):77-79.
湖南农业大学东方科技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