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会描写:记叙文写作必备要诀

2021-09-10 07:22唐嫣
关键词:冰淇淋

唐嫣

一、描写不同于叙述

叙述和描写,是记叙文写作中最常用的两种表达方式。叙述着眼于交代、介绍,使读者明白、了解某个客观事实,而描写着眼于刻画、描摹,重在表现细微之处或侧面局部,使读者感受客观对象,唤起想象和情感体验。比如“他抱着猫走了过来”,这是叙述,主要在交代过程,说清楚是怎么回事;“他忧伤地流着泪,把那只白色的小猫搂在怀中,佝偻着身子,一步一步慢慢地挪了过来”,这一段是描写,描摹了这件事中人物的形态、动作、表情,其作用在于“显现”。

叙述是时间上的流逝,而描写是时间上的停滞;这个“停”下来是要让你“描”,而不是催你“过”。同学们写作时往往缺少“描写意识”——习惯于叙述,而不长于描写,因此,作文往往平铺直叙,干瘪乏味。写作时叙写结合、突出描写,文章才会有活力,记叙才能有使人如临其境的效果。

南京师范大学何永康教授强调:凡作文者,都必须从“记叙”始,必须打好扎实的“记叙”基础,否则难以登堂入室。从感性到理性,从对鲜活的现象世界的把握到对生活事理的领悟,这是一条最基本的认识规律。大多数中学生,都内蕴着写好记叙文的潜力。他们有独特的少年视角、敏感的情思,只要自自然然地落实到试卷上,就会有股子动人心弦的力量,就可能在考场上脱颖而出,这是那种解说“提示语”的作文无法比拟的。

【实战演练】

你遇到过“挤”没有?挤,你想想看,怎么个挤法?“哎呀,挤极了、挤得要命、特挤”,同学们往往会这么说。这就很不够,必须化虚为实。化虚为实,把它说破了,就是说你得描绘出一个形象来,让别人看,别人看完了,让他自己得出这个结论。请展开描写,真切地表现出“挤”的状态来。

【示例】

公共汽车擦着人群的边缘,驶了过来……人们早已选好了自己的最佳位置,抢占好有利地形,没等车停稳,便一起涌向车门。于是,小伙的潇洒大度、教授的温文尔雅、淑女的矜持恬静,便一齐被抛在那空落落的车牌下。只有那一个个黑发的头、白发的头、长发的头、短发的头和戴帽子、包围巾的头,一样地在车门口攒动;那一双双白皙的手、粗糙的手、青筋暴露的手和戴手套的手,一齐向上挥舞着,努力地向前伸——企图抓住车门。此时,人们之间便没有了高低贵贱,紧紧地“团结”在一起:笔挺的西装和肮脏的工作服挨在一起,白亮的高跟皮鞋胡乱地踏在黑亮的大头皮鞋上。人们之间也没有了礼貌谦让:身体高大的在尽情发挥高空优势,身体瘦小的也在巧妙利用低层空间;上的人气急败坏,下的人败坏气急;满眼扭曲的面孔、暴怒的目光,满耳是叫声、喊声、骂声和小孩的哭声。

这一段文字,把“挤”描画得惟妙惟肖;谁都能感觉到“挤”,但语段中就是没有“挤”字出现。由此可见,描写时可用方法主要有:(1)加修饰语;(2)运用各种修辞手法;(3)多侧面、多角度描绘;(4)融入作者的感受。

【拓展演练】

请你用200字左右的文字,描写“冷”“热”“美丽”“高兴”“风大”(选其一即可),文段中不得出现上述这些词。你能做到吗?试一试吧。

二、“细节”决定成败

细节描写指对人物、环境、物件等的细部所做的具体而细致的描写,是生活真实在作品中的再现,其特征是于细微处见精神。

细节描写在叙事性文章中的作用是多方面的,它可以用来刻画人物的性格特征,推动情节发展;可以用来表现独特的生活环境,展示特有的风土人情和时代特色;还可用来凝结作品的情思,成为结构的交汇点……冯骥才的短篇小说《高女人和她的矮丈夫》,前面的叙述并不见得有多精彩,但是结尾处的一个细节,简直是神来之笔:高女人去世以后,下雨天矮丈夫独自出门,仍然把伞偏向一边,举得高高的,可是,伞下面却留下了一个永远也填不满的空间。就是这样一个细节,使整篇小说升华到了一个极高的境界,通过这幅剪影,人们看到的是高女人和矮丈夫之间深厚的感情,至死而不渝。

这样的例子还有很多。比如《母亲默默地……》一文,写哑巴母亲非常爱“我”,但又怕丢“我”的脸;“我”对母亲则是心怀怨尤。母亲送衣服到学校,在雪地里一直等到“我”下晚自修,“我再也不能抑制自己的感情,一把搂住了现在只及我肩高的母亲。她的表情更让我惭愧,她先是惊恐,后又转为高兴,最后试探性地搂住我”。在文中,“她的表情更让我惭愧……最后试探性地搂住我”这一细节非常真实,深切传达出了哑母此时此刻特有的心理活动——本来在大庭广众之下不肯认“我”的儿子,现在居然在众人面前搂住“我”,母亲真正是受宠若惊,当然“高兴”;但一下子又难于接受这一事实,“试探性”三字尤为传神。整个细节,表现了一个内心炽热而又自惭形秽的母亲的久久的期待。

【2020年浙江舟山中考作文题】

熟悉和陌生其实是一种感觉。有时,熟悉和陌生会在某一刻转换:对熟悉的地方感到陌生,也许是因为某种事物在悄然变化,漂亮给我们看;对陌生的地方感到熟悉,也許是那里的人和事感动、温暖了我们。世界在变,我们的认知也在变,许多人物是怎样的美,许多事物是怎样的独特,需要我们以自己的行动来触摸世界的陌生与熟悉,升华自己的灵魂与理性……

以上材料触发了你怎样的思考和感悟?请根据生活体验或见闻,写一篇记叙性文章。

【满分作文】

这,也是一种美

舟山一考生

去年暑假,我去往鸣沙山观日出。

五点半,还有一个半钟头日出。此时的大漠没有金光满天的雄壮,而是黎明的冰凉温柔。我跃跃欲试地拉住登山的绳索,经过风霜打磨的绳索粗糙沉重,可偏偏全身的力量都挂在了这根绳索上。黄沙盖住了脚背,随着脚步的幅度快速向后滑去。抬起头,山顶永远是一个浅浅的影子,好像有人拿笔画了一条线,这边是山,那边是天。

“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钩”“行人刁斗风沙暗,公主琵琶幽怨多”。古诗词里的大漠总是充满浪漫,然而,放眼望去,此时此刻,大漠并没有诗词中的那种悠远和悲怆,只剩下枯燥和烦闷。狂风撞在耳膜上,把钝痛的感觉传向头皮。长时间的行走,手被绳索勒出了血痕,疼痛无比。之前的心潮澎湃在冷风中渐渐迸裂,凝固成无形的包袱,成为每一次呼吸的阻碍。冷风呼啸而过,地底深处的寒意,沿着脚底,被接通回路,流进四肢。

“来,把手给我,我拉你一把。”一个陌生的声音从头顶传来。接着,一只手突兀地拓印在视网膜上。

全身的血液冲向头顶,再在一瞬间倒流回心脏。晨光中看不清她的脸,只能看见她身上的红色披风迎风招展。

远方沙丘突然涌来白光,光线像一把毛刷子在眼睛上来回扫着,眨几下就流出眼泪来。再次睁开双眼时,我越过喧嚣的声音,看见疏疏朗朗的日光。七点整,太阳出来了。我,还是错过了日出啊。那些叫不出名字的情绪,被拉扯着朝上涌动,积蓄在眼眶周围,快要流出来了。

并不觉得遗憾,因为,我看见了另一种罕见的日出,那轮炽热的红日此时正紧握着我的手,把温度源源不断地输入我的身体,对我说:“来,我拉你一把。”

冷风夹杂着阳光的味道向身后拥挤过去。渐渐地,沙山的背面被涂上了厚厚的阴影。云从天边翻腾起来,温暖而寂寞的光线。

紧紧地握住那只手,迈出一大步,脚下的黄沙飞速朝后滑去。头顶上依旧是浅浅的山顶。已经可以听见稀稀落落的声音。再转过头去,看见陌生人的红色披风,很大,包裹住了大半个身体,在日光下泛出丝绸的光滑质感。我朝她笑了下,转过身,继续向远方走去。

登到山顶,已经过去了一个钟头。我看见一团白色金色的油彩从天空那头烧起来,近处的沙浪呈现出暗沉的古铜色。秋气生朔陲,塞草犹离离。不同于江南的柔婉风格,大漠的旷阔,让人的心胸一下子也变得宽广起来,辽阔起来。

托尔斯泰说:“生活中的善越多,生活本身的情趣也越多。”美源于心,心有温度,人就美了。而在登山时,手心的血痕,呼啸的冷风,眼眶的泪水,终于变成了心壁上美好而精致的花纹。

【评  语】美的本质是什么?美,既有物质的美,也有精神的美,显然后者更为人推崇。日出虽美,但人心之善,更如一轮骄阳,引人神往。在立意上,此文便已显出不俗之处。作者将景之美与心之美以合理的方式融合起来细加描摹,随着文章的推进,可知“我”错过了景之美,却意外收获了善之美。在对比之中,取舍之间,哲理自现,使文章充满了理趣。

饶有特色的语言亦是此文一大亮点。首先,古诗词的引用令文章增色不少,长短句的交替使用,精巧的比喻,又将粗犷的大漠风光展现得淋漓尽致。此外,文末运用托尔斯泰的名言,不仅丰富了素材,还凸显了文章主旨。

【佳作示范】

岁月的礼物

江苏省太仓市第一中学   白玉婷

我痴痴地望着手中被盛夏烈日融化的冰淇淋,一滴一滴,随着泪水溅落。就像那些一去不复返的岁月,一地伤心,拾掇不起。

像每一个贪嘴的小孩子一样,香甜可口的冰淇淋对儿时的我有着无穷的吸引力。那时最盼望夏天,不是因为有个长长的暑假,而是在那三伏天里有一丝的清凉甜香,带给我巨大的幸福感。

这幸福的来源就是我亲爱的姥爷——这世上唯一一个在酷暑烈日下骑半小时车为我买冰淇淋的人。记得那时他还没退休,七八月的时候,每到周五傍晚总会比平时迟半小时到家。一进门便看他手中多了个袋子,里面装的是倒扣在杯子里、已融化了一半的冰淇淋。而我会惊喜地扑上去,迫不及待地打开袋子品尝美味,一顿狼吞虎咽之后抬起一张花猫脸,舔着嘴角,对着他呵呵傻笑。他也慈爱地笑着回应,伸手抹去我鼻尖上沾着的一点残迹,笑眯眯的眼睛弯成了弦月。

有时我等不及到周五,就缠着他带我去买,他便欣然地蹬着那辆面相斑驳的自行车载着我去。当我心满意足坐在后座荡着脚丫舔着冰淇淋时,会得意地哼起“小小少年,没有烦恼,眼望四周阳光照……”洒下一路甜腻的欢笑。

那时真觉岁月充盈美好,如那香甜的冰淇淋,是姥爷给了我源源不断、触手可及的幸福,只要我要,只要他有。

也许是那段岁月给我的礼物太丰厚,也许是人总是这样过而易倦,那辆老破自行车载来的五毛钱的冰淇淋,已再也满足不了少年虚荣的心。又一年夏天,当我和同学说笑着走出校门时,一眼看见姥爷跨在那辆老古董上,胸前举着已半化的冰淇淋冲着我憨笑。我突然感觉脸上燥热,似乎阳光陡然猛烈。我只好怏怏地和同學道别,不自在不情愿地走过去。他立刻献宝似的把冰淇淋递给我,我迟疑着接过,难掩不屑道:“我早不吃这个了。”他一愣,眼中闪过一丝复杂的神色,喃喃着:“唔,你小时候挺喜欢的。”他搓搓泛红的手,我只知道那是冰淇淋冰疼了他的掌心,却不知是我没心没肺的话刺痛了他的关心。我沉默着坐上后座——那是一幅似曾相识的画面,只是背景音乐换成了“一年一年时光飞跑,小小少年长大了……他的烦恼增加了”。

是啊,人总是越长大越烦恼。是岁月偷走了生命中的欢乐吗?不,只是我们失去了那颗懂得珍惜的心。人生开始变得像一场负重的狂奔,机械地背负和抛弃,可悲的是最后徒留下得不到和已失去。只可惜,直到那个夏天,岁月带走了他,我才悲哀地明白,人真的是在失去后才懂得珍惜。

岁月太窄,指缝太宽,那些曾经拥有的总在不经意间溜走,当我们惊觉有所失时,实在已远离他们很久了。岁月不知不觉,我们后知后觉。

岁月曾给予我这世上最甜美、最珍贵的礼物,我却把这天赐的恩惠视作理所当然、甚至轻易抛弃。所以,它将那礼物收回,而我却反倒说它抛弃了我。殊不知得失之间,岁月已娓娓道出人生的真谛:莫望天长地久,不如珍惜所有。

我终于明白岁月已赐予我一生受用的礼物,它的名字,叫作珍惜。

【评   语】这是一篇很有个性的优秀散文。作者从“岁月曾给予我这世上最甜美、最珍贵的礼物(指姥爷的爱)”和“我终于明白岁月已赐予我一生受用的礼物,它的名字,叫作珍惜”两个层面点击题意,体现出显明的扣题写作的意识。

文章以“已融化了一半的冰淇淋”和姥爷的“憨笑”为聚焦点,串联起对一系列生活镜头的回忆。文中那些典型的细节描写,读来颇具感染力。比如“一顿狼吞虎咽之后抬起一张花猫脸……伸手抹去我鼻尖上沾着的一点残迹,笑眯眯的眼睛弯成了弦月”这一笔,凸显“舔嘴角”“抹残迹”,辅以“呵呵傻笑”与“慈爱地笑着回应”,画面感极强;又如“他一愣,眼中闪过一丝复杂的神色”“他搓搓泛红的手”,借助神态、动作暗示人物复杂的心理,其意蕴颇为丰富。行文表达也可圈可点,既注重用词的贴切生动(如“洒下一路甜腻的欢笑”中的“洒”“甜腻”,均能化抽象为具体),更讲究整句的锤炼(如“只要我要,只要他有”“我只知道那是冰淇淋冰疼了他的掌心,却不知是我没心没肺的话刺痛了他的关心”“岁月不知不觉,我们后知后觉”等,齐整、匀称且饶有个性色彩,洋溢着青春气息),体现出不同一般的语言功底。

猜你喜欢
冰淇淋
冰淇淋
蛋卷冰淇淋
冰淇淋“上天”
冰激凌 VS 冰淇淋
蛋卷冰淇淋
冰淇淋
冰淇淋
冰淇淋True or False?
冰淇淋True or False?
冰淇淋的夏天